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德州市临邑县兴隆镇启动乡村文化工程村史镇志修编工作,让后来人“前有所稽,后有所鉴”,留住更多美好的乡愁思绪。
村民作为村庄发展变化的亲历者、参与者、见证者,对村史镇志的修编,最有发言权,对村史镇志的真实性、完整性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兴隆镇积极吸纳村内的老党员、老教师、乡贤能人以及热心公益事业的仁人志士等,成立了村史镇志修编工作机构。通过分组走访,入户访谈,在街头巷尾、邻里之间,或口述或执笔,在第一现场挖掘珍贵史料,找寻时光碎片之间的历史印记,形成详细手稿。
同时,面向全镇征集村史镇志文字线索以及反映时代变迁的老照片、家庭族谱等老物件,用一张张、一份份历史物件帮助群众引发历史思绪,还原历史场景,记录历史文字。
目前,兴隆镇已完成全镇以及下辖47个村的村史镇志初稿征集、审核、编排工作,内容涵盖村庄概况、村庄沿革、村庄往事、村庄人物、村庄传说、村庄古迹、基层组织、革命烈士、光荣历史等15个版块,字数10余万字,给后世留下了极其宝贵的历史资料。
村史镇志的修编工作也激发了群众抢救保护历史文化的热情。在兴隆民俗博物馆,兴隆籍著名书画家、美术史论家刘曦林先生题写的“俗韵流响惊天籁,雅风传承寄乡愁”的楹联,吸引着四里八乡的群众前来参观。馆内车马厅、生产用具厅、生活用具厅、工匠技艺厅、民间艺术厅、照明灯具厅、婚嫁用品厅、自然博物厅、农家老屋、酒瓶展厅、书画厅等十余个展示鲁西北农耕文化、农耕文明、民俗文化的系列展厅,收集着各类民俗物品千余件。杜树、枣树、柘树等百年以上古树和石碾、石磨、石槽、木船等物品,每一件物品都在向群众诉说展示着一段段尘封的厚重历史。
同时,近年来,兴隆镇通过政府搭台、以老带新等多种方式,让国家非遗“一勾勾”这一古老剧种重新焕发了生命活力,在犁城大地越唱越响。
责编:
审核:徐榕悦
责编:徐榕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