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人凶猛
有钱人真的和我们不同吗?最近,美国发现频道的撰稿人和制作人理查德·康尼夫通过观察得出结论,“富人和普通人相比,真的是不折不扣的异类”。
康尼夫一语惊人,“富人更像动物,而不像人”。这样的结论赤裸裸地写进他的新作中,并直接称这些真正的有钱人为“BigDog(大狗)”,《纽约时报》对此评论认为,这是有史以来对富人最逗趣、最尖刻也是最丰富的批评。
而这本书的中文版《大狗》在国内各大书店销售时放在了显著的位置,并连续几周荣登畅销书排行榜。“过去我们认为富人们富有是因为他们有超过常人的聪明智慧,但有机会近距离接触过他们之后,又发现并非如此,甚至他们中的许多人水准很低。于是我们就很困惑,为什么他们如此地会挣钱?而我们不会?这简直成了一个谜,困扰着许多想发财的普罗大众。现在我们总算明白了。”
该书出版人石涛接受时讯记者采访时开玩笑说,对于那些动物性缺乏的普通人而言,看了这本书后,还是趁早断了有朝一日发大财的念想。
石涛在大学念的是财经,但却没有兴趣。出国选择哲学专业,回国后在京城出版界掀起了“另类”风潮,并因策划《格调》一炮而红。他说,学习财经最大的好处是教会他看公司财务报表。
正如康尼夫所说的:富人们善于赚钱不是因为他们有多高的智慧,有多丰富的知识,而是因为他们的行为更像动物,在他们的禀性中保留了更多的动物本性。而我们更像人,或者换句话说,我们太文明了,忘记了老祖宗赋予我们的动物本性。大家无疑都在不断进化,但却在不同的轨道上。我们向更文明的人的方向进化,他们向更文明的动物进化。我们变得更不善于攫取财富,他们变得更善于从我们的口袋里把钱拿走。
动物本性强的人显然更善于抓住机会,更好勇斗狠,更善于进攻或者让步。借用王朔的一句话,动物的确凶猛!
动物性使富人活得更长。“有钱人虽然不能带着钱走,但他们更有条件利用钱使自己晚走一点”。
为了延续他们的优势地位,有钱人会更看重健康和快乐,他们也有条件买来更好的医疗服务。“从某种意义上说,你也许很难判断,富人究竟是物种的进化还是退化”,石涛补充说,如果把金钱作为衡量物种优良的标准,因为在今天这样的时代,我们似乎已经没有其他的标准,那么富人当然是更优良的品种。而且,按任何统计数字,他们似乎比一般人活得久,而且活得比我们健康。
美国有一项调查显示,年收入每增加10万美元,寿命增长3~5岁。
“慈善”行为是动物性的体现。康尼夫对富人总结的8条动物性中有一条是关于“慈善”行为的。
康尼夫认为善于通过施恩惠来收买和贿赂他人是一种渴望统治地位的本能,同时那些正宗的“大狗”们已经意识到将钱财全部捐掉是保持豪门高位的上策,这样可以让子女从出生开始就知道必须自我奋斗,他们将来才能变成能征善战的人才,从而摆脱“富不过三代”的厄运,使家道旺盛不衰。至少明智的富人会在孩子小的时候教他们自己赚零花钱、教他们量入为出、禁止他们铺张浪费,等他们已经事业有成时才移交家产给后代。
石涛说,慈善行为能带来心理满足,也能解决别人的困难,如果再有助于赚钱,何乐而不为呢?问题在于,在中国做慈善并不能带来上述的好处。在西方做慈善捐助可以抵扣所得税,但在中国没有类似规定,而且即使有,富人们有的是偷漏税的办法,用不着通过慈善捐助来避税。
这里面有文化原因,也有体制问题。至于名声,乐善好施的声誉在中国也许会招来绑匪,实在犯不上。可能要再过十年八年,这件事才会进入中国富豪们的议事日程。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书评人认为,把富人比作“动物”是拿富人开涮。她说,长期以来,包括美国,批判富人的书很容易成为畅销书,我们的舆论似乎正在走向“以富人为乐”、“拿富人开涮”的“富开心”境地。
包括这本《大狗》也列举了种种富人所特有的烦恼,比如他们的车子、豪宅、名画、上流社会的时髦朋友,都是摆出来给人看的装饰,而且要付出放弃舒适生活的代价;比如富人最大的苦恼是得不到别人的同情等等,“这也算是苦恼?”这位书评人说,如果是的话,我宁愿做一只烦恼的“大狗”,她认为一个人真正的苦恼应该是除了能得到别人的同情,其他的什么都得不到。
谈到“富开心”现象,石涛认为“即便如此也不为过”,因为富人在当今时代成为了公众人物,所以大众才能拿他们消遣。这是所有公众人物都必须付出的代价,因为他们也从名声中获得了更多的赚钱机会和好处。如果某个富豪真的不想成为公众人物,他惟一能做的就是放弃他的财富,去成为一个普通人,这样一来自然也就没有人拿他取乐了。当某种稀缺资源———比如金钱———集中在少数人手中时,他命中注定是要遭嫉妒的。
至于是做聪明人还是富人,显然不是能随便选择的,是天性使然。在石涛看来,一个货真价实的“大狗”,无论如何都不是经由选择而来,他或她的每一个看似选择的做法,都是天性和本能。
换句话说:富有是天生的。所以,我们其实很难效仿“大狗”们去获得财富。尽管如此,通过了解富人的动物性,也许能帮助我们其他人在这个有钱人支配的世界里更好地过自己的生活。 中国没有“大狗”级富人?
怎样才能算一个“大狗”级富人,在美国有四个标准:第一,要喜欢收藏名贵的艺术品;第二,要喜欢听前卫音乐;第三,参加亚斯平学会知性讨论时,不会说外行话出洋相。有了这些条件之外,你还得有1亿美元,那你才算得上是“大狗”。
出版人石涛说,在中国,这4条定义中,只有一条即最后一条对中国富人来说不算苛刻,就是“拥有1亿美元”。
按照福布斯杂志2003年中国大陆财富榜的统计,所有100位入选者都拥有1亿美元以上的身价,从第一名丁磊到最后一名张锴雍。如果钱是惟一的条件,中国至少有100位货真价实的“大狗”。但如果把其他几条标准也算上,也许中国的有钱人中没有一位能称得上“大狗”的。
对于“名贵艺术品收藏”这一条,中国富人还能将就过关,至少这100人里会有人收藏明代家具和古字画,但乐观地说,总人数也许会跌至三分之一以下。一位专为有钱人布置家居的朋友曾告诉石涛,中国“新贵”们更喜欢房地产和有价证券(如果这也算得上是收藏的话)。
至于听前卫音乐,别说是前卫,就是一般的音乐他们是不是听都是问题,不是因为没有时间听,而是因为听音乐实在挤不进他们消遣活动排序的十位以前。有一位大家都知道的新富豪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他的消遣活动顺序依次是:玩电脑游戏、打高尔夫球和女人上床等。石涛说,“如果高级会所和高尔夫球俱乐部休息室里播放的背景音乐也算数的话,可能人数会大大增加,否则人数是零的几率很大。”
石涛强调说,对于在“亚斯平学会”知性讨论会上不出洋相这一条,也作为中国版“大狗”的条件实在太难为中国人了。因为中国“大狗”的出现最多不过十年,要他们跟外国资本家和贵族的子孙们攀比,实在有失公道。但如果把标准修改为参加企业家论坛或者卡拉OK大赛,水平够格的人数很可能会增至70%以上。陈迎炜 来源:青年时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