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行改革的“整体上市”思路正在得到各方认可,并很可能最终定格为农行股改方案制定的指导思路。
近日有媒体报道称,中国银监会副主席唐双宁12月1日在香港表达了自己对农行改革的个人看法——“个人认为,农行一定会进行股份制改革,并会整体上市。”
此前,农行副行长韩仲琦表示,农行已经向国务院上报了新的股改方案,方案的核心为整体改制。该方案明确提出,应先把农行承担的政策性业务损失消解后,再进行相应的财务重组。在完成财务重组后,农行将引进战略合作关系密切的国际银行作为战略投资者。
昨日,银监会新闻部门对《第一财经日报》表示,农行股改方案还在研究中。央行新闻部门则表示不便发表评论。
支农与整体改革不相悖
今年5月份,一度出现的“分拆农行”的讨论引起了业内外的极大关注。事后来看,“分拆农行”讨论的实际核心在于,农行采取怎样的组织架构才能更好地发挥支农作用。此后,在农行7月份举行的年中工作会议上,农行确定了以县域金融为今后发展方向的定位。
在北京师范大学金融研究中心主任钟伟教授看来,支农与整体改革并不相悖。如何针对政策性业务设计改革方案,是农行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截至目前,具体方案还不明晰。“农行可以而且需要建立单独的政策性业务账户,来负责其承担的政策性支农功能。”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高伟则认为,政策性业务应该完全剥离出农行系统,分给农信社、邮政储蓄、农发行中的一家或几家都可以,让农行专注发展商业性业务。
高伟认为,农行在农村金融体系中的作用,将表现在县域金融的扶持与发展上,特别是小企业贷款。目前其他机构还替代不了农行的这个作用。
多渠道分担改革成本
巨额的不良资产以及资本金缺口,意味着农行改革的成本将空前。
截至2005年末,农行不良贷款余额7398亿元,贷款不良率26.31%。今年5月讨论农行改革分拆与否的另一重要思路是,意图通过分拆改革,让地方政府分担农行改革成本。
如果整体股改上市,不良资产如何处理是一个重要环节。据了解,农行内部已经有了一个整体改革方向的方案,但该方案只是详细计算了改革成本,至于如何处置,谁以及如何承担成本,尚需央行、财政部等相关部门后续讨论。
高伟认为,农行7000多亿元的不良贷款中有部分是政策性贷款损失,这部分全部剥离为宜。钟伟则认为,在不良资产方面,政策性业务损失全部剥离以后,剩余的仍然巨额的不良资产则可以借鉴工行改革经验,采取共管账户模式。
钟伟称,在注资模式的选择上也可以多渠道进行,由央行、财政部共同负担,同时可以采取多样方式,比如特别国债、央行再贷款等。
潜在战略伙伴
2005年,农行在潜在战略伙伴的协商合作等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如果农行改革最终定位于“整体上市”,战略投资者的选择是题中之义。
目前与农行合作层面较深的是法国农业信贷银行,双方在银行业务、基金业务以及高管人员交流培训方面已经有了良好的合作基础。今年下半年,农行高层还接触了花旗银行总部的高管一行,探讨合作事宜。此外,对于一直与农行有合作关系的中国人寿,农行行长杨明生曾清晰地表达出希望双方深层次合作的信息。
“农行的机构网点特别多,也是具有吸引力的,但是问题的关键是看不出农行的核心竞争力在哪里,而这些都需要通过改革方案来最终厘定。在这些确定之前,战略投资者的选择也不太好说。”钟伟称。
钟伟同时表示,如果农行整体改革并上市的思路确定,最终上市的模式也可以选择A+H,“但我建议以A股为主。”
改革迫切
农行内部人士曾对记者透露,由于今年是否分拆的讨论,农行部分省市的基层员工已经表现出复杂情绪,尽快厘定改革方案推进改革可以避免人心浮动。
11月初,有媒体报道称,农行改革已经暂缓,并且2008年前农行股改基本上不会启动。
本报获悉,农行改革方向将是即将召开的金融工作会议的议题之一。“农行改革问题也是方向问题。如果能确定改革方向,我认为农行改革会迅速推进。”钟伟说。
钟伟认为,当前农行的股改工作具有迫切性。这种迫切性表现在,在中、工、建三家国有银行完成改革上市之后,国内银行业的竞争加剧,而放开外资银行人民币业务之后还面临着外资银行竞争,农行迫切需要解决定位问题。
中央财经大学银行业研究中心郭田勇对记者表示:“我认同需要尽快推出改革方案,但是在定位问题还存在争议的情况下,还是需要对各方利弊进行充分权衡和比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