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出席“民营经济与中国发展”国际研讨会的代表们认为,目前优秀的尤其是大型的民营企业也同相当部分的国企一样能够较为容易地从国有大中型银行贷到款,但银行业对中小型民营企业的支持则仍然处于一个瓶颈位置,很多银行对企业的贷款支持判断仍然处于“划成份”的阶段。
针对银行贷款难的症结,一些地区试点组建民营银行以专门解决中小民企贷款难的问题。深度参与其中的广东省风险投资促进会的郑德埕会长在介绍广东地区民营银行试点的进展情况时透露,原本积极表态愿拿巨资搞新的民营银行并承诺三年内不从新银行贷“关系款”的珠江三角洲一些搞实业出身的企业家,在得知民营银行的试点方案是对旧的经营不利的金融机构进行改革之后又打了“退堂鼓”。
亚洲发展银行驻华首席经济学家汤敏指出,目前中小民营企业应该拓宽融资的主渠道。他认为,从银行方面控制风险来说,银行业无法对新生的中小企业予以贷款支持是必然存在的,他建议企业可以更多地通过股权投资的方式,在抵押了企业的固定资产等再从银行贷到流动资金是比较可行的方案。与会的其他专家更提到了金融租赁、信托投资等等多种融资方式都可以为中小民企所利用。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在大会上透露,在未来几年内将关闭经营差的农信社,同时允许包括民营资本在内的各方资金进入到农信社的改革和重组当中,并根据需要发放新的金融机构牌照。很多专家认为,这也给民营资本一个进入金融领域的机会,从而也可能诞生新的民营银行。
一位在美国著名投行任职的业内人士更具前瞻性地提出,国内在为解决中小企业贷款难的问题而发展中小型民营银行的过程中应吸取美国当初的教训。她说,金融机构都是风险很高的行业,因此从民营银行设立之前,就要考虑到今后如何对其实施有效的监管。“既要鼓励设立民营银行等金融机构,但也要在配套设施上跟上。”她认为,中国民营经济是国家的一大财富,不能放任它们在风险如此之高的金融领域“自生自灭”,因此更需要对未来的民营银行加强监管,予以有效的保护。
北大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毅夫指出,由于中小民营企业生命周期较短,又缺乏有效的担保,在目前我国信用体系缺失的情况下,国有大中型银行贷款给中小企业的确风险很大。他认为,一直以来对中小企业的资金支持只是由政府来承担,因而当政策收紧时,很多中小企业就只能面临“关停并转”的命运。林毅夫提出,成立地区性的中小银行,能够较好地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与其说是银行体制改革不如说是“补课”。
同时,林毅夫指出民营银行的建设不能建立在民营企业家的承诺之上,他认为为免除出现道德风险和以“为国买单”为借口再向国家“交换”更多的政策而出乱子的危险,一方面可以采取设立完全新的民营银行的方式,另一方面应加强对新生民营银行的监管。( 张隐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