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山东 | 体育 | 娱乐 | 女性 | 财经 | 幽默 | 评论 | 书画 | 博客 | 旅游 | 图片 | 论坛 | 房产 | 汽车 | 教育 | 健康 | 商桥 | 打折
 大众报系: 大众日报 农村大众 齐鲁晚报 生活日报 鲁中晨报 半岛都市报 经济导报 城市信报 青年记者 成长先锋 新闻书画网 国际日报山东版 南美侨报山东版
 当前位置:大众网主站>财经>商业管理
站内搜索:
企业是“家”吗?
2004-05-28 12:00:00 作者:肖玉玲 来源:SRC-81

  员工是企业的主人翁,对企业的发展功不可没。企业也曾给予员工家一般的温暖。然而,在激烈市场竞争环境下的今天,家的概念对企业来说,还重要吗?

 
  据中新社消息,上周二皇家荷兰壳牌石油公司表示,将把该公司全球9300名信息技术员工削减30%,并在2006年前把其中一些职位转移到马来西亚和印度等国。据悉,这项裁员计划是在公司因探明储量削减20%而面临巨大压力的情况下做出的,裁员和岗位转移将会低壳牌的IT运营成本。

  按照现代企业一般的运作规律,每当企业陷入困境或出现财务丑闻时,最先想到的便是裁员;如原世通公司在申请破产保护后裁员1.7万人、索尼全球裁员10%、朗讯宣布全球裁员1.6万人计划……无可厚非,裁员是拯救企业的有效方式;同时裁员将严重影响到企业与员工的关系、以及各自的发展。针对裁员所留下思考空间,记者邀请了一些企业管理人士、人力资源专家等共同探讨这一问题。

  企业是家吗?

  3月上旬,联想进行了“休克式”战略裁员,比例占总员工的5%,约600人被迫“出家”。在以倡导“亲情文化”和人性化管理著称的联想,此次裁员引发了剧烈震荡,网间广泛传播《亲历联想裁员:公司不是家》记录了被裁员工的沉痛与不舍,引起了业界的讨论和反思:企业究竟是不是家﹖

  首先应从企业本质上分析,因为这是关于“企业是什么”、“为什么存在”的问题。根据马克思主义理论,企业的本质是进行商品生产和交换,获取剩余价值。现代企业的共同特征是:以赢利为目的、专门从事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经济体,其法律属性是“独立核算、自主经营和自负赢亏的法人实体”。

  从企业管理角度看,经理人大多不赞同“企业是家”。北京某通信公司总经理王先生持强烈否认态度:“不,我不这么认为。我认为企业是一个舞台。每个人都应把在企业里工作当做一个机会。”从企业内部环境和竞争分析,与其说企业是家,不如说是一个平台,一个竞争激烈、优胜劣汰的舞台。

  家是人们的情感和物质依托和支撑,索取和回报都是无条件的。在厦门做投资项目研究的胡先生认为,打造企业是商业行为,企业在本质上是一个利益共同体。

  对于许多员工被要求将企业当成家,胡先生表示:“这一现象与中国传统有关,人性化管理这一概念我比较赞同。”“这只是企业高层或管理方的单方面的期望,团体是由个人组成的,个人都有自己的家,其中的情感是企业不可替代的。大多数员工不认同这样的提法。”

  毫无疑问,企业必须以赢利为第一要义,否则将失去生存的基础。东方诚信培训咨询公司、中华培训网总经理梁冰在接受采访时说,“企业是市场的产物,第一要求是盈利,它才有生存和发展的机会;‘家’在大家的心目中是避风的港湾,你可以不劳而获,因为你是家中的宝贝!”过分强调企业是家,可能会导致员工的惰性,以及创业激情的泯灭。”

  那么,企业要不要为员工提供家的感觉?

  王先生依然表示否定:“完全没有必要,把企业当家的口号,本身就是一种矫情!”而作为咨询专家的梁先生认为:“企业管理的最高境界是无为而治,人心所向。如果企业都可以为‘又红又专’的员工提供家的感觉,企业的成功是必然的。”梁先生虽然不认同企业是家,但又认为,“企业当然可以为员工提供某些家的感觉,但这和企业文化密切相关:企业可以是某些员工的天堂,同时也可能是另外一些人的地狱。”对于员工来说,情况不同,“家”的感觉也迥异。

  企业外部环境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企业内部环境则是员工生存和发展基本条件。胡先生认为,企业应尽可能为员工提供理性思考,充分发挥个体能力的环境与空间,锻造大量训练有素并对公司理念有认同感的计划执行者。王先生的观点与胡先生相似:“理想的工作环境应该是,单纯单一、责权分明的环境,让每个员工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事,并给员工提供做得更好的机会。”员工潜力是可以发掘的,关键于在引导。 “公司文化最重要特征是透明度。”重庆三江羽绒集团副总裁、重庆渝咨会计师事务所顾问潘贵生在接受采访时说:“企业不能是家,而是一种文化的载体,比家的概念更广。”他认为企业只要做到“薪酬合理,决不拖欠;责任明确,管理有序;摆正心态”,员工基本上就会满意,而不需要以家为借口。文化至上还是利益至上?

  世界裁员潮流伴随国际经济起伏,带来的裁员风波则要在各个地区、相应的文化环境中平息。在传统文化浓厚的中国,企业很容易带上“家”的颜色,甚至包括新兴的高科技企业。家长制管理虽然对企业的初期发展是必须的,但在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之后就不可避免地形成束缚,需要运用现在管理、经营理念等进行改造。

  “员工会怎样看待企业环境,关键在于企业为员工提供了什么环境。”要建立现代型企业,为员工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正如胡先生所说,首先得有高尚的理念或企业文化。在目前的中国,由于企业文化在企业发展中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因此越来越受到重视。

  业内专家认为,当前国内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已基本完成从企业形象战略(CI)到企业文化战略(CC)的理念及制度转变,但普遍未过渡到以哲学为道、以及价值观领导阶段。即使一向高度重视企业文化建设的联想,也因此次裁员风波陷入了空前尴尬的境地,可见企业文化建设绝不是一蹴而就的。

  梁先生认为,公平、公正而非平均的工作环境非常重要;对落后员工的容忍,就是对先进员工的不公正。但我们注意到,联想方面表示,“此次裁员与员工的表现及业绩无关”,主要原因是“在大力推进变革过程中涉及整体组织结构的调整,并会导致一些部门的合并和岗位重叠”。在联想的这次被动性裁员中,裁员的标准并不清晰。人们不禁要问,在企业的裁员行为与企业文化产生冲突的情况下,究竟是文化至上还是利益至上?

  答案是不言而喻的。胡先生表示,个人对企业的创造与贡献,“包括专业技能、团队协作能力、表现欲等等,也许只因其中一个因素员工便会失去考核制度的认可,而制度本身一定会有漏洞。”

  企业需要建立裁员文化吗?

  《亲历联想大裁员:公司不是家》一文中写道:“3月6日启动计划,7日讨论名单,8日提交名单,9-10日HR审核,并办理手续,11日面谈。整个过程一气呵成。”“在面谈之前,他们的一切手续公司都已经办完,等他们被叫到会议室的同时,邮箱、人力地图、IC卡全部被注销,当他们知道消息以后,两个小时之内必须离开公司。”如此冷峻的画面让人不寒而栗,也是引发激烈争论的症结所在。

  “裁员不是一种文化。只是企业根据不同的内外部环境作出的决定,姑且不论它的对与错,企业无论在任何时候都有可能动用这一谁也不愿用的办法。”胡先生的看法具有普遍性。的确,对企业而言,无论是经济性裁员、结构性裁员还是优化性裁员,都是一个沉重甚至痛苦的话题。著名人力资源与管理咨询专家、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彭剑锋曾专门指出,作为一种相对刚性的人力资源管理,裁员时机的选择、程序和方法的制定、措施的配套、对象的选择、决策的依据等都是关系到裁员能否顺利进行的重要因素。

  裁员意味着调整,裁员之后的企业,则需要经历很长一段时间缓和裁员带来的震荡,才能适应新的运作模式。企业之所以要到迫不得已时才裁员,是因为裁员也要付出巨大的成本和代价。

  事实上,裁员本身就是为了降低成本。但如果作出非预见性的裁员,必然对剩余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归属感、忠诚度等产生冲击。减少裁员带来的冲击,加强裁员后的工作效率与提高工作质量,是裁员必不可少的后续工作。

  对于员工而言,裁员将面临失去岗位的压力,生活被推入不可预期中。面对突发性变故,员工该如何应对,降低“适应成本”?梁先生认为,要用平常心看待看似突发性、其实是必然的裁员。建议被裁员工去看一遍《谁动了我的奶酪》。市场是残酷的,变化是必然的,不要等着变化到来,而是去主动变革!

  潘先生则表示:“企业文化,应该建立在对社会有所贡献上,包括尊重人的权利,而不是试图通过一种文化来改变人的本性。”不仅企业要具有裁员文化,同时全社会都应该有裁员文化。但更重要的是,要建设岗位的职业文化,包括个人信用等在内的,如果这样,中国企业的发展就有希望。

  通过以上访谈,结论已一目了然:企业变革也需要文化引导,即使裁员。也只有从文化高度来引导变革,才能赢得更多的理解和支持,才能降低成本,保证变革成功。
 

编辑: ray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






 
报业集团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 2001-2007 www.dzww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Email:xinwen@dzwww.com
鲁ICP证B2-2006103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