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没有结论的报告”透露,欧盟将拒绝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该报告承认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同时又从四个主要方面指出中国经济市场化中存在问题。
欧盟委员会对外贸易委员拉米表示,6月30日前,欧盟将出台一个技术层面的“最初评估报告”。这一报告将比较准确地反映欧盟对中国市场经济地位问题的“基调”———这一结论不是“最终的”,却是“重要的”。
这份尚未公开的报告指出,首先,中国的会计法和破产法等市场经济法律体制还不够健全。其次,中国对资源的进出口采取了非市场化控制,比如焦炭出口。第三,中国在知识产权保护,以及含知识产权产品的保护体系存在漏洞,保护力度不够。第四,中国金融和企业融资不符合市场经济规律。国有企业的融资没有根据客观条件,导致了大量的呆账、坏账。
有专家告诉记者,该报告指出的4个方面都涉及体系性、制度性问题,在短时间内,中方显然难以完全满足欧盟的要求。
拉米表示,解决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问题不是一个技术层面的问题,而是一个“政治问题”。
商务部欧洲司某官员表示这份报告只是初评而并非最终结果,目前商务部正召集专家就欧盟意见进行研究。
链接:身份问题让中国企业很“受伤”
中国与欧盟等发达国家在中国市场经济地位上的争论由来已久。尽管中国在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建设中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就,但欧盟、美国等世界经济巨头们一直未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这导致欧盟在判定中国商品是否倾销时,不是以某类产品在中国国内的价格为参照,而是要以其他类似国家同类产品的价格为参照。譬如,1993年欧盟开始对中国彩电进行“反倾销调查”,调查过程中欧盟选取的“参照国”是新加坡,而新加坡的劳动力成本是中国的20倍以上。在“不公平”的参照之下,中国彩电被判定为“倾销”。几年之后,中国彩电在欧盟的市场份额丧失殆尽。有专家因此指出,“市场经济地位”问题成了中国企业反倾销应诉的“拦路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