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的强盛与否,技术的创新和科技投入能力的高低是关键。而这种能力除了依赖以国家为主的投入和攻关外,更多的体现在千千万万个作为国家经济载体的企业身上。只有当企业有着强烈技术创新意识和创新行动的时候,只有当企业成为国家科技创新和投入主体的时候,我们才能说,国家的强盛有了牢不可破的基础。
从这一点来说,企业是立国之本,“企业强则国家强”。
但是,技术创新和科技投入是一种长期投资,需具备远见卓识,需要付出一定的成本和代价,甚至承担很大的风险。我们应该清楚地看到,尽管经济规模得到了迅速壮大,但技术一直是中国大多数企业的“软肋”。缺乏核心技术优势的中国企业在全球竞争中明显缺少底气,核心技术的缺乏,成为国内企业全面参与全球竞争的最大桎梏,并进而影响到国民经济发展的质量和国家实力的进一步壮大。
因此,时代正赋予国内企业一种重要的使命——“成为社会技术创新和科技投资的主体”。在承担这一使命的过程中,澳柯玛不仅先行一步,而且有着独到的做法。
“世界工厂”遭遇尴尬
记者:中国由于制造业的蓬勃兴起而正日益成为“世界工厂”,但很快人们从这种发展模式中发现了诸多问题,您如何看待这个问题?
鲁群生:一段时间以来,大家都在津津乐道地谈论有关中国将成为“世界工厂”的问题。从整个产业链条来看,制造业只局限于加工甚至是组装环节,技术和资金“两头在外”,属劳动密集型。“世界工厂”的形成,主要是基于中国劳动力价格低廉,从而获得产品成本优势,在国际市场上靠低价格取胜。正因为如此,中国的产品在国际市场上成为“廉价”的代名词。
事实证明,这种低成本廉价策略并不能给中国企业带来多少实惠,并且增添了不少麻烦。一方面,靠赚取微薄的“加工费”,使得中国企业无利可图,不能实现资金积累,难以追加创新和研发的投入,也就丧失了企业持续发展和赶超的能力;另一方面,国内企业频频遭受来自进口国的反倾销调查,中国产品出口面临诸多方面的抵制甚至是暴力破坏活动,处境十分尴尬。
记者:您能分析一下造成这种局面的深层次原因吗?
鲁群生:造成这种境况的原因是与现阶段我国制造业水平有着直接的关系,综观现阶段我国制造业,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特点,即制造能力较强而技术创新能力较弱,产业规模较大而附加值较低,硬件规模较大而软件规模很小,单机生产能力较强而系统集成能力很弱。归根结底,是因为我国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弱,关键技术落后,核心技术基本依赖进口,所以造成了高度依赖。
记者:怎样评价技术在企业中的作用?
鲁群生:技术是立企之本,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根基。因为企业的竞争依靠自身的产品,而产品的竞争靠技术,谁拥有自主研发实力,掌握核心技术,谁就在竞争中占据优势。所以,当今的企业竞争从产品向技术乃至科学延伸。缺乏技术的企业就像严重缺钙的人一样,羸弱不堪,没有战斗力。
记者:现在有一种趋势,包括技术研发在内的科研资源流由院所向企业转移,企业将成为技术创新和科技投入的主体,您怎么看待这种现象?
鲁群生:这是市场运作的必然结果。计划经济时期,科研资源主要分布在独立科研院所,我国科研攻关项目主要由科研院所承担,他们的动机是研发,只关心搞了多少研究成果,根本不关心有没有市场,往往技术与市场是“两张皮”;而进入市场经济时期,依靠市场机制的作用,技术开始与市场接轨,我国面临科研主体从独立科研院所向企业的战略转变就是一种体现。
记者:现在有一种提法叫做“技术企业化,企业技术化”,是不是说的就这回事?
鲁群生:对。这已经成为国际上的通行做法,也是中国的必然趋势。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开始在技术研发方面扮演起了重要的角色,成为主体。
记者:企业怎样担当这一主体角色?
鲁群生:我认为,企业应该在技术创新和投入方面有所作为,企业技术中心担当起更重要的角色,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大企业为主导的产业技术研发体系。这方面,发达国家的经验值得我们借鉴。从世界通讯、汽车、飞机、计算机等这些现代工业的发展历史来看,这些技术几乎全部源自企业。我国在这方面近来有很大进展,企业技术需求空前高涨,企业技术中心蓬勃发展,企业技术中心的数量和水平正在提高。
澳柯玛努力做好“主体”
记者:澳柯玛是如何意识到科技在企业竞争中的作用的?
鲁群生:在行业竞争形式加剧的形式下,我们在企业的发展实践中越来越感受到了技术在企业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没有技术优势,就很难确立市场竞争优势。
记者:能否简要介绍一下澳柯玛高科技战略的实施历程?
鲁群生:我们从1998年就开始寻求家电突围,做投资高科技项目的筹划工作。2000年12月29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澳柯玛股份成为山东省首家通过中科院和科技部认定的高科技上市公司,这也是澳柯玛以发展高科技产业为核心的高科技战略的开始。
记者:对于进入高科技产业领域,澳柯玛是出于什么考虑?
鲁群生:我们主要市寻找企业新的产业支柱和企业经济增长点。于是选择了海洋生物、新能源、光电子等高科技产业,都是投资回报率较高的产业。这也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记者:澳柯玛在科研开发方面遵循什么原则?
鲁群生:我们实施技术创新和投资的原则可概括为“一高、双新、一适应”。“一高”即高技术含量,“双新”即新技术、新突破点,“一适应”即适应市场需求。
记者:澳柯玛在技术创新和科研投资主要侧重于哪些方面?
鲁群生:澳柯玛技术创新和科研投资方向,主要是大力培育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增强在核心技术上的竞争力,大致可划分为三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保持和推进原有优势技术。如在低温方面,澳柯玛已掌握了-152℃超低温技术;恒温技术也达到国际领先;绿色环保和无氟替代技术也走在了行业前列,并获得了“中国首届保护臭氧层贡献奖金奖”,成为当年国内唯一获此殊荣的企业。二是要采用智能技术、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等高新技术“武装”传统家电。三是进军海洋生物、光电子和新能源等高科技产业领域。
记者:“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澳柯玛是如何从科研条件上保证这些项目的开展的?
鲁群生:澳柯玛历来注重科技开发的软、硬件设施建设,及时更新技术设备,及时采用先进的科研手段。澳柯玛企业技术中心于1998年被国家经贸委、财政部等部门评定为“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先后购置了先进的设备,建立起了完善中试基地和性能检测实验室,拥有国内最先进的科研开发和技术设计条件,如较早采用了PDM工程和ERP体系等,保证了产品开发的可靠性、安全性和时效性。另外,我们在管理上实行三个机制,科技运行机制,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和科技人才激励机制,有力地保障了科研开展。
记者:澳柯玛技术创新的成果究竟如何?
鲁群生:近年来,澳柯玛技术中心在推动企业技术创新、科技进步和高新技术成果转化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目前,该中心已达到平均每一个工作日两个新产品、一个专利的开发能力和速度,拥有一大批自有技术。其中超低温技术、恒温技术、多点温控技术、锂离子二次电芯技术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模块智能控制、全绿环保技术、节能技术也达到同行业先进水平。2004年,澳柯玛企业技术中心国家发改委等四部门“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成就奖”,是国内50家获此殊荣的之一。
市场是科研成果最终的“试验场”
记者:如果说企业从事技术创新和研发投资是为了实施科技兴国战略有些空洞的话,那么企业自身的发展需求才是企业技术创新的原动力。
鲁群生:有道理。企业作为市场经济中追求利益最大化的理性主体,最大限度地追求市场满足和商业利润是其终极目标,因此,企业要做到的事,一方面是重视企业科研投资,把钱变为技术;另一方面是重视技术创新,即把技术变为钱。只有把技术转化为有形的产品,并通过市场交易环节,才能完成价值的最终实现。从这个意义上说,市场就成为企业技术创新和投资的风向标,也是检验科技成果的重要标准。
记者:您怎样看待技术与市场之间的关系?
鲁群生:对企业来说,并不意味着越是高科技就越赚钱,选择研发项目,关键是看有没有市场,能不能被消费者接受,所以企业要搞好高科技与国计民生的关系。作为直接面向终端消费者服务的澳柯玛,在高科技方面的做法是很务实的,不炒概念,不图“冒尖”,但也不仆人后尘。
记者:澳柯玛在选择技术的研发项目的标准是什么?
鲁群生:对于企业来说,选定研发和投资项目,将是关系企业成败的战略性决策,就现阶段来说,“高科技,高起点”和“好的前景,好的收益”成为澳柯玛选择投资项目压倒一切的主旨。澳柯玛在项目的选点上极具针对性,那就是项目的市场前景、介入时机和资金回笼速度。
记者:澳柯玛近来进入很多高科技项目,引人关注,这些项目现在进展如何?
鲁群生:目前,澳柯玛通过与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合作,在国内率先开发出纯生物营养保健品共轭亚油酸(CLA)系列产品,该产品具有明显的调节人体代谢、提高免疫力及降低“三高(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的功效,被评为2004年国家重点新产品,产品已出口到欧美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在新型绿色二次能源电池锂离子电池项目上,澳柯玛年产量已达到4000万只,二期项目建成投产后,锂离子电池的年产能将提升到7000万只,跻身国内行业二强。以发展能源产业为契机,澳柯玛于2002年进军电动车领域,目前电动自行车产销量名列国内同行业前茅,并已成功研制出了电动旅游观光车、电动公交车等车型。另外,在半导体照明项目上,澳柯玛已开发出高亮度发光二极管(LED)光源产品,并开发出多种灯具,广泛应用于城市亮化工程等领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