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资产投资清查大限将至 山东自查违规超10%
2006-08-22 11:05:00 作者:定军 来源: |
“市里面正在准备材料,我们的人快要下去了。”
8月21日,山东省发改委一位人士对本报记者说。
按照计划,8月20日左右山东各市要完成固定资产投资的自查工作,随后,山东省发改委将组成联合督导组,赴各市进行督察。
而辽宁、江苏等地则要求,除完成项目自查清理外,近日各市还要向省里上报清理结果和处理建议。此后,省各部门对各市上报项目进行复核,并将存在的问题和处理措施一并在媒体上公告。
记者获悉,随着8月31日大限的来临,全国30多个省(市、区),都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上半年的投资清理工作。9月初各地需将清理结果和处理措施上报国家发改委。国务院的检查组也即将分赴各地对清理情况进行检查。
不过,按照各地清查的结果来看,情况并不容乐观。按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字,今年上半年新开工项目9.89万个,这一轮清查过后,它们当中相当一部分的出路面临严峻挑战。
清理结果不容乐观
按照国家发改委等五部委8月1日出台《关于印发新开工项目清理工作指导意见的通知》,各地要清理上半年总投资一亿元及以上的新开工项目。
同时,钢铁、电解铝等9大行业总投资3000万元及以上的项目,煤炭行业设计能力3万吨/年及以上的项目,也在清查之列。
以内蒙古自治区为例,上半年区内新开工亿元以上重点项目345个,其中在电力领域的4个项目,就包括刚刚被处理的内蒙古新丰电厂。而上半年全区在建电源项目装机1980万千瓦,违规的就高达860万千瓦,约占1/3。
触线的不仅仅是内蒙古。山东省对840个亿元以上投资项目进行自查发现,存在问题的有117个。也就是说存在问题的项目超过10%。
而此前按照调研的情况来看,问题还要严重得多。
8月14日,国家环保总局局长周生贤在一次会议上透露,按照相关部门对8省(区)亿元以上新开工的建设项目调查,约有40%的项目在征用土地、环境评估、审核程序等方面不同程度地存在违法违规现象。
从行业结构看,一些与污染有关的行业投资增速有所加快。如煤炭开采及洗选业投资同比增长45.7%,非金属矿采选、制品业投资增长48.4%,汽车等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投资增长44.5%。
国家发改委宏观院投资所专家王元京指出,各地投资热情高,根本的原因是投资领域的收益率过高,否则地方“不会有如此高的冲动”。
违规项目何去何从?
此次清查过后,一些规模过大的新建违规项目投资出路如何,引人关注。
在上一轮行政调控中,“铁本”项目迄今仍“晾”在那里。本次调控,是否也会导致新丰电厂,以及其他庞大的新上违规项目无疾而终?
王元京指出,“这一次清查与‘铁本’不可同日而语,但‘割肉’是不可避免的,否则整个全局来看,投资会越烧越旺。但是如何处理违规项目,是个难题,不可能谁也不受损。”
按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上半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2371亿元,增长29.8%。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3.65万亿元,其中有8个省(区、市)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增幅超过50%。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所曹建海指出,本次投资过快主要来自产能过剩行业,清理的也主要是产能过剩行业。按照有保有压的原则,大的项目不会受到很大影响,但是违规的小项目,特别是民营企业,可能将难以得到保存。
上半年固定资产投资的清理工作,已经开始产生实际效应。山东省发改委的人士透露,山东省将加强煤矿建设项目管理,严格控制新煤矿建设,今后一律不再建设45万吨以下煤矿。
而45万吨以上煤矿标准,比本次国家发改委要求清理“煤炭行业设计能力3万吨/年及以上的项目”明显上了一个台阶。
不过,世界银行近期做出报告说,中国经济并不过热,中国的投资主要是企业和地方政府投资带动,具有很大的自主性,应该放宽处理,不应过分控制。
但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刘福垣指出,地方政府违规投资本身是行政主导的GDP经济,行政问题就应用严格的行政手段处理,这与正常的市场条件下的宏观调控是两回事。 |
|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