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统一对外谈判机构 发挥最大买家应有实力
《澳大利亚人报》9月2日文章,原题:中国作为大买家显示实力 中国已表示,希望在全球大宗商品定价方面发挥更大作用,并宣称将成立新的行业谈判团队,利用购买力来争取更低价格。
商务部副部长魏建国说,中国将参照今年的铁矿石统一谈判的模式,“尽快”确立原油、氧化铝、铜精矿等大宗商品的联合对外谈判机制。魏先生的言论反映了中国的一种信念,即作为许多大宗商品的全球最大、增长最快的新兴市场,中国理应在定价上拥有更大影响力。
中国工业经济的快速增长,是推动原材料价格上涨的关键,特别是铁矿石等大宗商品。2005年以来,世界主要铁矿石生产商与日本和欧洲展开谈判,成功推动铁矿石价格一年上涨71%。尽管中国是最大的铁矿石进口国,在谈判中却没有发言权,只能被迫接受定价。
今年,中国组织了参加铁矿石价格年度谈判的行业团队。尽管这个谈判团未能成功设定基准价格,但保持了较好的团结,这对各自为政的中国本土钢铁业来说尚属首次。麦夸里证券公司驻伦敦的大宗商品分析师吉姆·列农说,中国设法成立统一的对外谈判机制,这只是日本多年前在许多资源领域所做的事情。
中国的计划可能会遭遇法律壁垒,因为由政府主导的谈判团队将受到全球贸易规则的限制。魏建国说:“从进口看,我们是大买家,但缺少国际定价话语权。因缺乏定价话语权,资源和能源产品进口成本越来越高。”
中国普遍存在的短期买卖心态,加上处理长期贸易协议时的经验不足,导致许多中国企业依靠现货市场获取资源。这种战略带来了惨重的代价。在过去4年中,供应紧张使得现货价格甚至超出了合同价格。(汪析译)
俄罗斯RBC日报9月1日报道,原题:中国没有足够的钱买原料 中国决定规范战略性原材料的采购体系,包括原油、钒土等。国有进口企业近期将成立统一谈判机构,负责与外国供应商接触。专家将这一举措看成是中国影响国际市场价格的尝试。
中国商务部数据显示,2005年中国公司在海外采购42种原材料比2004年多花300亿美元。专家认为,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能源、矿石和钒土价格的急剧增长。商务部副部长魏建国近日指出,中国是大买家,但在价格形成问题上却缺乏足够影响力。他认为,中国公司的权利继续受到出口国价格政策和贸易壁垒的钳制。
全球MBA排行榜专家杜肯·英涅斯说:“中国试图为自己的进口商谋取利益,但想达到目的将很复杂。”当今世界70%的铁矿石由巴西、英国和澳大利亚的三大生产商控制。即使有经验的中国谈判专家也很难和它们所操控的价格对抗。
而经济分析家弗拉基米尔·卡图宁则指出:“从中国生产商的角度来看,毫无疑问这是重要的一步。创建统一机构后,它们将比单打独斗强硬得多。”(郝心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