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需求是许多省市区经济增长“三驾马车”中的短腿。湖南省近日对各级官员提出消费需求“硬指标”,并将此列入政绩考核内容,以期用硬性措施拉动当地经济的快速发展。(5月21日《经济参考报》)
没有消费,生产就会失去动力和目标。由过去偏重发展生产,到现在提出消费需求“硬指标”,这在经济发展理念上是个很大的转变。长期以来,许多地方过分重视GDP的高速增长,付出的资源、环境等代价很高,久而久之就会变成“强弩之末”;而扩大消费,可以刺激市场需求,加速积存资金周转,进而带动经济的发展,其意义当然会大于片面追求投资拉动GDP短期高速增长。
只是,扩大消费是需要一定的客观条件的。湖南省要求扩大消费注意到了这一点,提出了几个努力方向:首先,消费者要有稳定收入,这让消费者“能花”;其次是各种社会保障要到位、消费者无“后顾之忧”,这使消费者“敢花”;三是要有广阔的消费领域和消费空间,让消费者“有地方花”。
但给各级官员提出消费需求“硬指标”,并将此列入政绩考核内容却未必合适,因为消费毕竟是一个水到渠成的过程,不是想扩大就能扩大的。通过行政命令发布消费需求“硬指标”,主观意向很强,其出发点是好的,但能否符合当地客观经济发展规律,却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而且,在硬性的行政命令面前,极有可能会产生一系列负面效应。
由于官员们消费任务完成得好坏,与他们个人的利益息息相关,直接影响各级官员的奖惩升降,各级官员在消费“硬指标”的重压下,极有可能会想出许多对策,包括将硬指标“分解”到一些单位和广大居民头上,让他们为完不成硬性消费指标的官员“买单”。当居民不买这个账,不肯多花钱消费的时候,他们有可能违背居民的意愿,采取强制性命令手段迫使居民就范,催生居民超前消费。还有可能巧立名目,弄虚作假,求得名义上的任务完成。如果出现这样的结果,将会产生十分恶劣的影响。
扩大消费的根本出路还在于想法设法发展当地经济。一个地方只要当地经济发展起来了,老百姓富了,消费自然也就上去了,而根本没有必要通过发布行政命令、规定消费硬指标的方式去促进消费。就全国中部省份的很多地方而言,一些百姓的生活还刚过温饱线,有了一些积蓄后首先考虑的肯定是住房、看病、孩子教育等问题;在这种情状下,要让他们去盲目扩大消费,显然不符合他们的经济实际。
总之,消费是一种市场行为,消费者是市场消费的主体,他们掌握着市场消费的主动权。在消费方面,政府能做的最多只能是引导、激励、奖励,有时则需要时机,需要等待。若不顾市场经济规律,拔苗助长,使用行政手段强迫消费,到头来只会适得其反,极有可能会影响当地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