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风一起,各大家电卖场的空调展柜前顿时人丁冷落车马稀,2004空调销售旺季画上句号。回头来看,2004年度空调业厄运不断:先是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扬,制造企业利润大幅下滑;接着,行业无序竞争使终端卖价持续走低,许多经销商出现前所未有的经营亏损。这还不算,上游企业也来“凑热闹”,压缩机等资源供应紧缺,使得空调市场面临着巨大的盈利压力。正因为如此,对大多数的空调经销商来说,此时的淡季打款尤为重要,稍有不慎可能“粉身碎骨”。
品牌淘汰赛
2004年的空调市场,俨然成为品牌淘汰年。一方面,市场竞争压力增大,品牌淘汰率随之加大。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报告显示:2000年中国空调品牌大约在400家,而2003年下降到140家左右,淘汰率在30%,2004年,市场主要活跃品牌仅保持在50家左右,淘汰率在60%左右。在这场淘汰赛中,最终胜出的只能是海尔、格力、美的这样的大品牌,而威力、万家乐、迎燕等二、三线企业成为这场战争的牺牲品。
另一方面,与去年旺季相比,今年7月份国内空调市场的销量约600多万台,比去年同期下跌近40%。有厂家预言:今年全国空调库存将超过800万台。而这800万台库存不仅占用了经销商的资金,同时也给明年空调市场埋下了一颗定时炸弹,随时一触即爆。
因此,2004年对于整个空调业来说是个灾年。据《空调商情》报道,某品牌掌门人在“中国民营企业家管理论坛”上说:“2004年空调业应该是全行业亏损,空调价格竞争已经到了非常残酷的地步,我的企业都亏了,其他的空调企业也是一样。”整个行业的盈利能力下降已不言而喻。
经销商压力加大
2004冷冻年空调品牌比2003年减少了90个左右,而每一个倒闭的品牌背后都有大量的经销商,这些倒闭企业大多用其库存偿债。因此,经销商的手中的存货多了,周转资金却变少了,这使得经销商不但收不回其淡季打款,还要面临“有货无钱打不出款”的窘迫境地,最终导致市场压力增大。
而随着空调市场竞争的加剧,这种压力会转化成为一种潜在的风险,随时可能吞噬经销商。可以预见,随着空调整合期不断推进,将会有大量的中小品牌被剔除出局,而品牌的逐年较少,剩余的大品牌的竞争更趋激烈,届时将会出现上百万台规模的大厂不堪重压、倒闭退市的局面。这些消失的大品牌将会影响成百上千个经销商,被套牢的将是上千万的资金。
因此,对于大多数的经销商来说,淡季打款必须十分谨慎,否则,一招不慎,将造成大量商业库存堆积在仓库中。同时,由于库存占用了大量资金,致使经销商无多余资金购置新的产品。这就好像推倒了多米诺骨牌一般,缺乏资金的经销商在残酷的市场竞争面前手无寸铁,大量无法变现的库存产品造成商业资金被占用,资金链条随时有崩断的可能。资金链一旦断裂,经销的亏损在所难免。
企业风险加大
空调制造业的经营已经变成了走钢丝式的经营,行业的激烈竞争把所有的品牌都推到了钢丝上,不仅中小品牌举步维艰,就是传统大品牌都非常吃力,这从“巨潮资讯”刚刚公布的半年报上可以清晰地看出:格力空调的纯利润率仅过3%,净利润为2.2亿元,每台空调仅赚57元;而美的的纯利润率仅有1.72%。可见经销商说的经营格力、美的不赚钱的消息决非空穴来风。同时据中怡康调查显示,海尔空调今年的市场平均单价也有所下降,但因为其04年氧吧除菌光等高端产品的拉动,使其盈利能力相对稍高。
新制冷年怎么办?
2004制冷年度出现的品牌大幅淘汰,商业库存急剧膨胀,制造企业利润下降等不利因素,造成众多的经销商不敢轻易打出“淡季款”,一旦不慎,不仅一年的辛苦钱没有了,而且还可能被套牢、淘汰。因此,新的制冷年度开始,经销商必须注意两个方面。
首先,要谨慎打款,小心圈套。一些空调厂家为了抢占市场销售渠道,不惜以低价、高额返利作为诱饵,使经销商盲目落入政策陷阱,结果无法脱身。因此,经销商一定要综合品牌、品质、产品、服务、经营等多方面因素遴选合作伙伴,而不能单纯依靠销售政策就决定自己代理的品牌。
第二,要睁大眼睛,看终端流速。对于经销商来说,决定其赚钱与否的关键是产品在终端卖场的流动速度。若终端市场产品流动速度快,则资产周转速度加快,盈利能力强。因此,选择有市场竞争力的产品才能提高终端流速,达到盈利目的。
2005制冷年的竞争将会更加惨烈,这对经销商来说是个考验,能否在新的制冷年度中健康发展,持续盈利,让自己有限的资金安全、高速地运转,一个稳健、合理的打款计划是十分关键的。只有选择拥有强大品牌拉力,产品更新速度快的企业作为合作对象,经销商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