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3日,保监会主席吴定富表示,将在确保保险资金的安全性、流动性和有效性的原则上,有步骤、有节奏地使保险资金进入资本市场。至此,保险资金直接入市悬念被打破。
国外保险公司入市有何特点?保险资金入市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对保险公司会产生哪些影响?带着上述问题,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了安永会计师事务所中国金融服务部合伙人吴志强。吴志强1995年开始长驻中国以来,拥有服务平安保险、中宏人寿、联邦保险、海康人寿、中国人保等国内十余家保险机构的经验。
“根据国外的经验,保险资金入市是发展的必然趋势”,吴志强对记者说。据介绍,1980年代以来,美国寿险资金进入股市的速度稳步增长。1980年代,股票占美国寿险资金投资的比例约为10%,到1990年代末,这一数字上升到23%,股票成为寿险资金第二大投资项目。英国保险资金投资于股票的比例则更高,1993-1996年投资股票的比例超过了50%。
投资渠道不够是当前国内保险业面临的突出问题。吴志强说,上市只能解决偿付问题,提升企业的品牌、知名度和投资者信心,保险资金回报低和巨大的利差损问题仍无法得到解决。根据2002年修改后的《保险法》,保险资金的运用被限于银行存款、买卖政府债券、金融债券。随着存款利率持续走低,保险资金本身就不高的年收益率更呈现出下降趋势。
据保监会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03年1-12月份国内保险公司实现保费收入为3880.396亿元。截止到12月末,保险资产总额9122.839亿元,其中银行存款4549.668亿元,占49.87%。据披露,正在讨论中的《保险资金投资国内股票市场管理办法》规定:5%的保险资金有望直接投资于流通A股,而年内保险资产总规模有可能达到10000亿,也就是说,将有500亿左右的保险资金以直接买卖的方式流入A股市场。
吴志强特别提醒说,保险资金入市不是为了短期的利益,要考虑投资和负债的匹配问题,其投资行为必须符合保险公司的长远利益。保险资金入市必须从风险管理角度出发,谨慎行事,选择那些优质的股票进行长线的投资。在国外,保险资金投资股市也往往倾向于选择那些蓝筹股。与国际上相比,亚洲新兴股票市场的投资回报率较高。我国则达到了14.45%,但同时相应的风险比率也很高,达到了32.81%。因此,保险资金入市首先要解决好风险问题,否则可能会引起很大的动荡。
吴志强认为,对国内保险业来说,保险资金入市只能看做是多了一个投资渠道,并不能完全解决国内保险公司回报低的问题。解决保险资金投资渠道问题还有其他很多选择。比如,参与市政建设投资,购买美国30年期债券、国内30年期债券等等。总之,保险资金投资要符合风险管理的基本原则,从资产与负债相匹配的角度出发,尽量选择那些投资周期较长、投资期与回报期基本一致、低风险、高回报的品种。
此外,营业费用偏高也是目前国内保险公司普遍面临的问题之一。国外做得最好的保险公司营业费用一般控制在保费收入的6%,而目前我国保险公司这一数字约为10%。因此,保险资金直接入市是否会比通过基金公司间接入市成本更低,也是需要考虑的问题。
据统计,保险资金2003年末投资余额为3828.865亿元,其中1406.896亿元投资于国债,463.284亿元投资于证券投资基金。从2003年下半年的数据来看,去年8月份以后,保险公司对证券投资基金的增仓明显出现减缓趋势,总体持仓保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水平。
那么,保险资金直接入市后,是否会逐渐退出开放式基金呢?对此,中广信息分析师蔡福明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采访时认为,尽管保险资金在2002年因投资于基金而遭到全面亏损,但长远来看,作为一个重要投资渠道,保险资金的不会因直接入市而改变对投资基金的策略。2003年以来,随着规模的壮大,基金以价值投资理念在市场取得主导地位,找到了盈利模式,取得了骄人的战绩。从目前来看,保险公司投资于证券投资基金的资金仅占全部保险资产的5.078%,远没有达到监管层限定的15%。可以预见,保险资金不但不会从那些管理能力强、投资收益好的基金中撤出,相反,继续增仓的空间却很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