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即将对外资银行全面开放的最后时刻,作为中国银行业中的“领军人物”,中国工商银行日前在海内外资本市场高调亮相。不少人产生这样的疑问:作为国际资本“抢滩的重地”,这家中国最大的国有控股商业银行为什么要选择高盛投资团作为自己的合作伙伴?高盛的加盟能给工行带来哪些价值?工商银行负责人30日向新华社记者透露了高盛投资团在竞争中胜出的三大幕后背景。
2006年1月27日,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和高盛投资团(包括高盛集团、安联集团及美国运通公司)在北京签署了战略投资与合作协议。4月28日,双方完成了资金交割,境外战略投资者总计投资约为38亿美元,购买工行新发行股份241.85亿股,股权比例总计为8.89%,这是迄今为止境外投资者对中国金融业最大的单次投资。
这位负责人说,工行引进的这三家境外战略投资者,均为在金融业务方面各具优势的国际著名企业。对于这种引资模式,工行是经过综合权衡、深思熟虑后作出的决定。其最大好处在于:
首先,合作伙伴不会和工行的主营业务——商业银行业务产生不必要的竞争和利益冲突。中国对外资银行全面开放后,境外大型商业银行在中国一般都有自身独立的发展计划,这难免会与工行带来利益上的冲突。即使设置一些技术性防范措施,比如不许他们在中国发展自己的分支机构,也很难完全避免冲突。所以,工商银行没有把业务上类似的国际大型商业银行作为战略合作伙伴的选项。从国际经验看,两家大型商业银行结盟并产生良好效应的例子尚不多见。
其次,工行选择的战略投资者,对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之道是非常熟悉的。德国安联集团同时控股德国大型商业银行德累斯顿银行,美国运通公司不仅是旅行、金融和网络服务公司,属下还有运通银行。工行近年来一直在进行经营模式和增长方式的转型,通过借鉴国外先进金融机构的经验,可以使工行的转型成本更低,转型过程更顺利。
第三,工行在引资时,更加注重“引智”。工行之所以选择高盛这样一家全球领先的投资银行作为合作伙伴,一个重要考虑在于他们拥有强大的研究机构。高盛对全球商业银行的管理有着丰富的经验,可以把工行和全球的上市银行放在同一个标准上来比较,进而帮我们坦诚地提出问题,并提出如何改进的建议。从这个角度说,像高盛这样的战略投资者对工行的帮助会更加直接。此外,工行还可以直接得到他们在风险管理、资产管理和公司治理等方面的经验。
2006年3月16日,工行和高盛的“7+1”战略合作项目正式启动以来,双方在公司治理、风险管理、资产管理、不良贷款管理等方面展开了卓有成效的合作,双方的工作团队就战略合作项目的落实召开了40余次研讨会,高盛方面派来的专家团为工行管理层和员工举办了10多次专题讲座,工行参与各类研讨和讲座的员工达到800多人次。在公司治理领域,高盛正在帮助工行建立一套符合上市公司要求的信息披露系统,并在投资者关系管理方面给予工行帮助。
“从已经取得的效果看,高盛投资团对于工商银行而言,应该是一个明智的选择!”这位负责人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