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从一所医药院校毕业的大学生小齐,在一个医药人才专场招聘会上,发现了一家条件十分优厚的房地产公司。“工资及各项待遇都很好,挺吸引人的。底薪是一千块钱,试用期间,有饭补、车补,手机还补六百块钱话费,转正之后会解决住房问题,上‘三险’。”小齐告诉记者,这家公司的条件如此优厚,要想被录用却非常容易。通过了轻松的面试,以后发生的事情就让小齐觉得越来越不对劲了……
这家条件优厚的房地产公司,招聘及录用过程非常简单,“就给一个面试条,让你去面试,简历都没怎么看,直接就开条了。”小齐说,这次的面试和他以前经历的不太一样,招聘方对应聘者也不提问,也没有相关的要求,只要参加就可以录用。
轻松地通过了面试,小齐他们突然被公司要求去参加培训。按照公司的说法,房地产公司从业必须得有证书。接着就让他们先交了100元钱给公司,还有180元钱要求交到培训中心去。
进公司还要自费培训,小齐打算先回家商量商量。但公司工作人员的反应让小齐觉得蹊跷,“他好像觉得我走了让他损失什么了,又把我叫回来,说不用交钱了,直接就给我开了条,让我直接到培训中心去交钱。”
拿着公司开好的到指定学校去培训的推荐信,小齐非常犹豫,公司的经理似乎看出了小齐的担心。他告诉小齐,为了规范房地产行业的管理,从业人员必须有证书,还承诺培训的七天属于带薪培训,培训费由公司出,只要过去培训就等于上班了。
到了推荐信上指定的培训点,小齐发现了更多的疑问。因为培训实际上只进行了两天半,而且有半天都用于划重点。进入培训班,小齐发现,一个班的八十多人分别来自几家房地产经纪公司,他们此前的经历非常相似,都是轻易地被某家房地产中介公司录用,随后就被要求到这里来自费培训。“他们说这个证是全国通用的,不管你到哪儿,也可以从事房地产方面的工作。”不同的公司关于培训的说法却大同小异。
到了考试的时候,他们遇到了更加奇怪的情况。“考完了之后,我觉得我肯定考不过,因为我翻了书知道答案都不对,结果我的考试居然通过了,证也拿了。”不但考得不好的通过了考试,就连一些没来参加考试的学生也得到了培训证书。
之后的补考就更奇怪了,“补考要交五十块钱,和之前考的是同一份试卷。考试开始后,他把前一份卷子的答案给了让我们背,四十分钟后做。结果,补考通过率百分之百。”
从学习到考试,虽然有很多让学生们觉得不可思议的地方,但一想到培训完了就可以回单位工作,这些学生也没有和培训单位争论太多。等他们回到公司才发现,要上班可没那么容易。小齐被要求先交二百块钱服装费才能上班,其他公司的几位同学也遇到了类似的情况,有的要交100块钱的建档费,有的则是要交100块钱的保险费。
自从找了这份工作,小齐还没挣到一分钱,却已经交了几百块钱。于是他拒绝缴纳服装费,可当他下一次来到公司时,却遇到了这样的情况。
经理:你迟到半个小时,算是自动离职了。
小齐:可是,我看这墙上的规定,第一次迟到,只是罚款,第二次警告,第三次才作其他处理。
经理:这个是老总口头规定的。
经过据理力争,迟到才没有成为开除小齐的理由。可是,小齐并没能开始他原来应聘的售楼员工作。一位经理告诉他去作一个调查,“调查一下从三元桥到紫竹桥之间,二环到三环之间,所有的楼盘的情况。”这位经理给小齐列出的调查范围方圆有五十多平方公里,在这个范围中,仅仅新开发的楼盘就有100多个。当小齐问及交通方式和费用问题时,经理的回答是“你可以走呀”。
为了不让自己已经缴纳的培训费白白浪费,为了能在签约后得到公司当时许诺的工资,小齐开始了走街串巷的调查。经过连日的调查,他终于形成了一个足有几万字的调查报告,拿着这份报告,经理对小齐说:“这哪是我让你调查的东西呀!这个不行。”
按照这位经理原来的说法,交调查报告的时候,就是签约的时候,可是,现在小齐发现公司完全没有和他签约的意思,他意识到自己被骗了。
而那些和小齐一起参加培训的学生,虽然身在不同的房地产公司,遭遇却是惊人的相似。他们告诉记者,“一开始说拿到这个证回到公司签合同,就算正式员工了。说培训的六天是带薪的,还给我们报销交的280块钱。结果培训完了,说法就变成要再调研一个星期,那六天也不算正常工作。至于签合同,还得再过一个面试,面试还要再交钱。”
看到签约工作已经不大可能,小齐决定拿着培训班发的这个证书到别的房地产公司试一试,却被告知“这个证没用”。这个公司和学校都声称在全国范围内有效的证书,怎么出了自己的公司就不管用了呢?为了了解这个证书的实际情况,记者来到了北京市房地产业协会。
记者:有这么一个房地产从业资格的培训和证书么?
北京市房地产业协会秘书处郭秀珍:没有。在我们房地产管理局这个行业里也没有。
记者:是必须培训才能进入这个行业么?
北京市房地产业协会秘书处郭秀珍:没有,没有这个要求。
房地产协会的工作人员还表示,这种证件,就是办学单位自己印发的,在行业内房地产业内根本没有什么效力。在这里,记者了解到,房地产行业有房地产经纪人、地产评估师的从业资格认证要求,但是对一般从业人员,并没有职业资格的要求,也就不存在所谓的从业资格的培训。他们还表示,最近这样的投诉很多。
在北京市国土资源局宣教中心,记者看到了真正的房地产经纪人证。把学生们在培训中心获得的培训证和房地产经纪人证放在一起,发现两者区别很大。在房地产经纪人证上,不但有房地产行业人员考评办公室和经纪人协会的印章,还需要有房管、工商等相关部门的印鉴,才能正式生效。可是,那些求职者得到的培训证书上,却只有办学单位自己的印章。即使是只作为社会力量办学单位自己开办的职业培训凭证,也需要有劳动部门的钢印,可是,在这本证书的里里外外,却没有任何主管单位的印章。
学生们说,关于这种培训,房地产公司和培训方一开始向学生们说的是从业资格培训,可是,当培训证发下来,却变成了岗位培训。两者字面区别虽小,可实际差别却很大。房地产业只有经纪人资格证,却根本没有从业资格证这种证书,如果房地产公司和培训方真的是以从业资格培训为名要求学生们自费培训,那么,这就属于明显的欺诈。
但他们对学生提出的培训要求都是口头的,没有任何书面证据,为了弄清实际情况,记者化装成求职的大学生来到了这家银峰兴业房地产公司。记者把一份只有寥寥数语的简历递上去,和这位负责招聘的王经理聊了不到十分钟,她就表示,记者被录用了,而且开出了非常诱人的条件。
记者:一个月收入能有多少呢?
王经理:最优秀的,不是行业最优秀的,是咱们企业最优秀的,能拿八千块钱左右吧。
记者:那大部分呢,大部分能挣多少?
王经理:大部分是在四五千左右。
在列举了一系列诱人的条件之后,这位经理就提到了培训,她说:“公司对你们有一个要求,因为咱们这个行业内有一个规定,所有的从业人员都要考一个上岗资格证,要求持证上岗。所有的公司都是这么个规定,劳动局、教育局有关部门也都是允许的。这七天是带薪的,培训费用是280元,需要个人暂时垫付。一个月以后回企业效力,企业会给报销。”
就这样,这位经理很快开出了这样一张推荐信,推荐的培训地点正是小齐他们上课的地方。拿着这张推荐信,记者来到了这家房地产培训机构。培训老师所说的几乎和那位经理如出一辙。这些房地产公司为什么要和培训机构一起要求学生们去考一个根本没什么用处的证书,还说这个证书是从业必需的呢?记者再一次来到银峰兴业房地产公司。可是,这位两天前面试记者的王经理否认见过记者,而且在记者出示了证件后,仍然拒绝接受采访。
这家公司的另一位工作人员则表示,老板不在,他们什么都不清楚,于是,记者只好电话采访了该公司的法人戚银超。
记者:你们为什么要学生到这么一个地方去培训呢?
戚银超:他有没有这个资格我不清楚,因为我不知道他没有培训资质。
记者:你们为什么要收服装费呢?
戚银超:当时我们是对劳动法还不太熟悉,有些不该收的钱我们收了。
对于从指定培训地点到收取服装费这一系列行为,这位负责人都以不知道为由,加以推托。为了进一步了解情况,记者再一次来到了这个培训机构,找到了房地产培训部门的负责人李勇。
记者:这个房地产的培训经过的是哪的审批呢?
李勇:那我就不太清楚了。
记者:你是负责的,需要经过哪里审批都不知道吗?
李勇:不知道,这我还真不知道。
当记者要求查看一下这家机构的培训资质时,这位负责人出示了崇文区劳动局的社会力量办学许可。可是,在这个许可上,办学范围中竟然不包括房地产方面的培训。至于房地产培训的审批手续,这位负责人最终也没能拿出来。而当记者置疑他们的培训证书上钢印为什么不是劳动部门加盖的时,他的回答着实令人吃惊。
李勇:我这个证书要是想加盖上劳动部门的章,我分分钟就能盖上,一个章就值五百块钱。
记者:你就是因为没交钱所以没有加盖这个章?
李勇:对,你要说最透一层,就是这种意思。你说要不要劳动部门审批,说实话,不用劳动部门审。
这位经理的解释实在令人难以置信。连日来,那些拿到了这种证书的学生们也多次找到这位负责人,要为这个没用的证书讨个说法。
学生:你看你这上面是房地产从业人员资格培训,可给我们发的是岗位培训证书。
李勇:这有什么区别么?
学生:当然不一样
李勇:那就是打错了字了。
学生:我这个证件没有用,不起法律效用。
李勇:我不是说了吗,中国法制社会,你可以报110。
看到向校方讨说法已经不太可能,学生们来到了该校注册地的劳动部门——崇文区劳动局。在向劳动部门说明了情况后,崇文区劳动局立即派出了劳动监察人员,来到了这个培训机构。目前,这家房地产培训中心已被劳动部门关闭,部分学生已经收到了返还的学费。
在采访的过程中,一些替学生们向这样的培训机构讨说法的律师王宇维向记者解释说,即使是培训证书有效,在这样的培训中,也应该是企业为员工支付培训费用,因为按照劳动法和职业教育法的规定,企业是有员工培训这一部分提留的,所以,企业进行这种培训,也都应该是免费的,只有在员工提前离开的情况下,才能要求返还培训费用。
节目播出前,在工体人才市场的一次广告人才招聘会上,记者发现,这家公司还在用原来的条件招聘,只一会儿功夫,已经有十几个人在他们的登记表上签上了字。这些房地产公司到底为什么要这么不断的招人,然后送去培训呢?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房地产从业人员介绍了这样的情况:“这种招聘的动机实际是很清楚的,因为如果不是这样,那些培训班根本就不会有多少学生。当然,这些培训班也不会白让那些公司替他们送学生的。” 来源:央视《共同关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