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山东 | 体育 | 娱乐 | 女性 | 财经 | 幽默 | 评论 | 书画 | 博客 | 旅游 | 图片 | 论坛 | 房产 | 汽车 | 教育 | 健康 | 商桥 | 打折
 大众报系: 大众日报 农村大众 齐鲁晚报 生活日报 鲁中晨报 半岛都市报 经济导报 城市信报 青年记者 成长先锋 新闻书画网 国际日报山东版 南美侨报山东版
 当前位置:大众网主站>财经>产业报道
站内搜索:
信产部:不支持对电信增值业务提供商的恶意索赔
2006-10-09 10:42:00 作者:刘育英 来源:中国新闻网
   他们学历不俗,思维缜密,专门针对SP(编者注:SP全称Service Providers,即服务提供商,具体是指电信增值业务提供商,即通过电信运营商提供的增值接口为用户提供服务)的过错进行高额索赔,就像曾经的王海,他们的存在令SP感到威胁,也令运营商头疼。信息产业部电信管理局服务监督处负责人近日表示,不支持“恶意”用户对SP进行高额索赔,也不会因为SP收买用户而放过SP的违规行为。

     电信投诉新热点:移动信息

     强制定制、诱导定制、计费差错、无法退定……用户稍不留意,就有可能定制上一项业务,而当用户想退定时,却发现怎么也退不掉。移动信息服务业,如同带着“原罪”进行资本积累,欣欣向荣,却存在漏洞。

     在信产部每季度公布的电信服务投诉中,移动信息服务成为投诉最多的领域。在多重监管手段下,移动信息服务投诉仍居高不下。今年二季度,投诉比上季度上升70.3%,比去年同期则上升了2.5倍多。

     中国消费者协会投诉部主任邱建国近日在2006全国电信用户委员会座谈会上表示,电信投诉已经从基础电信业务向增值电信业务转变,尤其是对移动SP的投诉,已经成为投诉的主流。这类业务的特点是,一是移动信息服务为多方合作提供,处理复杂,二是本网投诉本网少,多是本网用户投诉全网业务,这类投诉的解决也需要电信运营商全网配合。

     “职业索赔”引发争议

     在2006全国电信用户委员会座谈会上,电信运营商代表江苏移动表示,目前,在大部分投诉妥善解决的前提下,两类“投诉专业户”最令企业“头疼”。一类是胡搅蛮缠型,第二类是高学历高智商型用户,这类用户在发现SP的问题后,也会向运营商投诉,购买服务并不是为了自己消费,而以索赔为目的,这类投诉是新出现的情况。

     江苏就有这么一位“职业”投诉用户,该用户熟悉电信业务和相关法规,经常利用SP经营中的漏洞进行高额索赔。SP要么高额索赔,要么面对摘牌危险,在权衡二者利弊后,多数SP忍痛放血。据介绍,这位用户每月收入少则几千,多则数万。

     信产部电信管理局服务监督处处长游建青表示,SP高额赔付收买用户会滋生行业不正之风。当消费者权益受到侵犯,应按照相关法规进行索赔。对SP违规行为的处罚,也应按照正常程序进行,不会因为SP收买了用户而姑息。

     不过游建青同时认为,用户的投诉也是企业的财富。通过用户的投诉,企业能够看到流程、管理方面的问题。邱建国认为,消费者提出的问题能够推动问题的解决,如电话卡余额问题的解决就是由消费者首先提出并推动的,目前中国市场经济还不成熟,“投诉专业户”有存在空间。

     SP管理:挤出泡沫准备3G

     数据显示,中国有18000余家全国性和地方性增值电信服务提供商,提供短信、彩铃、手机上网、手机钱包、移动定位、手机游戏、手机视频、语音杂志、手机动漫等业务。中国现有手机用户4.37亿户,巨大的用户群推动了产业的快速发展,吸引了风险投资,也造就了新浪、搜狐、网易等公司到纳斯达克上市÷。

     不过,对于SP的快速发展,业内人士认为由于初期SP门槛低,造成了SP质量不齐。中国移动市场部服务处负责人认为,“SP行业存在泡沫,其违规经营行为已经打击了消费者的信心”。据介绍,中国移动除处罚了搜狐等多家SP外,还通过梦网业务管理平台、梦网统一查询退定系统等技术手段、信用管理等综合手段对SP进行监管。

     信息产业部在2004年发布了《关于规范短信息服务有关问题的通知》;2005年又以部长令的形式发布《电信服务规范》,其中包括对信息服务业的规范;2006年又开展移动信息服务整治专项。通过警告、书面限期整改、社会公开通报、吊销经营资格等几个层次对SP进行处置。今年一季度,信产部通报10家SP,要求整改30家,二季度,再次通报10家SP,要求41家SP整改。据服务监督处介绍,“到三季度,违规行为大为收敛,监管起到威慑作用”。

     业内人士认为,3G给增值电信业务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而虚高的SP行业现在挤出泡沫、打好基础则有利于在3G时代健康发展。据了解,目前许多SP已经尝试营销转型和业务转型。以前业务靠营销拉动,现在则开始钻研用户需求和产品设计,农信通、家校通、旅游信息化等一批新型业务应运而生。
编辑: 肖辉杰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






 
报业集团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 2001-2007 www.dzww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Email:xinwen@dzwww.com
鲁ICP证B2-2006103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