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媒体就“president”在美国人中进行过一项民意调查。在总统、总裁、大学校长这几个选项中,总统竟是“最不受欢迎的职务”。原因不复杂,只因总统无法再获得升职空间。虽然我们对这个调查结果不必太认真,不过,它多少反映出西方人对“退一步海阔天空”这一东方人生哲学的认同。
国有控股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办法近日低调试行。由于激励是与业绩挂钩,更加低调、更早“试行”的,是个别公司为股权激励而提前进行的“盈余管理”。为今后的业绩预留上升空间的这些公司高管,无疑也深得“退一步”的精髓。
在股权激励发令枪响之时,如何找准公司业绩和价值的真实起点,从而划好起跑线,迫使那些试图让业绩现在“退一步”而后步步高升的公司各就各位,将考验监管者的智慧。
在股改中提出股权激励设想的某公司,今年前三季度主营收入、主营利润比去年同期均出现增长,毛利率也基本与去年同期持平,但净利润却大幅下降。从报表上看,这是营业费用、管理费用大幅上涨所致。是什么导致了费用和利润的异动,值得细究。
如果这仅是个案,局外人或许很难猜中原因。事实是,在180余家对股权激励有过“真情流露”的公司中,收入、毛利率和利润之间关系“不正常”、实际利润严重偏离“应该实现的利润”的就有20多家,这让人不禁将盈余管理与股权激励之间建立起某种联系。
这种联系很容易从动机上得到解释。对上市公司高管来说,业绩起点较低不就等于今后的增幅会较高吗?而业绩能够有较高的增幅,不就顺理成章得到更多的激励了吗?
此前,在股权激励办法将出台的预期下,进行这样的盈余管理不能不说是经济人的理性选择。但正是这样的选择结果,把股权激励中最尖锐的问题摆在了规则制定者面前。
显然,对高管进行股权激励是因为他们为公司的发展作出了贡献。那么,应该如何恰当地衡量高管的贡献?在现实中,无论是业绩还是股价,都受到宏观经济、行业景气、股市氛围等外部因素的影响,当然也可能会受到人为的操纵。如何对高管人力资本的贡献进行科学的计量,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这恰是股权激励这部经能否念好的关键所在。(记者 查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