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山东 | 体育 | 娱乐 | 女性 | 财经 | 幽默 | 评论 | 书画 | 博客 | 旅游 | 图片 | 论坛 | 房产 | 汽车 | 教育 | 健康 | 商桥 | 打折
 大众报系: 大众日报 农村大众 齐鲁晚报 生活日报 鲁中晨报 半岛都市报 经济导报 城市信报 青年记者 成长先锋 新闻书画网 国际日报山东版 南美侨报山东版
 当前位置:大众网主站>财经>证券市场
站内搜索:
央行承认已进入加息观察期
2007-02-05 11:15:00 作者: 来源:北京晨报
“目前由粮价导致的居民消费价格(CPI)上涨难以持续,是否加息还需要进一步观察。”对于市场近期热议的加息,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助理易纲(易纲新闻,易纲说吧)昨天首次作出正式回应。

  尽管去年全年CPI上涨1.5%,延续了上一年低通胀的局面,但去年12月份却大幅上涨2.8个百分点,创下两年来新高,大大高于市场预期。而通胀之忧也引发了市场对央行加息预期的激增。

 

加息“靴子”何时落地仍然充满悬念。但是,物价持续上涨导致加息的预期已在学界达成共识。昨天,一项由北京大学经济研究中心和国内13家研究机构的最新预测显示,今年上半年物价将继续保持上涨趋势,预计一季度CPI将保持在2.6%的水平,在这14家机构中,有11家预测加息将在一季度来临。

  易纲在昨天出席北京大学中国经济观察论坛时对加息作出回应。对于近期CPI的持续上涨,易纲解释到,由于国际粮食产量去年减产,造成去年国际粮价提高,继而影响到中国的粮食价格在去年后两个月出现上涨,“我认为由于粮价上涨造成目前的CPI上扬是暂时的。”

  易纲还对粮价的继续上涨表示怀疑,“中国粮食连续三年获得丰收,已经从三年前较低水平增长到去年的较高水平,未来粮价持续大幅上涨的可能性比较小。”

  易纲表示,尽管CPI是衡量通货膨胀最重要的指标,不过,工业品出厂价格(PPI)和进口商品价格等其他指标也是央行所关注的,“央行坚定不移地实行稳健货币政策,是否加息还需要进一步观察。”

  在加息传言此起彼伏的攻击下,近期“黑色星期五”多次成为股市的噩梦,因为央行一般在周五傍晚宣布加息。结合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06年宏观经济数据,经济学家们对加息与否、何时加息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光大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高善文现无加息必要

  2006年12月CPI的涨幅远超过预期,主要原因是粮食价格上涨,但并没有可持续性。另外,不断加快的人民币升值步伐对通货膨胀会产生抑制作用。CPI走势已进入下降过程,因此,现在并没有加息的必要。宏观经济政策从战略上应该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适当加快人民币升值的步伐,技术操作上可继续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并增强商业银行的稳健性。

  花旗集团中国区经济学家沈明高 CPI有走高压力

  一季度加息的可能性不大,因为目前通货膨胀的预期并不高,不过,尽管粮价推动CPI增长的因素将减弱,但水电油气等资源价格的上涨具有可持续性,这将推动CPI走高。未来会不会加息,央行除CPI外,还将考虑两个因素:一是政府对于资产价格泡沫的担忧程度,如股市和房市;二是信贷扩张压力。

  中国国际金融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哈继铭已到加息时

  如果CPI触及2.5%,就应该加息。因为目前中国的存款利率扣税后只有2%左右,实际利率为负。这会带来诸如鼓励低回报投资、增大银行风险、催生资产价格泡沫、拉大贫富差距等问题,对于产业结构调整、资本市场发展乃至整体国民经济都非常不利。

  中国人民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所副所长赵锡军 CPI连续高位可加息

  如果CPI涨幅连续两个月保持在3%以上,央行有必要通过利率手段对宏观经济进行微调。就目前的物价指数而言,春节之前央行加息的可能性不是很大,但是如果未来的数据显示出通胀压力加大、粮食和原材料价格上涨,可能影响央行的加息决策。

  社科院金融所货币理论与政策研究室主任彭兴韵加息未必抑制股市上涨

  对于股票市场的大幅上涨,许多人的解释是中国泛滥的流动性。人们的共识是,国际收支 的失衡是造成中国流动性扩张的重要原因。在全球资本市场“中国热”和“中国概念”的推动下,加息无疑会助长更多的游资进入。各种因素综合在一起,加息的结果可能会使中国面临更严重的国际收支失衡和更加泛滥的流动性。没有结售汇制与汇率制度的根本性改革,指望通过加息来减轻资产泡沫,无异于隔靴搔痒。(北京晨报)

编辑: 于雪涛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






 
报业集团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 2001-2007 www.dzww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Email:xinwen@dzwww.com
鲁ICP证B2-2006103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