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在业务发展方面中有许多的不确定性,中兴通讯(资讯 行情 论坛)是如何面对的?
侯为贵:所谓创新,就一定会有风险,就一定要减低风险。我们的最终目标当然是投入产出的比率(合理)。一开始的时候步子稳妥一点,小投入。逐渐投入,等比较明朗的时候再加大投入,等到完全明朗的时候再投入就来不及了——再插队就不容易了。短期有很多是用钱也解决不了的问题。所以这是一个周期的问题也要防止投入过大的危险。
《21世纪》:听说记者见你们的高层很困难,但是客户却很容易,是这样吗?
侯为贵:做企业的,当然是要以市场为主。充分收集客户信息是我们的根本动力。如果跟客户接触少,是很危险的。我们以前规定高层一年要有一半时间在客户那里。设计部门也要求有50%的时间在市场上.是靠客户而不是靠灵机一动做产品。那样,失败的风险会很大,(产品)拿到市场上不一定能用。所以也要求设计人员接触市场。但是有些部门做的好有些做得不够因为技术人员比较相信自已。
《21世纪》:您有没有做过很艰难的商业决策?
侯为贵:商业决策说艰难也不艰难。阻力是会有一点,因为会有不同意见,不过这也是正常的。例如我们投入CDMA比较早,因为这个产品在全球有市场,1995年香港就已经商业化了,所以是没有风险的。因为我们一开始就准备要做一个全球化的公司,所以国内不用,也不要紧。主要是根据公司资源,资金的支持程度(投入)。一开始投入比较小,因为国内联通上得比较慢。以后联通确定建设CDMA网以后,我们的投入就比较大一点。
当然一开始也有阻力。公司内部认为,公司既作GSM网又做CDMA网,做不了。但是我们认为投资不大,所以风险不大。做了两三年的积累,后来联通确定了以后就投入比较大,速度更快一点,最后赢得了优势。
手机也是这样。有些企业没看中这一块,但是手机市场是明摆在那里的。通讯产品,这是应该做的事情,也不是一个艰难决策,主要是看资源够不够,资金够不够。开始少投一点,然后慢慢加大,自已养自已,然后就起来了。
小灵通也是这样,一开始不明朗,因为无线接入有好几种技术.用哪种模式是有争议的。当时做了很多调研,包括去日本,因为当时日本市场商业化最成熟,肯定是有优势的。后来市场一有机会就抓住了。
《21世纪》:有没有做过一个让自已很不安,不知是对是错的决策﹖
侯为贵:因为没有一下子投几十个亿的事情。而且全部都是循序渐进的,所以没有这种几天几夜睡不着觉的事情发生。
《21世纪》中兴通讯的国际化策略是如何设定的?
侯为贵:我们制订国际化的策略一开始就跟其它公司不一样。中国国内市场比较大一点,好象大家顾不上外面的事,另外英语也差点,所以很多企业出去也晚。对我们来讲,我们认为思路应该放开一点——你不做人家的,别人还要做你的(市场)。韩国这样的国家很有可能第一张订单就是国外的。因为,它们的国内市场小。
国内国外市场其实是一样的。所以95年我们就开始做海外业务。通信产业跟其它的还不一样,家电产品价格可以低一点(出售)但是电信(产品)要入他的电信网,送给他,他都不会要。打不入他的网,门槛高。头几年很艰难,不断总结经验教训。最近几年增长快一点。
我们一共才几十亿的销售额,花那多钱并购企业,花不起钱。我们的重点是打好市场基础,特别是系统设备这一块,我们强调海外营销,包括产品要引进本地化人才研发。我们的重点是在这里。
《21世纪》:海外资本平台建设,是否为将来的并购设定?
候为贵:发行H股也是国外资本运作的第一步。H股起码在换股方面的障碍会小一些。在A股也能增资扩股,但是因为我们的业务在海外市场比重越来越大,H股形象比A股形象更好。
(此对话根据侯为贵采访内容整理、节选,未经本人审阅)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