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习记者 范思立
“2004年,中国品牌在呼喊与尝试中走过;2005年,中国品牌的国际化必将大步向前。”日前在京举行的“首届中国品牌影响力高峰论坛年会”上,与会的专家学者对中国品牌的国际化战略如此预言。
目前,在世界市场上,几乎还没有一个属于中国自己的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品牌,而品牌的影响力无疑是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重要武器。中国品牌如何做强、做大、做持久,无疑也是摆在中国企业面前的关键问题。
现在很多中国企业正在努力打造自己的品牌,想使自己的品牌成为中国乃至世界的知名品牌。但在打造过程当中,中国企业存在不少误区。对此,策划专家徐殿龙认为,原因是中国企业没有明晰的发展战略和品牌的运作战略。“企业认为只要投入资金,就能立刻在全国达到一定的知名度、满意度,这种思路使得一些企业的产品在整个市场竞争中无长远战略考虑,常常是昙花一现。”
如何打造国际化的中国品牌?徐殿龙表示,首要是解决企业的战略定位问题。企业发展战略,事关企业的命运,是约束企业短期行为和长期行为的重要规范。中国企业如果走向国际化,首先要自强,在具备强的基础上无限放大,然后,再着眼于整个世界市场和品牌。
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副局长李保国分析指出,打造国际化的品牌战略应该提高产品质量和档次,而保证产品质量和提升产品档次要依靠科技创新,名牌产品的内涵中有两个指标与此有关:一是质量,二是科技含量,而科技含量又寓意着企业的发展后劲。“名牌就是质量、效益、市场、竞争力、生命力,所以质量也是一个信誉的保证,自己的名牌产品和知识产权是企业增强市场竞争力的关键。”
策划专家陈放认为,打造国际品牌一定要借力。反观品牌历史的林林总总,成大事者都是借各方力量,让多方共赢,否则反之。一个企业如果光凭自己之力打造国际品牌,投入时间太长、成本太大。他建议企业在实际操作中,可以更多地借助国际上的一些最佳时机,如中国企业可以借助奥运商机,利用奥运这巨大的品牌助推器提升自己的品牌。另外选择适合企业产品、企业形象的代言人也是一个办法。
李保国认为,多品牌与品牌多元化潮流是不可阻挡的。品牌像人一样,个人能力再强,也需要群体的帮助。所以,如何规划品牌空间,进行群体中个体的准确定位,是摆在企业面前一个非常现实的一个问题。2004年品牌多元化此起彼伏,随着品牌理论及操作的不断进步,品牌的行业界限日渐微暗,尽管中国品牌多元化道路几多坎坷,但诸多专业化品牌的多元化裂变启示我们,多元化必将成为一种趋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