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西单西北路口,由美籍华裔建筑设计大师贝聿明设计的中银大厦,因其设计高度及现代风格曾引起不少争议,也有建筑界的人士评论中银大厦非常代表贝聿明的设计风格:每一个杰作都要成为一座地标性的符号,简洁而富于创新,有敢于打破平衡、打破陈规的决心和勇气。
如今,这里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这座大厦洋气的外表似乎正与一家走向国际舞台的中国股份制商业银行的身份相吻合。8月26日上午,在中国国有商业银行的改革之斧下,“中国银行”现在已是对“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的简称了。它改变了什么?
汇金喜做老板 行长成为打工者
26日,中银大厦举行的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成立大会,从仪式到程序上都有一种不凡之处,在与现代企业制度接轨的同时又体现了中国的国情和特色。
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的成立大会由行长李礼辉主持。大会的第一项议程:由中国银监会唐双宁副主席宣布银监会批复文件并颁发《金融许可证》;第二项议程: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陈良副司长宣布营业执照内容;第三项,由中央汇金投资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郭树清宣布中国银行董事、监事名单;第四项,由中央组织部王东明副部长宣布董事长、行长、党委书记、副行长、监事长、纪委书记等高层管理层的任命。其后事项,分别请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国务院国有独资商业银行股份制工作改革小组办公室主任周小川、中央汇金投资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郭树清、中国银行董事长肖钢先后致辞。
“这个会议程序的表现形式恰恰体现了中国银行从一家国有商业银行到一家股份制商业银行转制的核心变化。”中国人民大学金融系主任赵锡军评价。
最重要的,随着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的成立,中央汇金公司正式成为“老板”。在随后召开的记者招待会上,新任行长李礼辉表示:“中央汇金公司是国务院批准设立的代表国家投资控股的机构,目前是惟一的股东,今后也是主要股东之一。”此前,中央政府为了强力拉动国有商业银行的改革,动用了450亿美元(折合人民币3800亿元)的外汇储备向银行注资,虽然国外家外汇管理局负责人强调说:“与1998年和1999年通过财政向四大银行注资2700亿元不同,这次动用外汇储备向银行注资不是财政拨款,而是资本金投入。”但毕竟中央汇金公司要管好自己投资到中国银行约1863亿元人民币的钱,是没有法律平台的。
“原来,中国银行是银行又是行政机构,行长是政府官员又是企业管理者;汇金公司和中国银行没有法律关系,注资却不能有效地行使管理资本金的权力。”赵锡军说:“改制后,中央汇金公司正式以出资人的身份介入到银行运营;中国银行的企业性质也发生了变化,上述议程中即有行业监管银监会,也有按《公司法》设立公司的监管者国家工商总局,就明晰了改制后中国银行已成为产权分明、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的现代金融企业的架构。”
据悉,在宣布的中国银行第一届董事会名单中,11名董事有6名来自汇金公司,而中国银行高层管理者只有李礼辉、李早航、华庆山三人进入董事会。“这也是与以往完全不同的,以往银行高层管理者可能都在董事会。所以这是法人治理结构的重大变化。”中国银行新闻发言人朱民强调,“中国银行”身前身后主要变化之一:我们正式形成了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管理层的经营管理机制,董事会下属战略管理委员会、机制管理委员会、薪酬管理委员会、风险管理委员会和关联交易管理委员会内控监督机制。
“今后我们管理层要接受董事会、监事会、股东大会的监督,党员还要接受党委监督,要向股东负责,给股东良好的回报,管理层要在董事会授权下依法合规行使权力,管理层遇到重大事情要及时把信息反馈给股东和董事会,得到回复后再做决定。最重要的是,管理层成为法人治理结构中组织、执行的中枢。”行长李礼辉以一种打工者的态度表示。对于一位担任过8年工商银行副行长和2年海南省副省长的李来说,角色转变是他胜任中国银行行长一职的第一步。
周小川警示:东京银行为何消失
“过去一段时间,中国银行的同事经常喜欢把中国银行与日本的东京银行进行比较,可能主要原因在于中国银行与东京银行都一度以外汇、外贸专业银行作为市场定位。”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在成立大会发言时提道:“1996年,东京银行和三菱银行合并,成为当时日本最大的银行。2004年8月,三菱东京金融集团宣布与日本联合控股公司合并,一跃成为全球资产规模最大的金融集团,新的金融集团被命名为三菱日联控股公司。但我们曾经无比熟悉的‘东京银行’的名字却销声匿迹了。”
就周小川缘何提出这个话题,本报记者特别采访李礼辉行长,他说:“这是给我们的警示和激励。他希望我们不要丢掉中国银行这个百年品牌,在越来越激励的市场竞争中,学会更好地生存,不要被这个市场淘汰了。”
赵锡军教授说:“中国银行改制后的第一要务是在业务上建立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虽然国际业务、外汇业务与中国国内银行相比有优势,但在国际上与汇丰、花旗相比又是弱势。在人才制度方面,股份制公司虽然实现了制度上的转型,但股份制公司里人的思维方式的转换还要一遍遍洗脑。中国银行还要处理好与股东汇金公司的关系,以及在将来市场竞争中如何胜出,并给股东的投资带来好的回报。”
“中国银行最快上市要到2005年下半年,我们的上市计划中,速度永远服从于质量,只有在做好各种准备时才上市,而上市也是为了更好地完成公司成为一家资本充足、内控严密、运营安全、服务和效益良好的现代化股份制商业银行。”李礼辉表示,而他认为最大的挑战并不是上市和引进战略投资者,而是“在未来5至7年保持现在较快的速度,并保持比较稳健的发展势头。提升中行固有优势,实现跨跃式的发展。”
“海味”十足的中国银行
“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化股份制商业银行”一直是中国银行的梦想,而这些都彰显在中国银行一年多改革的人与事中。
中国银行是一家从外汇外贸的专业银行起步逐渐发展为国有独资商业银行。据了解,国家工商管理局在批复给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的营业许可内容中,外汇和外币类国际业务占一半。一直以来,中国银行海外资网络在国内银行业是最健全的,境外机构资源丰富,包括中银香港、卢森堡分行、纽约分行、伦敦分行、巴黎分行等海外机构,这些机构为中国与国际社会的经济金融联系提供了良好的渠道。
在业务方面,1986年,中国银行发行了国内第一张与国际观念接轨的信用卡。一直以来,中国银行的国际信用卡发卡量和有效商户数量居业内第一,外卡收单居榜首。中国银行与国际银团贷款的业务合作相对活跃。中国银行在海外拥有自己的全资投资银行和保险公司,2003年,中银国际在香港7个最大规模的IPO项目中担任了4个项目的联系主承销,经营效益实现双位数增长。
“让中国银行成为与外资银行相抗衡的,具有一定国际竞争力的民族金融业的代表。”也是政府在四大国有银行改革中对中国银行的寄托。2006年,我国金融业将全面对外开放,金融市场将在更大程度上融入全球金融体系之中。
也许是因为有着深厚的海外资源背景,与建行的人事改革方案相比,中行的人事改革方案似乎透着“洋气”,更开放,也更具国际化。
在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11位董事中,进入董事会的三位中国银行管理层李礼辉、华庆山和李早航都有主管国际业务的丰富经验。今年52岁的李礼辉1977年毕业于厦门大学财政金融专业,其一直在金融系统工作。他曾在中国工商银行工作8年,一直主管国际业务,中间曾一度主管信贷业务。2002年,李礼辉被调往海南省任副省长,主管金融和旅游业。对于在中国银行工作,李礼辉认为是“归口”。
李礼辉到北京履新之际,《世界商业评论》曾以《李礼辉:入旧行酿新酒》为题,指出,如今中国银行面临重组上市,李礼辉此次进入的,已决不是他原先离开时的国有商业银行的旧态。因此,如何酿好中行重组上市这坛酒,将是其入旧行、履新职的最大考验。
与之相比,国内同行则较为乐观。中国工商银行一位曾与李礼辉共事的管理人士评价说:“(李礼辉)金融从业经验丰富,具有国际视野,定能不负众望。”分析人士指出,中国银行未来会选择在香港、美国等地上市,因此由一名具有海外工作经验、熟知海外资本市场的人继任新掌门,将是一个上选。李礼辉在香港和新加坡工作数年,而且对当地法律、监管法规深有了解,这有助于中行未来的上市工作。
目前董事会惟一一位独立董事是前香港证监会主席、现任中国证监会国际咨询委员会委员的梁定邦律师。“将来我们引进战略投资者后,他们还会派驻董事。另外,我们还会不断引进国际专业领域有一定信誉的人士来担任我们的独立董事。”新任行长李礼辉说。
俗话说事在人为。中国银行的人事舞台已有了足够的“海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