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力于发展白色家电业务(以下简称“白电”)的海尔电器(1169.HK)在停牌一周后于昨天复牌,同时撩开了停牌时所称“关联交易”的面纱:海尔电器以9亿港元的代价,从母公司海尔集团获取了翘首以待的优质资产——滚筒式洗衣机及热水器业务资产。海尔集团期待通过注资提升海尔电器的融资能力,将其打造成为集团的“白电旗舰”,以最终实现“跻身全球白电制造商三强之列”的目标。
收获优质资产
昨天,从8月21日起停牌的海尔电器复牌并公告称,公司于8月18日与母公司海尔集团的控股公司——海尔BVI签订注资协议,由海尔电器斥资9亿港元,收购母公司从事研究、开发、生产及销售滚筒式洗衣机及热水器的业务。当天,海尔电器复牌后逆市上涨5.8%,收盘价为0.255港元。
海尔集团此番向海尔电器注入白电资产后,海尔电器的业务将从目前的波轮式洗衣机业务,扩大至滚桶式洗衣机及热水器业务。此前的4月12日,海尔电器曾宣布将2005年度亏损4.61亿元人民币的手机业务“剥离”给海尔集团,公司的核心资源将全部用于洗衣机业务的拓展。此举被认为是本次注资的铺垫。
根据协议,海尔电器此次收购代价中的4.3亿港元将以公司先前向海尔集团出售的手机业务作价抵消;其余4.7亿港元则分别以3种方式支付:抵消海尔集团结欠款项约6000万港元,以每股0.24港元发行10亿股新股(占公司现有已发行股本约5.78%),余额约1.7亿港元将于1年之内以递延代价的方式支付。
打造“白电旗舰”
此次注资的一个背景是海尔电器的连年亏损。与海尔集团旗下的另一家上市公司——主营冰箱和空调业务的A股上市公司G海尔相比,主营洗衣机业务的H股上市公司海尔电器的经营业绩可谓相差甚远。
G海尔今年发布的中报显示,公司上半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12.5亿元人民币,较去年同期增长17.73%;实现净利润1.87亿元人民币,较去年同期增长26.17%;每股收益为0.156元人民币,每股净资产为4.74元人民币。北京中怡康时代市场研究公司提供的《中国城市家电市场零售监测报告》则显示,海尔冰箱、空调的市场占有率在报告期内月月保持第一。
而在H股上市的海尔电器却是另一番景相。截至去年底,公司亏损净额已达1.11亿港元。而在今年1月海尔电器未更名前(原名“海尔中建”),公司更是连续4年亏损,亏损总额超过20亿元港币,股票价格也是一路走跌。在过去的52周时间里,海尔电器每股价格一直徘徊在0.115至0.345港元之间。正因如此,海尔集团的新闻发言人表示,此次将优质资产注入海尔电器将大大提升其业绩。截至去年12月底,海尔集团旗下的滚筒洗衣机及热水器业务纯利润高达7200万元人民币。
此次注资也是海尔集团向着白电巨头目标迈出的实质性一步。目前,海尔集团在全球白电制造商中排名第四。海尔集团董事局主席张瑞敏曾表示,要通过集团内部的资源整合,力争在2008年前进入世界白电前三强之列。海尔电器于昨日透露,今后集团将采取类似策略,在适当的时机将其他有潜力的白电资产注入海尔电器。集团的目标是将海尔电器打造成集团的“白电旗舰”,最终成为世界白电制造商三强之一。
融资图谋显现
海尔集团的高层对本次注资还有更为深远的期待。“将优质资产注入海尔电器将提升海尔电器的融资能力。”海尔电器董事会称。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所副主任陆刃波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海尔目前遇到了一个发展瓶颈——海外收购是张瑞敏寻求“走上去”的一条捷径,海尔的国际化需要国际资本市场为其提供源源不断的发展资金,但海尔的融资形势却不容乐观。
实际上,自从去年6月海尔参与并购美国企业美泰克的消息曝光之后,海尔集团就在当年连续展示其海外收购的“野心”,韩国大宇、三宝电脑等都曾是海尔收购的目标。但目前,海尔的融资渠道主要是旗下的两家上市公司,虽然G海尔的中期业绩看好,但国内A股市场的持续低迷却令融资陷入僵局。而H股上市公司海尔电器的连续亏损,更是让海尔的融资之路难上加难。
正因如此,这次交易被认为是海尔集团对海尔电器的一个“激活”举措。对此,海尔电器执行董事崔少华并不讳言,“(通过注资)真正释放它的存量空间,为扩大融资做准备”。
西南证券分析师周兴政认为,在这种整体策略框架内,海尔集团未来有可能向海尔电器注入A股上市公司的权益。他进一步认为,在近年来国内家电行业竞争日趋激烈、行业利润率出现下滑的背景之下,依托海尔电器于境外资本市场上的良好平台实现对白电同行的并购交易,对于海尔集团来说显然是一种不错的选择。
■名词解释·白色家电
家电界一般把家电产品分为3类:黑色家电、白色家电和米色家电。黑色家电为提供视听娱乐的家电产品,主要包括电视机、录像机、音响、VCD、DVD等;白色家电则指可以代替人工或改变自然环境的家电产品,主要包括空调、电冰箱、洗衣机等;米色家电则指电脑等信息类家电产品。(记者 王雪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