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山东 | 体育 | 娱乐 | 女性 | 财经 | 幽默 | 评论 | 书画 | 博客 | 旅游 | 图片 | 论坛 | 房产 | 汽车 | 教育 | 健康 | 商桥 | 打折
 大众报系: 大众日报 农村大众 齐鲁晚报 生活日报 鲁中晨报 半岛都市报 经济导报 城市信报 青年记者 成长先锋 新闻书画网 国际日报山东版 南美侨报山东版
 当前位置:大众网主站>财经>证券市场
站内搜索:
股市"新资产时代"来临 总体资产质量已今非昔比
2006-10-17 09:01:00 作者: 来源:中国证券报
  大股东注入优质资产,大盘股上市带来稳健资产,清欠战追回流失资产,股市总体资产质量已今非昔比——

     随着股权分置改革的推进及一系列监管措施的实施,我国沪深两市上市公司总体资产质量正在发生显著变化。大股东向上市公司注入大量资产,以及“新老划断”后陆续有大盘股IPO推出,改变了股市的总体资产结构,大幅提高了盈利和抗风险能力较强的资产比例;而监管部门加强清欠工作,使上市公司被掏走的资产失而复得。

     一个更高效益、更安全和更完整的“新资产”时代,正在代替昔日的“旧资产”时代,向投资者迎面走来。

     大股东注入“心”资产

     股改以来,股市不断上演的一台大戏,就是大股东大规模地向上市公司注入优质资产,而且注入价格往往存在一定幅度的折扣。这些资产整体盈利能力较强,可以说是大股东的“心”,一旦注入上市公司,大股东对上市公司也将更用“心”。

     据本报信息数据中心不完全统计,股改以来共有214家上市公司涉及资产注入。资产注入使部分公司业绩预期大幅增长,如注入土地资源的冠城大通等;也令一些公司转危为安,如潍坊柴油机厂借股改向S*ST巨力注入潍柴中速机厂的资产,完成了对S*ST巨力的重组,使得暂停上市达数月之久的S*ST巨力得以重生。

     招商证券分析师预计,未来将有半数、市值达1—2万亿元的上市公司接纳同等规模的资产注入,按10%—20%的收购定价折扣计算,如此规模的资产收购产生的潜在收益可望达到2000亿元左右,中小股东可望分享其中50%的收益,相关公司将直接获得10%左右的市值提升。

     在注入优质资产的同时,剥离不良资产也在进行。据WIND统计,股改以来,逾15家上市公司对其不良资产进行了剥离。剥离盈利能力不强的资产,有助于提高上市公司的每股收益;剥离盈利能力尚可、但与上市公司的主业关系不大的资产,则有利于集中上市公司的资源优势,做强主业。

     “航母股”带来稳健资产

     “新老划断”以来,中国银行等大盘股陆续进入内地股市。这些大盘股不仅规模庞大,而且大都经过市场洗礼,其加盟让内地股市总体资产顿显沉稳。

     “新老划断”以来,截至10月12日,两市共有27只全流通股票上市,其中,深市22只,沪市5只。沪市以大盘股为主,中国银行、中国国航等3家公司总股本均在100亿股以上,中国银行可谓是“超级航母”———总股本达到2538多亿股。而规模更庞大的中国工商银行也即将入驻沪市。

     中国国航成立于1950年,中国银行更是成立于上世纪初。漫长岁月中,我国社会沧海桑田,这些公司却经受住了各种考验,逐步成长为如今的大型公司,稳健成长的特征已被时间证明。

     另一方面,一些经营不稳健的公司正在退出市场。据统计,股改以来,已有13家上市公司因连续三年亏损而终止上市。这是我国股市新陈代谢机制生效的表现,有利于保证上市公司整体资产质量。

     清欠战追回流失资产

     在股改实施前,上市公司巨额资金被大股东或其关联方占用是股市的顽症,一些上市公司甚至因此沦为空壳。为了掩人耳目,少数公司还披露虚假财务数据。不少投资者手握随时可能“缩水”的残缺资产。随着股改的推进,监管部门加大清欠力度,各级政府和上市公司积极配合,上市公司总体资产的完整性得到了明显提高。

     据报道,目前已有309家上市公司全部完成清欠,已清欠金额合计204亿元,完成清欠公司的家数已超过70%、清欠金额接近50%,清欠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一批公司因解决了占资问题,经营显著好转,投资者信心回升。

     资产质量指标一览表

     年度 总资产周转率 流动资产周转率 存货周转率 应收帐款周转率

    2001 0.63 1.23 3.50 4.17

    2002 0.60 1.28 3.54 4.52

    2003 0.68 1.54 4.09 5.83

    2004 0.79 1.75 4.38 7.16

    2005 0.84 1.94 4.61 8.23

    2006 0.88 2.13 4.79 9.39(陶俊)

    本报信息数据中心

编辑: 肖辉杰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






 
报业集团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 2001-2007 www.dzww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Email:xinwen@dzwww.com
鲁ICP证B2-2006103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