伴随着资源开发的巨大推力,我国一些能源富集地区的GDP和财政收入连年迅猛增长。但由于分配环节的畸形扭曲,当地多数百姓不仅无法从中获益,反而受累于因开发导致的各种生态灾难而日益贫困。陕西省神木县永兴办事处的王花疙瘩村,便是上述问题的一个缩影。(人民网2006年5月15日转自瞭望新闻周刊)
昔日 的“百强县”怎么一下子变成了“贫困县”,的确让人匪夷所思。其实仔细一分析,又见怪不怪。
首先,“百强县”的冠名本身就有弊端。它太注重了GDP总量,忽视了当地群众实际收入的考评。再说,单从国家统计局所出的数据来作为评比的依据也有失偏颇。我们知道,中国一向是一个数据造假的国家,把年产值和销售额5000万上报为一亿,1亿的上报为2.5亿,这样的领导多得去了。为何不以税务局和海关的数据为准呢?其目的不得而知。所以,那些冠以“百强”之称的县,富的是财政或者富的是“官员”,而老百姓的生活水平未必真的很高。这种“百强”的背后,真正得利的是那些个当官的,他们是既有了“政绩”,又有了升官发财的机会。而另外几个直接的后果是:第一,人家以为你们富得冒油,每年不但拿不到上面的转移致富资金,相反还得上交很多或叫你捐款的人很多,这无形中就加重了百姓的负担;第二,内地大批打工者蜂拥而来,偷盗、抢劫大大增多,造成社会新的不安定,建立和谐社会将更加遥遥无期;第三,官员为了出GDP数据,一味地开采和开挖资源,留下了大量生态危机和隐患。
其次,“百强县”和“贫困县”并不矛盾。由于一些能源富集地区的所谓“百强县”的领导,重视的是资源开发,而忽视了调整分配体制,导致了大量的开采利益流向了央企和上级财政,而大量的贫穷百姓无法从滚滚而来的资源中迅速摆脱贫困。所以“百强县”也就自然而然地和“贫困县”成了一对孪生兄弟。陕西省府谷县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干部说:“我们引进中央、省里的大企业来开发资源,原希望‘引进一个企业,致富一方百姓’,可现在的结果却是‘引进一个企业,污染一方环境,扰乱一方治安,破坏一方资源,伤害一方百姓’!”要解决“富财政、穷百姓”的问题,其根本办法是调整当前的相关财政分配体制,向广大农村贫困人口倾斜,建立一个和谐的、能够持续健康发展的社会格局。第一,要改变现行对资源开采区不合理的财政分配体制,调整资源税的税收分成比例,增加县级财政收入。第二,从矿区大规模开发之始,就要重视由于资源开发导致的生态灾难,国家应制定相关的制度,将生态治理、塌陷补偿等费用在生产、销售中统一提取、进入成本,专项使用。第三,要改变当前资源开发没有统筹规划及与当地经济持续发展关联度小、甚至隔离的开发方式。
陕西榆林、内蒙古鄂尔多斯等资源富集地区“富财政、穷百姓”的现象再次警示人们,那种只注重追求经济效益而置百姓的利益于不顾的做法,是极其危险的。现实也再次证明,谁背离了人民,谁将会为人民所唾弃或不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