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银行资金合规入市 证监会拟拓展四条通道
2006-09-12 09:40:00 作者: 来源:中国经营报 |
银行将可以通过代销、零售、私人银行、机构私募等方式向资本市场输入资金
银行资金将会逐步分流进入股市了。
虽然只是一个小小的理财产品,“利添利”账户理财却实现了连接银行存款与基金市场的重大创新。在证监会的规划中,未来将通过四条通道完全打通银行资金与资本市场的投资渠道。
这是证监会基金监管部正在筹备之中的销售监管处职责范畴之一。9月1日,在工商银行与8家基金管理公司共同推出的“利添利”账户新闻发布会上,证监会基金监管部副主任洪磊向记者透露:“基金销售监管处预计在今年年底之前成立,与制度创新相关的基金销售系列指引也力争在年内陆续出台。”
银行入市四条通道
据透露,银行将可以通过代销业务、零售业务、私人银行业务和机构业务四条通道建立与资本市场的合作。
据了解,“利添利”账户自动理财服务产品,是把客户的活期储蓄存款和货币市场基金、短债基金等低风险基金连接,为客户进行有效的投资管理和现金管理。目前客户可以选择的产品仅有7只货币基金和两只短债基金,而且一个客户只能选择一个产品。
“利添利”是银行跨越代销基金的第一通道后,与基金合作零售通道的初次尝试。未来双方在投资理财领域还将展开新的合作。比如,由银行推出并销售有自主品牌的创新产品,这些产品分别与不同基金公司旗下的不同类型基金挂钩,以投资基金作为标的,相当于“基金中的基金”。以后除了货币基金、短债基金以外,股票基金、平衡基金等高风险、高收益的基金产品也将纳入银行资产配置组合之中。
“与标准化、面向公众发行的公募产品有所区别,在双方合作的后两个阶段,将推出面向银行高端客户和专业管理机构的私募产品。”据洪磊介绍。
即将推出的第三条通道就是银行为VIP客户提供的私人银行业务。银行可以根据客户的财富状况量身定制一套资产配置计划。还有一种合作方式是银行、券商作为资产受托人,把资产的投资管理权委托给基金公司。
银行和基金双方也可以为专业管理机构提供更高端的服务,这是银行资金入市的第四条通道。比如,为以养老金为主的年金企业提供全方位、个性化的保值增值方案。
由于投资者的风险承受能力不一样,因此,需要分层次建立银行与资本市场的合作机制。“事实上,这是通过一种制度上的创新,来建立金融体系的全面合作,银行与资产管理体系的全面合作。”洪磊评价,“通过以上四个层次的合作,以及四种资产组合方式,资产对应的是基金公司不同的投资理财类产品,在实施过程中,分别落实到银行与基金公司不同部门来操作。”
据记者了解,未来银行只是通过对客户提供有针对性的资讯服务,是否投资股市最终还是由客户自愿选择。
银行基金互相借力
据了解,工行为推出“利添利”产品进行了一年多的准备。对于现代化商业银行来说,大力发展中间业务,改变资产结构比例,降低存贷款业务比重,势在必行。
而在管理层看来,作为金融资产主渠道,如果银行没有一个渠道与资本市场之间实现真正有效的对接,发展资本市场,发展机构投资者都是空谈。
另一方面,基金业发展到一定规模,突破销售瓶颈也至关重要。
此外,由于基金个性化产品缺少与销售机构的对接,很多产品投资标的差不多,市场竞争激烈,销售难度很大,光靠基金公司产品创新成效有限。为此,证监会基金监管部有意改变思路,让贴近市场、渠道、投资人的销售机构(银行)释放出创新潜质,开发出更多的创新产品。
“‘利添利’建立的只是银行与货币市场基金的连接,出于对风险的考虑,从低风险的产品开始合作,最终实现银行与资本市场的对接。这需要一个过程。”洪磊说。
以去年中国新增存款1万亿元计,如果有10%转化为证券投资基金,规模亦相当可观。
据记者了解,虽然一些银行也有此打算,但目前除了工行,证监会还没有收到其他银行的备案申请。
对于这种产品创新探索,管理层表示,产品风险是由银行和参与的基金公司共同承担,并分别由银监会和证监会负责监管。
基金销售推出系列指引
据悉,证监会即将成立的基金销售监管处主要有四大基本任务:制定法律法规,并不断完善法律法规框架;维护销售市场秩序,制止不正当竞争,维护行业公信力;促进销售创新,促进基金业的发展;对费率进行研究,使其更加符合市场需要。
洪磊表示,下一阶段将加强对基金的行为监管,而不仅是以往的准入管理。在基金销售方面,即将出台一系列的业务指引,以规范基金的营销行为,确保把合适的基金卖给合适的投资者。
销售系列指引包括基金销售技术指引;销售机构内部控制指引;对投资者的合同管理指引;关于如何制定适合目前实际情况,属于合理成本范围内的基金费率指引;基金销售行为指引等。
“管理层此举旨在通过这一系列监管制度的创新,力图促进各主体在销售行为上的创新,促进储蓄向投资的有效转化。”业内人士这样评价。 |
|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