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1月3日《中国经济时报》报道,国家发改委拟出台《关于深化价格改革促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意见》,意见把环境治理成本和资源枯竭后的退出成本计入石油、天然气、水、电、煤等产品的定价中。 可以预见,如果这个所谓“深化价格改革”的意见走完所有的法定程序,最终形成法律文件,相关企业又得到一把涨价的“尚方宝剑”,笑得见牙不见眼。而汽油、煤气、自来水、电、煤……这些与百姓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商品又将听取“涨”声一片,可怜小百姓刚刚享受到的一点“改革成果”又要被价格改革“深化”掉了。百姓的日子难过了,而环境会不会因此而变得好起来呢?恐怕未必。看来,“深化改革”快成了“涨价”的代名词了,“发改委”也差不多成为“涨价委”。发改委出台文件,总是有那么大的杀伤力,令到咱小百姓心惊肉跳。
应该说,在环境形势日益严峻,环境污染成为大国之难的今天,发改委提高环保成本意识的思路基本是对的,环境也是一种事关百姓的公共福利,只是把环保成本直接纳入石油等产品的价格之中,由百姓直接埋单的做法,是值得商榷的。因为:
它在一定程度上遮蔽了政府的责任。环境是一种重要资源,又是一种公共产品,因其具有负外部效应,难以通过市场竞争来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因此必须依赖政府提供。我国目前存在的严重的环境问题,正是由于片面追求GDP、环保政策偏差、环保体制失灵、监管不力等“政府失灵”造成的。因此如果说要挖潜,必须先从这些方面入手,强化政府提供公共产品的责任,提高公共产品的保障水平。具体到石油等垄断行业而言,政府已从这些产品的生产、流通、销售中,都收取了大量的税收(财政部甚至每年都拿出几十亿甚至上百亿元来补贴中石化),在这种情况下,政府环保责任外卸,由百姓埋单的改革思路显然是欠妥的,难以服众。
同时,它还也掩盖了垄断企业的环保责任。对于那些处于完全市场竞争状态下的企业来说,把环保成本单列进入商品价格当中肯定是不可接受的,环保是企业的份内事,凭什么要消费者如数埋单?而垄断企业却可以这么干,在保障自身巨额利润的情况下,把环保成本单列加进商品之中,强卖给无可选择的消费者。发改委不应该无视这样的事实:石油等垄断企业已经在绝对的垄断市场之中获取了超乎想象的丰厚利润,如中石油2005年度竟以1333.6亿元净利润盖过日本丰田公司成为亚洲最赚钱的公司,刷新了其上市以来的盈利纪录,净利润增幅高达28.4%(据1月3日《中国经济时报》),而其他垄断企业情况也相类。在这种情况下,发改委为什么不能进一步强调这些企业应有的环保责任,而要把其环保成本转嫁到老百姓身上呢?
退一步说,即使到了非让百姓为这些企业的环保成本埋单不可的地步,由于日常必需品的涨价乃事关全国百姓生活的大事,有关部门必须给出详细的、充分的理由,并按相关法规举行听证,让百姓明白,得到百姓首肯,而不能只由一个部委开个会,发个文件就通行全国。
[作者:练洪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