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半岛城市 山东半岛制造业基地主要包括青岛、烟台、威海三市,拥有28个县(市、区)。土地总面积3万平方公里,总人口1609万人,分别占全省的19%和17%。 (1)具备良好的海空港等大交通条件 半岛地区共有民用机场3个,国际机场2个。目前已开通到韩国、日本、香港和澳门等空中航线。青岛、烟台到韩国的空中航线每周49班,到日本的航线每周17班。 拥有港口18个,联接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年吞吐量 1.7亿吨。青岛港现有码头14座,泊位70多个。其中万吨级以上泊位24个。拥有全国最大的20万吨级原油码头、我国北方最大的20万吨级矿石专用泊位和最大的现代化的散杂货码头,及10万吨级煤码头。区内铁路、公路四通八达。
(2)具备良好的产业基础 汽车、造船、电子、电器、仪表、机械、化工、纺织、轻工、食品等工业较为发达,产品开发能力强,劳动力素质高、成本低。 星罗棋布的工业园区和大批优秀企业如青岛啤酒、海尔、海信、双星、澳柯玛、颐中、张裕、龙大、南山、三角、成山轮胎等,为开展对外合作提供了良好的产业环境和载体。
(3)具备承接日韩产业转移的优势 半岛地区是我省经济发展最快的地区,也是文化生活最为丰富,生活居住条件和治安状况最好的地区。该地区毗邻日本、韩国,本地市场潜力巨大,腹地广阔,与日韩港台及欧美等国家和地区的交往与合作密切。目前该地区已有22954家外商投资企业,利用外资260亿美元,2003年对外贸易额277亿美元,分别是全省的60%、63%和62%。截至2003年底,日本在该地区的投资为24.2亿美元,占全省吸收日本直接投资的77%,韩国在该地区的投资为82.3亿美元,占全省吸收韩国直接投资的90%。在该地区投资的世界500强占全省的65.7%,主要有LG、三星、三菱商事、三井物产、伊滕忠、住友商事、松下、丸红、日商岩井等。
(4)城市特色鲜明 青岛市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水上项目举办城市。2003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1775亿元。青岛正在加快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经济体系、具有特色的国际大城市和全面提升城市核心竞争力,加快了电子家电、火车机车船舶制造、石油化工、新材料四大主导产业的建设。 烟台市2003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316亿元。工业门类主要有轻工、食品、纺织、机械、建材、电子、化工、冶金、仪表1、丝绸、煤炭等。新兴名优产品主要有汽车、车用空调器、电子网目板、电子元器件、冷冻机、工程机械、动力机械、导电玻璃、锦纶丝、氨纶丝、计算机等。 威海市2003年国内生产总值830亿元。机械、化工、建材等传统产业得到改造,电子信息、新材料、生物工程等高新技术产业快速成长,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14.7%。
2、产业目标 山东半岛制造业基地将重点发展:汽车及零部件、造船及零部件、纺织服装、食品加工、电子通讯、石油化工六大行业。 根据规划,到2010年,山东半岛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5%以上,制造业增加值所占比重达到94%,利用外资年均增长40%,出口年均增长30%,形成一批年销售收入过百亿的大企业。
3、工作措施 实施国际化战略,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以承接日韩产业转移为重点,以发展加工贸易为突破口,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推进企业与世界500强企业的战略性合作,大力吸引中小型制造业配套企业。 统筹规划,建立区域合作新机制。制度创新在先,统筹规划在先,并着手制定有关政策,一系列鼓励半岛地区经济发展和对外合作的政策将逐步出台。 大力深化改革,推进所有制结构调整。以产权制度改革为重点,深化国有企业改革,鼓励国内外各类资本参与国有经济战略性重组和国有企业改制,尽快使国有资本从一般竞争性领域退出。 加大科技教育投入,增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建立有效的人才激励机制。培育区域性制造技术交易市场,完善科技中介服务体系。 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消除发展瓶颈。加快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大力发展电子商务、电子政务。加快城乡电网改造,提高保障能力,降低工业用电价格。加快南水北调东线工程,鼓励发展节水产业,缓解水资源短缺矛盾。加强现有企业的排污治理,严格实施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 4、环境建设 将全力营造良好的开放环境,主要致力于以下几方面的建设: 交通物流体系 增强铁路、公路、港口、航空的通行能力和服务水平。重点建设烟大铁路轮渡,加快胶济铁路电气化改造。重点建设青烟高速公路和环海高速公路,构筑互联互通的公路运输网络。加快以青岛前湾港为主的北方国际航运中心的建设。扩建青岛、烟台机场。 金融服务体系 拓宽金融业务领域,开展消费信贷、投资咨询等业务。推动更多的企业发行股票并上市。吸引外资银行及保险公司设立分支机构,培育和发展多种形式的企业信用担保机构。 科技教育体系 依托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和重点企业,建设综合科研中心、行业技术中心、重点实验室和企业技术开发中心,加强国际间科研合作与交流。整合现有教育资源,建设实力较强的理工大学和高级技工学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