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山东 | 体育 | 娱乐 | 女性 | 财经 | 幽默 | 评论 | 书画 | 博客 | 旅游 | 图片 | 论坛 | 房产 | 汽车 | 教育 | 健康 | 商桥 | 打折
 大众报系: 大众日报 农村大众 齐鲁晚报 生活日报 鲁中晨报 半岛都市报 经济导报 城市信报 青年记者 成长先锋 新闻书画网 国际日报山东版 南美侨报山东版
 当前位置:大众网主站>财经>私人理财
站内搜索:
巧妙储蓄 应对加息预期
2004-09-07 12:00:00 作者: 来源:

    8月31日,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发表讲话表示,尽管各项宏观调控政策措施逐步落实并已见成效,但当前总需求扩张及通货膨胀的压力还没有明显减弱,外汇占款继续高速增长,基础货币投放仍然较多,货币信贷结构性矛盾也比较突出。周小川的讲话震动市场,要不要加息、会不会加息的话题再次成为市场的焦点。

     加息是否必然

  今年5月,央行行长周小川在回答为何不加息的问题时提到,因为通货膨胀率仍然较低,所以央行放缓加息,但假如CPI(消费价格指数)达到5%以上,会考虑;央行另一位副行长吴晓灵也提过,央行调息首要考虑CPI。然而,央行的这一底线也两次被超过。6月份的CPI比去年同期上升5%;8月12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7月份CPI同比上涨5.3%。央行设定的基准一年期贷款利率水平是5.31%,物价涨幅达到5.3%,这意味着银行的实际贷款利率基本为零——而这曾经是央行此前设定的加息与否的底线。

  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今年上半年的统计数据显示,城乡居民储蓄存款增幅持续下降。截至今年6月末,全国城乡居民储蓄存款月末余额为62195亿元,增幅比上年底低5.4个百分点。今年上半年储蓄存款累计增加3487亿元,比去年同期少增2317亿元。专家认为,居民储蓄利率的长期偏低,大大打击了居民的储蓄意愿,这对我国经济的长期发展是不利的。此外,居民手中的钱大量流向房地产消费,不但抬高了房价,扩大了房地产业的泡沫,而且对宏观调控带来不利影响。宏观调控至今成果不明显,关键就是房地产业的火气太旺。专家表示,从这一点看,加息已势在必行。

  储蓄有窍门

  如果银行不久即将加息,那么现在储蓄就要讲究一些窍门。存定期存款肯定不合适,如果一旦加息将会损失不少利息,为了减少利息损失就要尽量不存长期定期存款,少存短期定期存款,存款以活期存款为主。

  如果手头拥有一大笔钱,目前没有好的投资项目,存银行吃利息嘛,担心加息后蒙受损失,搁置在银行卡里作活期存款又不合算。而银行有一种灵活且收益较高的“个人通知存款”存款方式可以解决这些麻烦。

  个人通知存款是指存款时不约定存期,支取时需提前通知银行,约定支取日期和金额方能支取的一个存款种类。个人通知存款最低起存额为5万元,按存款人提前通知的期限长短分为一天、七天通知存款两个品种。“一天通知存款”必须提前一天通知约定支取存款,同样的“七天通知存款”必须提前七天通知。充分利用通知存款的这一特殊规定,可以让临时无法决定投资意向的存款最大限度地生息。

  这种存钱的方式利率明显高于活期储蓄。活期存款利率为0.72%,而1天通知存款利率为1.08%,7天通知存款利率为1.62%。而现在一年期的定期存款利率也只不过1.98%。

  当然,个人通知存款也是有一定“门槛”的。首先,需要通知约定。其次,个人通知存款适合资金量较大的市民,有起存金额及最低支取金额限制。人民币个人通知存款起存金额及最低支取金额为5万元,外币个人通知存款起存金额及最低支取金额除日币为原币100万元外,其余均为原币1万元。再次,存款人需一次存入,可以一次或分次支取。

  提前还贷减少损失

  如果加息成为事实,对于要还住房贷款的市民来说,就意味着要多掏腰包支付月供。

  目前商业住房贷款利率1~5含年为4.77%,5年以上为5.04%。如果加息0.25%,则分别为5.02%、5.29%;如果加息0.5%,则分别为5.27%、5.54%。目前公积金贷款利率1~5含年为3.60%,5年以上为4.05%。如果加息0.25%,则分别为3.85%、4.30%;如果加息0.5%,则分别为4.10%、4.55%。

  按假设升息0.5%的幅度计算,购房者1万元的贷款额每月供款约多交4元。以该购房者贷款40万元,按揭期限20年计算,每月供房款增加160元,每年供房款增加1920元,这个数字大多数人心理上应该可以承受。但20年下来,供房总额增加还是比较高,总共增加了38400元。

  北京目前尚无银行对提前还贷收取违约金,如果没有好的投资渠道,或者投资收益率低于贷款利率,选择提前还贷还是比较划算的。

  人民币利率变动表时 间 一年期存款利率水平 利率调整幅度(%) 1990.04.1510.18 降1.26 1990.08.218.64 降1.54 1991.04.217.56 降1.08 1993.05.159.18 升1.62 1993.07.1110.98 升1.80 1996.05.01 9.18 降1.80 1996.08.23 7.47 降1.70 1997.10.23 5.67 降1.80 1998.03.25 5.22 降0.45 1998.07.01 4.7 降0.52 1998.12.07 3.78 降0.92 1999.06.10 2.25 降1.43 2002.02.21 1.98 降0.27

  人们对于加息的一贯印象是,加息会导致投资市场的下跌。人们往往忽略了一些投资品种是可以抵抗加息压力的,甚至有的投资品种会因加息而获益。不被加息吓倒,学习在加息预期之下的理性投资,是当前投资者需要学习的课程。

  战胜加息压力的理财攻略

  股票:金融股独领风骚

  一段时间以来,沪深股市疲弱异常,成交极度低迷。近日股市更是连续下跌,周四沪市盘中甚至创出5年来的新低点1303.19点。专家认为,宏观调控是罪魁祸首,但加息预期也是一个重要原因。加息向来就是股市的利空,因为较高的利率会吸引部分股市资金。

  令人惊奇的是,招商银行、民生银行、中信证券等金融股却在悄悄走强,虽然涨幅并不抢眼,但仍在疲弱不堪的市场激起阵阵浪花。股市专家认为,由于加息很可能采取扩大贷款利率浮动空间的方式,将加大银行的存贷息差,提高银行的盈利水平。同时,证监会允许合格券商进行创新试点,以及批准推出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ETF)等,都对金融股构成实质性利好。

  今年初金融板块领先大盘调整,累计跌幅在30%—40%,在蓝筹股中风险释放最为充分。在上一轮反弹中表现滞后,涨幅不大。近期却明显企稳,温和放量走强,多数个股技术形态已得到修复,成交活跃,明显有主力暗中吸纳。招商银行、浦发银行、华夏银行的中报显示,其十大流通股东基本被基金把持,招商银行更是被34只基金重仓持有。

  金融板块个股可分为三类:其一是银行股,其二是券商股,其三是信托股。三类个股中,银行股的业绩最好,也最稳定。信托股业绩最差,大都亏损,关注价值相对较小。从股价分布、成交量和对指数、人气的影响看,华夏银行是两市银行第一低价股,价格优势较为突出;招商银行、深发展为板块龙头,对指数影响较大,但价格稍高。综合来看,华夏银行、招商银行、深发展中线实战价值较大,宏源证券和中信证券的中线潜力也值得关注。

  基金:货币市场基金能避险

  加息对于股市的不良影响必然会转移到投资股市的大部分基金身上,但货币市场基金却可以幸免于难。专家表示,一旦加息成为现实,货币基金是受益者,因为货币基金是投资于货币市场上短期有价证券的一种基金。该基金资产主要投资于短期货币工具如国库券、商业票据、银行定期存单、政府短期债券、企业债券等短期有价证券。

  华安、招商、博时三家基金公司的货币市场型基金,是所有基金品种中风险最低的,有“准储蓄”之称。它们都可随时兑付,从收益上来看,平均年回报率高于银行一年期定期存款。

  据介绍,货币基金像活期存款一样存取方便,资金到账时间快,流动性高,赎回后第二天就可用款。另外,基金认购费、申购费、赎回费都为“0”,进出方便,没有手续费。最重要的是,银行存款利息要征20%所得税,而基金投资收益免征所得税。

  国债:加息后才可投资

  一般来讲,在加息之前买国债是不合算的,无论是凭证式国债还是记账式国债都会因加息而贬值。

  目前市场上发行的凭证式国债,利率与同期银行存款利率相当,惟一优势就是免缴20%利息税。国债执行的是合同利率,也就是说今天买了国债,明天如果利率上调,你也只能按购买时约定的利率计息。并且,凭证式国债的提前兑付要蒙受一定损失,持有期不满半年兑付的不计利息,满半年不满一年的只能享受相当于活期的存款利率,另外提前兑付还要交纳千分之一的手续费。

  如果央行加息,很可能会出现国债不如储蓄的现象。以目前市场普遍预测央行存款会加息0.25%为例,若某市民买10万元一年凭证式国债,利率为1.98%,他一年后的实际收益为1980元,而加息后,即使缴纳了20%的利息税,他每年收益也达到了2030元,这样,该市民买国债反而亏损了50元。这样,购买国债后不久如果存款利率的调整高于同期国债,那你就等于被“套牢”了。所以,如果你认为升息条件已经具备,不妨暂时把钱存在银行,然后根据利率的变化再决定后期的投资意向。

  专家表示,加息也会给记账式国债带来投资机会。目前国内升息的预期强烈,一旦升息,国债的市场交易价格必然下跌,尤其是中、长期债券,折价会更加突出,到时,投资者可以在交易市场分批买入折价的国债。由于升息一般不可能一次到位,因此债券的折价幅度也就有可能越来越大,投资者就应该越跌越买。而一旦经济出现变化,利率再次下调,债券市场价格又会出现上涨,到时投资者可以根据情况再考虑是否获利卖出。即使投资者所购买的债券市场价格没有获利,也可以持有到期。毕竟,投资者在享受利息收入的同时,还有一块市场的折价利润。

  保险:分红险弥补加息损失

  保险产品回报率的设定,在很大程度上是参照银行存款利率的,目前市场上出售的险种,都是在银行一度降息至负利率时代的过程中设计出炉的。一旦银行升息,这些险种的现金回报率肯定会不如银行存款。因此,面临银行可能升息,消费者要选准购买保险的时机,最好是等银行升息后或升息情况明朗后,在保险公司应对升息的举措付诸实践后,再行购买高利率的险种,以获得更高的投资回报。

  专家介绍,并不是所有的保险产品都会因加息而受损,分红险可以弥补加息损失。目前,保险公司的投资渠道主要是银行的协议存款、债券、基金等,银行升息后,银行存款的投资收益有望提高,相应的每年的分红也会增多。而且,下阶段保监会将可能出台一系列拓宽保险资金投资渠道的政策,保险资金除可直接进入资本市场外,还将可投资房地产、公用基础设施等方面,并进行海外投资。因此,在加息预期之下,投资分红类保险具有优势。

  专家表示,分红险保单可以灵活反应市场利率同步回升,市民应掌握弹性利率升级弹性,瞅准“适当时机”购买。

  专家观点

  正方——加息已是大势所趋

  余永定:加息有必要

  新任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所长余永定在前不久的一篇论文中指出,实行银根紧缩的货币政策,一开始就应该提高利息率,现在仍有此必要;其理由是,名义利率不变,不利于宏观经济稳定;升息有利于提高信贷市场上资金的分配效率;长期低利率甚至负真实利率,不利于资源的优化配置和经济效益的提高。

  吴敬琏:升息利大于弊

  经济学家吴敬琏表示,未来的宏观调控应更多采用总量和价格的手段,其中包括加息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吴老认为升息对消费、债券市场的波动以及防止人民币升值都是利大于弊的。

  巴曙松:加息是必然趋势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巴曙松认为,美元在近期两次加息之后,人民币和美元之间的利差有所缩小,这对于减少投机性资本的流入有积极作用。但是,在一定状况下,人民币和美元利率水平不能形成过大差距。美元连续两次加息则表明美元正式进入加息周期,正式结束了利率的下降通道,进入利率上升周期。从人民币与美元的互动关系看来,人民币利率进入一个加息周期也是必然的趋势。

  龚方雄:中国应该加息

  摩根大通中国区董事总经理龚方雄指出,为使利率环境正常化,中国应该加息。他分析说,中国目前一年期贷款利息5.3%,CPI也达到5.3%,也就是说,实际利率为0%。目前中国经济增长速度为8%-9%,在这种情况下,4%-5%的投资收益是很容易达到的,如果是理性的人,他肯定会想贷款投资。“一方面是紧缩的政策,一方面实际利率却为零,政策传递的信息是扭曲的。”因此,加息有利于利率环境正常化,目前中国的名义利率达到6.3%左右,即上升100个基点就可以起到较好的调控作用。对于那些完全依赖银行贷款的房地产企业来说,资金成本增加了20%,它就会调整自己的投资行为。

  反方——不加息才能维持稳定

  李扬:近期不会加息

  中国人民银行政策委员会原委员李扬近日在京接受媒体采访时指出,近期中国不大可能加息,因为政策制定者需要时间评估宏观经济状况。“中央银行需要二三个月的时间等待宏观经济形势更为明朗化。”李扬表示,目前中国不大可能突然加息,但央行可能会考虑扩大商业银行贷款利率围绕基准利率浮动的空间。他还表示,中国人民银行今年可能公布特殊信贷政策,从而对一些行业贷款予以限制。

  夏斌:加息影响金融安全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所所长夏斌认为,若同时调整存贷款利率,缩小利差,则将直接影响银行的经营安全。因为四大国有银行在2002年的营业收入中,利差收入高达83%(1566亿元),中间收入仅为6.6%(124亿元);而如果存款利率不动,又想收紧银根,在不缩减基础货币投放的情况下,仅提高贷款利率,利差就会扩大,这将直接刺激银行放大贷款,收紧银根的政策效应也会相应减弱。

  郭树清:加息可能性在减弱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郭树清在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部主办的“中国经济发展走势与宏观调控走向高层论坛”上表示,央行是否加息将主要考虑目前国内宏观经济情况,特别是物价变动情况。现在,随着宏观调控效果的显现,物价下降,年内加息的可能性在减弱。

  祝宝良:没办法加息

  国家信息中心预测部首席经济分析师祝宝良认为,现在没有办法加息,因为目前宏观经济的局部过热,是由于投资过热导致,居民消费还没有真正启动,尤其是广大农村地区。提高利率,一是很难有效控制投资过热,二是不利于引导居民消费。国内经济的现状是,利率的微小变动,金融机构较敏感,实体企业却并不敏感。因此,加息对实体经济的效应微乎其微。这是因为利率不完全市场化,投资者的投资冲动决定了其对利率的不敏感。另外,中国与美国的利差还是存在的,人民币微小的升息幅度不会起到什么作用。
 

编辑: ray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






 
报业集团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 2001-2007 www.dzww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Email:xinwen@dzwww.com
鲁ICP证B2-2006103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