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春节这个传统团圆节日的前夕,中美大都会人寿传出了中外方股东闹“离婚”的消息:中方股东首都机场集团已萌生退意,目前正在寻找买家,以接收其在中美大都会人寿中的股权。
中方股东的退出理由有好多,脱离不了根本的一条:合资成立的保险公司盈利情况难以令人满意。虽然当初合资时,中方股东已经被打了“预防针”———寿险公司要等上个6至8年才能盈利,可在缓慢的至今尚未盈利的现实面前,投资方显然已没有这个耐心了。
自打保险市场放开后,外资保险迫不及待地涌进中国保险市场。按有关规定,进入我国的外资保险必须采取合资形式,所占股份不能超过50%。尽管外资保险对此很不情愿,但为了尽早抢得中国保险市场,仍积极寻找合资伙伴。
既然可以选择,外资保险便倾向于那些有现成资源的“大款”企业。于是,入世后成立的合资保险公司中方股东基本都是大型国企,而这些中方股东被保险的金融业光环、外资保险的雄厚实力所吸引,义无反顾地与外资牵手。合资成立的保险公司大多从中方股东那里拿到了一笔丰厚的业务,如中意人寿、国泰人寿等。中美大都会曾在2006年初准备在首都机场销售航意险,后因有垄断之嫌未能成行。嘴边的肉吃不到,盈利遥遥无期,面对如此状况,志不限于保险业的中方股东怎能不生退意?当然,合资保险也有婚姻幸福的,那就是双方找到了利益结合点者,如中意人寿因拿下了中方股东中石油集团的200亿保单,撑起了业务,中石油集团也乐得有这样的“自家人”帮助打理员工保险。从合资双方联姻的过程不难看出,合资保险公司双方的“爱情”基础其实并不牢靠:一方是为了中国保险市场和中方股东的资源,另一方则是为了获利,这样一来,一有风吹草动,合作当然就可能出现危机。这里,不妨套用那个时髦的句式:不是中美大都会一家在闹“离婚”;在众多合资公司中,像中美大都会这样的不在少数。
除了盈利达不到预期外,大多数合资公司还存在理念上的冲突。合资公司管理框架通常是:中方派驻董事长,负责财务和人事主管,而外方担任总经理,负责业务开展。在合资初期,双方尚能相敬如宾,但毕竟一方是大型国际保险公司,另一方则是大型国企,慢慢地,在经营理念、管理模式等问题上的摩擦不断,天长日久,矛盾加深,终于加速了“婚变”。
而且,在时间的“考验”下,有些内资保险公司也渐现婚变隐忧,只是没有合资公司那么引人注意罢了。保险市场放开,也吸引了国内资本转身保险市场寻找机会,从2004年开始,大量行业外的企业联手组建了保险公司,这些新保险公司几乎没有保险背景,比合资公司更缺少专业性,对保险的盈利期待值更高。资本生来就是逐利的,尤其是国内资本相对来说更具急功近利的一面。在现实的保险市场竞争面前,盈利不可期,股东在经营管理上的分歧便自然增大。对此,国信人寿就是一个例子———该公司在筹备阶段就因股东的矛盾而宣告夭折。还有不少公司虽然成立,但不断遭受股东纷争之苦。可以预见的是,随着股东合作时间的增加,彼此了解加深,闹“婚变”的保险公司肯定会越来越多。
说是“婚变”,可保险公司的股东变更远比夫妻离婚复杂得多,对保险公司经营发展的伤害也更大。伤害最明显的是影响既定的发展思路。即便是和平分手,新进来的股东也要对保险公司的经营发展提出新的战略,保险公司不得不停掉现行的步子进行调整,或者干脆就是坐等调整。可现在的保险市场竞争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坐等之下,保险公司的发展必然受到影响。更何况在实际上,不少想“离婚”的保险公司,股东间已经到了矛盾重重的地步,对保险公司的伤害提前了很多———那些个人事矛盾、经营矛盾等都会掣肘保险公司的发展。
值得注意的是,闹“婚变”的保险公司,如果一直谈不拢,极有可能走向停业、退出市场的极端,其遗留的最大问题,便是如何保护好被保险人的利益。在2007年全国保险工作会议上,保监会主席吴定富明确提出,要建立保险公司退出机制,这显然是对保险公司经营风险的防范。事实表明:接二连三的“婚变”已明明白白地提醒我们:尽快建立保险公司退出机制,是非常有必要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