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少年时代正是“文革”时期。学校上课虽未停止,但已被严重打乱,今天组织学生下地劳动,明天请贫下中农来校忆苦思甜……学生所能接触到的书籍更是极端贫乏。那时,我的理想是参军当兵,身穿绿军装、到远方去
……当兵的愿望很强烈。
我读高中一年级时,某一天,中学里有了招兵的消息:小兵,而且是空军。可以想见,我多么激动。马上就报了名。
过了一段时间,政审合格的报名者,全都集中到县医院参加体检。那是我第一次参加体检,量身高、称体重、测血压……一项一项地通过。
我拿着体检表来到眼科室,医生是一位中年妇女。她让我站到桌子旁,打开一本厚厚的书本模样的东西让我辨认并说出上面有什么。我凑近去看,只见上面五颜六色、密密麻麻,但实在看不出有什么。医生看到我急切的样子,和蔼地说:“不要急,站远一些来看。”听罢这话,我把头离得远些,看出来了:五角星、马、狗。“好了,没问题。”医生边说边提笔在体检表上写下“合格”。
我没能当上兵,在其他体检项目上被刷了下来。
那以后,我又参加过若干次体检,每到测试辨色这一项时,我都会想到那位女大夫的话:“站远一些来看”,于是轻松过关。随着年岁增长,生活经历的增多,对这话更有了不同的联想。
一位朋友从北京经卡拉奇辗转去欧洲访问,回来后聊起观感,他特别讲到:当飞机飞临喜马拉雅山上空,其时月光如昼,见逶迤的群山如儿童在冬季堆起的雪堆,忽然,颖然有悟。他想,假如不是飞在两万米的高空而是走在山脚下,心中必有李白“蜀道难”的惊叹,而深感个人的渺小,更看不到群山的全貌。
类似的感想又岂止在空间上呢?很多人在晚年或临终前回首往事时,发现自己一生走过了太多的弯路,大好的年华在是非恩怨的争斗或彷徨中白白浪费了。
比利时《老人》杂志曾在全国范围内,对60岁以上的老人开展了一项题为“你最后悔什么”的专题调查。结果很有意思:70%的老人后悔年轻时努力不够,以致事业无成;67%的老人后悔年轻时错误地选择了职业;63%的老人后悔对子女教育不够或方法不当;58%的老人后悔锻炼身体不足;56%的老人后悔对伴侣不够忠诚;36%的老人后悔未能周游世界;32%的老人后悔一生过于平淡,缺乏刺激;只有11%的老人后悔没有赚到更多的金钱。60多岁的老人,已是夕阳晚照,回首往事,却对自己做出较为客观清醒的判断。
看罢这则材料,不禁令人想起法国牧师内德·兰塞姆的名言:假如时光可以倒流,世界上将有一半的人可以成为伟人。他一生有一万多次亲临临终者面前,聆听他们的忏悔。
一个人不一定等到晚年时,再去回首往事,那时毕竟有些迟了。在人生的任何一个阶段,你无妨与眼下的生活拉开一点距离,回看已走过的路,总结人生的经验和教训,或想像有一天站在生命终点回味人生时,自己能有的自豪或遗憾,这可以让你更清晰地看到自己应该在生活中紧紧抓住什么、走向哪里。如果这样做太容易引起伤感,至少你可以倾听老人们的终生遗憾,帮助自己站远一些来思考人生。
在观察世界时,空间和时间上的站高、站远,尚是比较容易的,一个人更要站在心灵的高峰观察人生,此时,“站远一些”,就是对世俗名利、眼前利害的超脱,就是对真实人生的体认,就是对事物发展趋势的把握……为了达到这一境界,需要不断加强修养,克制私欲。被名利私欲束缚手脚、遮住眼睛的人,是无法登高望远的。
人生处世应该以悟道的情趣观察大千世界,犹如站在高空透过迷云幻雾若牛若马的种种异相,看到人生世事前进的必然趋势,从而勇于排除干扰诱惑,对准人生目标正道直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