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股市结束多年熊市后,近来迸发强劲牛气。11月20日,上证综指和深证成指分别突破2000点和5000点整数关口,分创5年和9年新高。与此同时,英国《金融时报》27日的文章称,中国工商银行破纪录的首次公开发行(IPO)共筹资219亿美元,令中国的证券交易所一举超过英国和美国,成为全球上市新股最大的资本来源。《金融时报》的评论称,中国股市的优异成绩显示出今年投资者对中国“兴趣非凡”。
超越竞争对手
《金融时报》27日的文章比较了中美英三大股市5年来的变迁。5年前,中国股市和纽约、伦敦两大金融中心相比还相差甚远。当时,纽约证交所和纳斯达克的筹资额高达460亿美元,伦敦证交所主板市场和面向小企业的另类投资市场的筹资额为140亿美元,而中国证交所的筹资额只有73亿美元。然而5年后的今天,中国证交所IPO筹资总额已经超过了美英。截至10月底,中国证交所筹资额已达431亿美元,而纽约证交所、纳斯达克和美国证交所的企业同期共筹资383亿美元,伦敦证交所筹资总计213亿英镑(约合405亿美元)。
《金融时报》评论称,中国超越竞争对手,“表明中国的影响力正日益明显扩大”。美林亚洲驻香港的环太平洋资本市场负责人伊恩·卡顿表示,中国股市的表现证明,企业要获得庞大的资金来源,再也不必非得到伦敦或纽约去上市了。美联社报道称,面对中国股市的强劲势头,纽约证券交易所首席执行官表示,他们正计划到北京开设一个办公室,吸引更多中国公司在美国的证券交易所上市。
股市改革打造牛市
美国《华尔街日报》分析认为,中国股市之所以持续利好,全流通改革是关键因素。文章说,中国监管部门去年5月下了一步“险棋”,要求上市公司实施股票全流通改革,“由此揭开了中国股市涨潮大幕”,刺激许多人跟风入市。今年,中国新增个人股票投资账户近400万个,各大证券公司应接不暇。《金融时报》称,仅上海证交所的6次IPO就筹资86亿美元,更突显出中国内地投资者被压抑的需求。
美国媒体援引摩根大通中国证券市场部主席李晶的评论说,全流通改革最大的益处和最关键的转折点,是使企业管理层与股民的利益捆绑到了一起。这一改革改变了以往中国上市公司通常有2/3股票不能流通的状况。尽管今年全流通改革不大可能全部完成,但这一改革已进入最后阶段。考虑到市场流动性增加等因素,预计上证指数明年还能上涨20%—30%。
文章还说,新出台的房地产规定也推动了中国股市的发展。最近,中国政府颁布了一系列旨在抑制房地产投资过热的新规定,挤压房地产投资市场泡沫。专家表示,目前中国人手里的热钱只有两个主要投资渠道:房地产和股市。房地产新规定的出台,对推动股市投资起到了间接促进作用。
股市吸走部分储蓄
就在中国股市破5年纪录的同时,中国居民的月储蓄量也破了个5年纪录,出现了自2001年6月以来的首次下降。中国央行数据显示,中国居民10月份储蓄额较上月减少10亿美元。美国媒体分析认为,储蓄存款的一部分被分流到了股市。报道称,中国长期保持高水平储蓄率,主要是因为缺乏其他可供选择的可靠投资渠道。如今,投资观念的转变使不少中国人开始将手里的余钱投入股市。不过,美国媒体也认为,“在中国,工薪阶层一般会将年收入的1/4用于储蓄,虽然10月份储蓄额出现下降,但今年的储蓄总额仍在增加。”文章特别强调,中国的居民储蓄是一笔很值得关注的资金,其规模比其他任何一类市场资金,包括外国人的投资,都有过之而无不及。
另外,据英国路透社透露,央行副行长吴晓灵表示,明年央行不会放松银根,市场还面临很大的投机压力。尽管她并未专指股市,但一些分析家认为,她的表态显示中国已经注意到要及时防止股市泡沫及投机行为。路透社还引用瑞士联合银行集团的评论认为,“很难轻易而无痛地给中国股市降温,中国股市仍将上扬,只是在上扬中可能会有短期风险,因此接下来几周的大盘变化值得期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