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汇体制“平衡管理”的出发点是“藏汇于民”,给企业和个人更多的外汇使用自主权,避免外汇过度集中到中央银行,缓解央行对冲压力。从上半年公布的数据来看,“藏汇于民”的政策效果正在逐渐显现——
在“藏汇于民”政策的引导下,强制结汇管理体制正在被扭转。上半年银行结汇增幅近年来首次低于售汇增幅。中央银行的外汇储备正逐渐分流到银行金融机构中,成为金融机构的外汇负债。银行金融机构的外汇储备开始增加,这也大大缓解了中央银行外汇储备过度增长的压力。
结汇增速慢于售汇增速
外汇流入的常用统计口径,一个是国际收支统计口径,另一个是银行的结售汇。从1994年外汇体制改革实行结售汇制度以来,外汇资金供求的很大一部分需要通过银行来买卖,于是就形成了银行结售汇的统计。自去年汇改以来,我国外汇管理体制不断得以完善,其直接表现结果是当前银行结售汇形势变化。
首先,与往年相比,今年上半年银行结汇增幅近年来首次低于售汇增幅。
其次,贸易结售汇顺差超过贸易顺差的规模缩小。近年来,银行结售汇统计下的贸易进出口顺差一直大于按照国际收支统计口径、由海关统计的进出口顺差。但是今年自上半年以来,这两者的差值在明显缩小。这也从另一个角度说明了当前我国结汇的速度在放慢,而售汇的速度在加快。
外汇管制向“平衡管理”转变
近期银行结汇速度加快的主要原因是今年4月份出台的有关资金流动管理的一些政策条款。目前来看一些政策效果已经明显表现出来。例如,提高企业经常项目外汇账户限额,取消经常项目外汇账户事前审批,允许有真实交易需求的企业提前购汇;简化服务贸易售付汇凭证并放宽审核权限等。6月末经常项目外汇账户余额比2005年末增长27%,账户保留外汇额占核定限额的23%。
另外,进一步简化境内居民个人购汇手续,实行2万美元年度总额管理,超限额部分经审核按需供汇。政策调整后的几个月,居民个人购汇额分别是上年同期的2.5倍左右。
这些政策出台,意味着外汇管制正在由“宽进严出”朝着“平衡管理”方式改进。长期以来基于鼓励外汇流入支持我国经济建设的思想,对资金流入管理得比较松,而对流出的限制比较多。随着我国经济国际化的深度发展,一旦资金出现大量流入、或者大量流出都会对经济造成不利的冲击,所以外汇管理要加强对跨境资金流入和流出的两方面管理。流入方面的管理措施适当加强;流出方面的一些限制适当减轻,努力实现外汇体制的“平衡管理”。
外汇储备正流向金融机构
外汇体制“平衡管理”的出发点是“藏汇于民”,给企业和个人更多的外汇使用自主权,避免外汇过度集中到中央银行,缓解央行对冲压力。从上半年公布的数据来看,“藏汇于民”的政策效果正在逐渐显现。
随着结汇增速的趋缓,一部分企业和居民的外汇资金要存放到银行,这就使得银行外汇存款数值较大。由于外汇存款的季节性因素比较大,二三季度外汇存款往往是减少的,一四季度往往是增长的。今年二三季度外汇存款减少近40亿元,而去年同期外汇存款减少700多亿元。可见,当前金融机构的外汇负债比重在逐渐增长。
可以说,在“藏汇于民”的引导下,中央银行的外汇储备正逐渐分流到银行金融机构中,成为金融机构的外汇负债。
“藏汇于民”是央行提出的政策导向,它为当前和今后我国外汇管理改革方向提供了政策支撑。目前“藏汇于民”政策效果的直接反映是金融机构结汇增速慢于售汇,一部分外汇储备增长已经由中央银行转移到金融机构体系,海外投资的放开加大了银行、保险境外资金运用的规模。短期来看,仍需要继续落实外汇管理体制改革的新政策,缓解央行外汇占款压力。长期来看,外汇管制还将进一步放松,最终达到资本项目自由兑换。(南京证券 林娜 张颖)
经济观察:稳妥放松外汇管制促“藏汇于民”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梅新育博士说,中国已告别外汇短缺年代,而庞大的国际收支顺差和外汇储备也带来宏观调控和贸易摩擦的压力。因此,逐步放松外汇管制并调整“宽进严出”的政策,对资本流出、流入实施同样力度的监管,成为中国外汇管理改革的主要方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