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国有企业利用外资基本情况和对策研究
2004-10-14 12:00:00 作者:课题人:梁波、孙建波、许冰波、高群 来源: |
一、我省经济结构特点和国有企业现状 (一)经济结构的特点 1、产业结构。改革开放以来,山东省先后实施了稳固农业基础、加快发展轻工业、优先发展基础产业与基础设施、培育高新技术产业等产业政策、促进了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和高级化,三次产业的比例由1978年的33.3:52.9:13.8,调整到2002年的13.2:50.3:36.5,第一产业比重逐步下降,二、三产业比重上升,产业结构趋于合理。各产业内部结构也相应优化。林牧渔业产值占第一产业总产值的比重由1981年的21.6%上升到2002年的43.7%;工业经济形成了门类较为齐全、布局较为合理、基础较为雄厚的体系结构,传统工业技术装备水平明显改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迅猛,能源、原材料等基础工业对经济发展的“瓶颈”制约基本消失;第三产业以高于国民经济发展的速度保持快速增长、已成为支撑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金融保险、房地产、旅游、信息咨询等新兴行业增长较快。 2、地区结构。改革开放以来,东部地区近年来经济发展呈现出快速攀升的势头,而西部地区尽管也有了一定的发展,但与东部地区相比,还处于相对落后的状态。山东经济的地区结构呈现出明显的“东快西慢”的格局。据统计,2001年山东东部地区8市的人口总数为3879.99万人,占全省的43%,土地面积占全省的46%,国内生产总值却占全省的64.81%,东部地区的人均GDP是全省平均水平的1.51倍,是西部地区的2.44倍,地均GDP是全省的1.41倍,是西部地区的2.17倍;西部地区9市的人口为5144.27万人,土地面积占全省的54%,但其国内生产总值却仅占全省的35.19%,人均GDP是全省平均水平的61.73%,地均GDP是全省的65.12%。 (二)山东的支柱产业。经过几十年的建设,经过多年的经济建设,山东目前已经基本形成了农业、石油化学工业、纺织工业、冶金工业、建材工业、机械工业、电子工业、食品工业等8大支柱产业。2002年重点行业产品产量为:煤炭工业,煤炭产量12836.5万吨,销量12186.6万吨,出口1785.6万吨;电力工业,发电装机容量为2538.6万千瓦,全年发电量达1250亿千瓦时;化学工业,原油产量2671.5万吨,纯碱170.8万吨,化肥产量(折纯)456.1万吨,化学农药7.7万吨;冶金工业,生铁产量960.4万吨,钢产量1000.7万吨;纺织工业中,纱产量142.3万吨,布产量39.5亿米,丝产量0.53万吨,服装产量9.2亿件;轻工业,原盐产量1246.7万吨,白酒65.1万吨,啤酒产量310.4万吨,家用洗衣机358.6万台,家用电冰箱420.6万台,房间空调器358.7万台,彩色电视机561.8万部;建材工业,全年水泥产量8247万吨,平板玻璃1924万重量箱;机械工业,全年工业锅炉产量1.5万蒸发量吨,金属切削机床3.8万台,小型拖拉机78.3万台,摩托车69.4万辆;汽车工业,全年汽车产量9.3万辆,其中载货汽车7万辆;医药工业,全年累计生产化学原料药89318.7吨,西药片剂281.06亿片,手术器械5.84亿件,中成药生产17286吨;电子信息业,全年数字程控交换机完成354.63万线,微型电子计算机715万部,半导体集成电路产量133.02万块。 (三)国有企业现状。全省规模以上(国有及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13469个,职工522.6万人,完成工业增加值3502.4亿元,其中国有及控股企业完成增加值1590.0亿元,股份制工业完成增加值1537.1亿元,外商及港澳台投资工业完成增加值501.9亿元。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产品销售收入11037.3亿元,比上年增长21.0%;实现利税1163.6亿元,增长12.1%;实现利润625.3亿元,增长12.9%。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512亿元,同比增长25.1%。 二、重点企业利用外资情况及特点 截止2002年底,我省136家重点企业有102家企业通过与外商合资、合作、国际贷款、境外上市等多种方式,共设立外商投资企业298家,累计实际利用外资74.79亿美元,分别占我省外商投资企业总数和利用外资总额的0.96%和24.48%。其中,吸收外商直接投资29.26亿美元,占136户企业利用外资总额的39.12%;利用国际政府、银行等贷款、融资、赠款29.28亿美元,占39.14%;通过境外股票市场和境内B股筹资16.25亿美元,占21.73%,发行B股6只,H股5只,N股2只,S股2只,共14家公司15只股票。具体分析,我省重点企业利用外资主要表现出如下几个特点: 一是,重点企业单项利用外资规模高于全省平均水平。截止2002年底,全省累计批准外商投资直接投资项目30912个,实际使用273.4亿美元,平均每个项目外方投资88.44万美元。与此对比,重点工业企业平均每个对外项目吸收外资981.88万美元,是全省企业利用外资项目平均水平的10倍。有17家重点企业与18家全球500强企业建立了22家合资、合作企业,外方投资3.72亿美元,平均每个项目外方投资达1690.91万美元。 二是,重点企业利用国际政府、银行贷款呈递减趋势,通过外商直接投资和境外上市筹资逐步增加。一是重点企业利用国际政府、银行等贷款、融资,主要集中在80年代后期和90年代初期。主要投向电力、油田、煤矿开采、建材项目等资源型产业,投资周期长,回报稳定。如山东电力邹县电厂三期扩建项目、胜利油田新区产能建设、中国石化集团公司与美国能源开发公司(EDC)合作对渤海湾的石油地质储量进行合作开发、淄博矿务局许厂、岱庄矿井项目等都是通过国际政府、银行贷款获得的。胜利油田贷款20.42亿美元用于油田新区产能建设,淄博矿务局许厂、岱庄矿井利用第三批日本能源贷款1.3亿美元,规模都在1亿美元以上。二是外商直接投资特别是跨国公司投资增速加快。外商直接投资主要投向电力、通讯、电子、家电、煤化工、机械等行业,更注重科技含量高的产业,追求高回报率。如山东电力与外商投资发电项目,海信与美国朗讯合资生产通讯设备,浪潮与LG电子、威海北洋电气集团与三星电子、三菱电机和伊藤忠商式会社建立通讯、电子等企业,海尔与三菱重工合资生产空调机,兖矿集团与日本日商岩井株式会社合作生产水煤浆项目,山推工程机械集团与日本小松、住友、丸红株式会社合资生产液压挖掘机项目,山东曲轴总厂与美国美林集团合作生产曲轴项目等都是技术含量和回报率较高的产业。三是9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宏观经济好转和政策的不断开放,通过国际资本市场筹集资金加速。如山东华能发电股份有限公司以美国托存股票(ADS)的形式直接在纽约股票交易所挂牌上市,共发行2337.4万股,引进外资3.17亿美元。山东电力、青岛啤酒和兖矿集团、新华制药发行H股,分别募集资金2.99亿美元、1.25亿美元、3.3亿美元和0.37亿美元。在香港借壳上市的海尔中建派发了认股权证,募集资金4.65亿港元。轻骑集团、晨鸣股份、鲁泰公司、张裕集团发行B股,分别筹集资金1.11亿美元、6568万美元、1990万美元和3690万美元。 三是,外资主要来自港澳台以及东南亚国家。同重点企业合作的298家外商投资企业中,76.17%的外商来自东南亚国家和地区,外方投资额为合计为24.46亿美元,占外商直接投资额的83.6%。仅有71家来自欧美、澳大利亚等国家,大多属试探性投资,投资规模较小。外方投资4.61亿美元,占外方投资额的15.76%。500强跨国公司与我省重点企业合资、合作的22个项目中,日本、韩国和香港等地的投资商占绝大多数,仅有6家来自欧美。 四是,行业利用外资发展不平衡。各行业利用外资项目数量、利用外资总额和直接利用外资额的差异较大。从利用外资项目的数量看,轻工、机械、纺织分别为56个、40个和36个,而冶金为5个、医药2个、烟草5个、黄金最少。从利用外资总额看,电力行业、化工行业和煤炭行业名列前三名,分别是22.86亿美元、21.71亿美元和4.86亿美元。烟草行业、建材行业和黄金行业名列最后,最高的不到3000万美元,这里面有黄金、烟草等不对外开放的政策性因素的影响。从外商直接投资额看,电力、轻工、化工是引进外资的大户,电力行业直接利用外资6.653亿美元,轻工行业利用外资2.72亿美元,化工行业利用外资1.29亿美元。 五是,重点企业建立工业园区、退城进园成为新的招商载体。海尔建立胶州国际工业园和海尔开发区国际工业园,主要面向海外招商,先后引进美国爱默生电机、日本三洋电机、意大利西玛公司的精密弹性部件项目,合同利用外资2700万美元。魏桥纺织集团与外商合作,将合资项目整体迁移工业园区,拟对位于市区的老厂房进行房地产开发,取得了较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六是,出现了股权转让、委托管理等新的招商引资形式,吸引外资参与我省国有经济的重组。轻骑集团积极与印尼三林集团、韩氏集团就战略重组进行了多次谈判,签订了《委托经营管理服务合同》、《战略重组备忘录》。经过一段时间的运行,使济南轻骑止亏,轻骑铃木、商河轻骑等其他主要摩托车公司开始扭亏为盈,整个集团的经营基础有了较好的改善。收购、兼并国有企业资产存量或股权,将成为今后利用外资的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 三、重点企业利用外资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尽管我省重点企业利用外资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广东、上海、江苏等先进省市相比,存在着规模小、层次低、质量不高等问题,差距很大,远不适应我省改革发展的需要。主要表现为:一是从总体上看,我省重点企业国际化程度较低。目前,仍有近25%的重点企业没有开展对外合作,而且在已经开展合作的企业中,大部分企业对外合作的规模较小、起点不高,与国际大公司的合作项目少。136户重点工业企业经济总量接近全省的一半,而实际利用外资仅占全省的1/5强一点,还有34户企业尚未开展对外合资合作。世界500强和136户企业只有22个合作项目,利用外资额仅3.72亿美元。来我省投资的世界500强仅有95家,投资210个项目,而广东、江苏、上海的合作项目分别达250、450和550多个,江苏仅投资1亿美元以上的大项目就有70个。二是直接投资少,间接融资多,来源区域比较单一。从企业引资的方式看,136户企业实际利用外资60.88%来自国外政府借款、银行贷款和境外上市融资,外商直接投资仅占39.12%。从外资的区域看,136户企业利用的外商直接投资中,83%以上来自亚洲地区,合作的面比较窄。三是企业主业引资的项目不突出,带动辐射作用比较弱。不少企业还没有把招商引资的方向放在强化主业上,多是放在推进企业投资主体多元化上,多种经营的项目多。据统计,136户企业建立的298个合资合作项目中,涉及企业主业的只有159个,仅为总数的一半,致使大多数企业核心竞争力得不到质的改善。四是外商投资项目大部分为新建项目,通过资本运作、并购来达到资源合理配置的很少,以外商“增量”投资带动我省经济“存量”调整,特别是国有企业改组改造尚未全面推开。从国际资本流动趋势看,并购方式的跨国投资增长较快,已成为跨国投资的主要方式,在跨国投资中所占份额已达到90%以上,而我省通过外资并购方式对国有企业重组的项目刚刚破题。 近几年来,我省重点企业利用外资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但利用外资的总体水平不高,潜力还没有挖掘出来。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部分企业集团领导安于现状,还没有认识到中国入世后国内市场形势的变化和这种变化给大企业集团所带来的冲击和挑战,盲目陶醉于国内领先和省内第一的优势,“小富即安”的陈旧思想观念影响了集团领导者的判断力,使企业的利用外资工作止步不前;二是观念落后,认为效益好的企业不能招商,亏损企业和困难企业是向外商出让的重点,既减轻了政府负担,又解决了企业亏损。担心优势企业招商让外商赚了钱,国有资产流失;三是既得利益。部分效益尚好的企业经营者官本位思想严重,不愿利用外资,把企业发展的押在上市融资上,上市当然会给企业发展带来资金,但无法解决企业发展最需要的先进管理和技术。这种现象的思想根源是企业的领导人担心与外商合资或被国外企业控股和兼并后失去个人原有的权利,影响自己的既得利益;四是政策不清,国家尚未出台外商购并国内企业的政策。95年国务院下文不允许上市公司向外商转让股份,企业对当前国家利用外资的政策不清楚,缺乏实践经验,也是影响企业利用外资的一个重要原因。同时,部分行业限制引进外资或不完全开放也是导致各行业利用外资存在巨大差异的原因所在。上述问题严重阻碍了我省利用外资水平的提高,也制约了我省工业的发展,必须高度重视,切实加以解决。 四、利用外资改造国有企业的思路和目标 (一)任务目标 为进一步调整优化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今年山东省政府出台了《关于深化省属国有企业改革的意见》,坚持政企分开,从建立国有资本出资人制度入手,以企业产权制度改革为突破口,推动国有资本原则上从一般竞争性领域有序推出。计划用3年左右的时间,通过利用外资嫁接改造等多种方式,基本完成省属国有企业公司制改革和产权制度改革,除国家规定的专营企业、涉及国家安全的企业实行国有独资,资源性重点企业、支柱产业中的骨干企业以及投资公司实行国有控股外,其他企业中的国有资本退到参股地位或全部退出;劣势国有企业退出市场;上市公司国有股调整到平均30%左右;国有大中型企业基本完成主辅分离、辅业改制。健全企业产权交易市场;建立管资产和管人、管事相结合的省级国有资产管理体制。 (二)重点产业 1、交通运输设备产业群。通过跨国并购、资产权益转让、境外上市等方式,积极引进国外资金、先进的技术设备、成熟的管理经验和全新的经营理念,重点支持集科工贸和金融为一体、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大公司的形成和发展。抓住世界产业结构调整的有利时机,积极利用外资组建大型汽车生产企业,形成以经济型乘用车、载重车和特种车为龙头,关键零部件协作配套的汽车产业格局。以发展超大型油船、集装箱船、海洋工程船、远洋捕捞及加工船、高速豪华游艇等高附加值船舶为重点,加快船舶制造业的发展,尽快形成制造水平高、配套能力强的船舶产业体系。 2、电子信息及家电产业群。电子信息,重点发展计算机及配套部件、工业自动化装备及控制系统,开发生产高性能数字程控交换机、基础设备、光纤通信及系统配套设备、移动通讯器材等,形成以计算机及外围设备、网络与通信、新型元器件和软件等为支撑的电子信息产业群。家电,以信息家电为龙头,开发数字化家电产品和家居集成产品,改造提升传统产品,积极发展小家电,保持在全国的领先地位。 3、纺织服装产业群。重点发展西服、衬衫、时装、针织内外衣、休闲运动装,提高设计和制作水平,培育国家级和世界级品牌。以名优服装为龙头,加快对棉纺、毛纺及染整行业的技术改造,提高服装面料、辅料档次,带动纺织服装行业全面发展。 4、化工医药产业群。重点发展石油化工、新领域精细化工、橡胶和医药。开发各种精制和高附加值油品以及炼油催化剂等产品,形成从炼油到合成材料、有机原料、精细化学品的产业链,建成以精细化工产品和子午胎为支撑的化工橡胶基地。医药,重点发展抗肿瘤、抗心血管疾病和维生素类的海洋生物药物、基因工程药物及植物药物。 5、食品产业群。大力开发海洋食品、粮油制品、畜禽制品和汽车产业格局。船舶,发展超大型油船、集装箱船、海洋工程船。远洋捕捞及加工船、高速豪华游艇等高附加值船舶,提高船用柴油机、发电机组等配套产品质量,形成制造水平高、配套能力强的船舶产业体系。 五、推进国有企业利用外资的措施 (一)以改革为动力,以改制为前提,为加快利用外资创造机制平台。省政府将通过以下六种方式对省属国有企业进行改制和调整重组。(1)授权经营。一是对国有资产规模大、经营管理水平、品牌优势突出、辐射带动力强的大型企业集团公司,按照《山东省国有资产授权经营暂行办法》的要求,实行国有资产授权经营。二是充分发挥现有省属投资公司的作用,同时组建几家省级国有资产经营公司,授权其经营其他省属企业的国有资产。(2)改制。一是整体改制。通过转让存量资产、吸收外资和民间资本等,将资产规模较小的企业改制为有限责任公司或股份合作制企业。二是分块改制。对不宜整体改制的企业,在征得出资人、债权人同意的基础上,实行分块改制。三是对暂不具备改制条件的企业通过租赁、承包、托管等实行国有民营。(3)股权转让。一是对省属上市公司采用向外商、民营企业和混合所有制企业、公司经营管理人员和员工转让国有股权,采取配股、发行新股形式,降低国有股比重,转让上市公司母公司的国有股权,上市公司依法回购国有股权等方式调整优化股本结构。二是对国有独资公司以及国有股比重大的有限责任公司和未上市股份有限公司,通过规范上市、引入外资和国内法人、自然人(包括内部职工)资本方式,降低国有股比重。(4)下放。对适合下放到市、县管理,尤其是分布散、省里管理难度大的国有中小企业,整体划归企业所在市进行改革重组,相应调整其财政、劳动、统计等关系。(5)重组。打破现有行业、部门界限,对产业、产品关联性强、经营领域相近的省属国有企业,通过联合、兼并、划转等多种方式进行资产整合重组,壮大现有优势企业的规模合实力;具备条件的可组建新的大型企业集团。对省直部门所属的基本无资金、无经营场所、无经营活动的“三无”企业,依法予以清理整顿。(6)关闭破产。对长期亏损、资不抵债、扭亏无望以及资源枯竭的省属国有工业企业,争取列入《全国企业兼并破产和职工再就业工作计划》,实行政策性关闭破产;不能列入全国计划、符合破产条件的,依照《破产法》实施破产。 (二)以推进半岛制造业基地建设为契机,营造良好环境,加快国企利用外资步伐。加快胶东半岛制造业基地建设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认真贯彻省委工作会议精神,学习借鉴先进省市经验,按照“三个有利于”原则,打破传统思想观念束缚,把思想统一到解放思想。于事创业、加快发展上来。二是大力深化改革,推进所有制结构调整。以产权制度改革为重点,深化国有企业改革,调整优化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尽快使国有资本从一般竞争性领域退出。积极鼓励国内外各类资本参与国有经济战略性重组和国有企业改制,培育一批有自主知识产权、主业突出、核心竞争力强的大型企业集团。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加快所有制结构调整步伐,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发展机制。三是实施国际化战略,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以承接日韩产业转移为重点,以发展加工贸易为突破口,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推进企业与世界500强企业的战略性合作,加快工业园区建设,在积极引进国外制造业领头企业的同时,大力吸引中小型制造业配套企业落户园区,发展协作配套项目,形成特色产业集聚区。改进加工贸易深加工结转、出入境检验检疫、加工贸易审批监管等工作,推行无纸通关、联网监管、网上付税、一站式通关等现代管理方式,实现“大通关”。四是加大科技教育投入,增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加快科技教育改革,建立市场化的管理体制和投融资机制。培育区域性制造技术交易市场,完善科技中介服务体系。强化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加大技术开发投入。建立有效的人才激励机制,大力引进学科带头人、拔尖人才和复合型人才。大力开展职业技术教育和培训,培养企业急需的高级技术工人。五是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消除发展瓶颈。进一步整合优化要素资源,完善城市功能。加快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大力发展电子商务、电子政务。加快城乡电网改造,提高保障能力,降低工业用电价格。鼓励发展节水产业,缓解水资源短缺矛盾。加强现有企业的排污治理,严格实施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六是提高行政效能,大力改善发展环境。进一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提高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简化上地使用审批程序,优先保证国家和省重点工程项目用地,优先保证高新技术产业用地,优先保证外资和民营企业用地。加快发展产权、上地。劳动力、技术等要素市场和各类中介组织,健全完善市场体系。积极推进税费制度改革,坚决杜绝乱收费。大力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营造诚实守信的社会经济环境。 |
|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