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海报新闻 媒体矩阵

大众网
全媒体
矩   阵

扫描有惊喜!

  • 海报新闻

  • 大众网官方微信

  • 大众网官方微博

  • 时政公众号爆三样

  • 大众海蓝

  • 大众网论坛

  • 山东手机报

山东手机报订阅方式:

移动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8000

联通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58000678

电信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97009

山东省滕州市柴胡店镇山安鲁联合党支部:探索形成农业产业化融合发展新路径

2020

/ 09/03
来源:

灯塔-党建在线

作者:

手机查看

  滕州市柴胡店镇融合安后、坦山后、鲁庄三村成立山安鲁联合党支部,坚持党建引领、产业联动、抱团发展,构建成群众生活幸福、集体经济壮大、生态宜居宜游、乡村发展振兴的新格局。2019年集体经济年收入36万元,人均纯收入2.6万元。

  坚持党建引领,抱团联建破瓶颈

  强化组织建设,配优配强支部班子。先后通过选派市第一书记、优秀机关干部到村挂职,培养党员和后备干部,帮助安后村健全村级班子,完善村级决策制度等,到2014年,安后村成立支部委员会,积极聚焦党建创新,探索出一条适合安后村的“党建+”强村富民途径。同时,抓住村庄规模调整机遇,充分发挥安后村的产业优势和示范党支部引领作用,将村集体经济薄弱村山后村和组织软弱涣散村鲁庄村进行优化融合,成立山安鲁联合党支部,设书记1名,委员5名。聚焦党建创新,打造建强示范支部。该党支部始终围绕“建立一套好机制,打造一个好班子、建设一支好队伍”,夯实村级组织基础,着力打造“为民富民型”党支部,落实“四定双诺三挂钩”“三会一课”“28日党员活动日”等制度,用好山东e支部系统,落实好组织生活计划报备、活动纪实、现场指导、检查考核等制度,切实增强村级党员干部的党性观念,增强党支部的凝聚力、战斗力、号召力。注重党员作用,树立先锋模范形象。在乡村建设中的各环节均通过全村党员和村民代表大会进行表决,得到全体党员、群众代表的大力支持。积极组织党员、致富能手、在外创业人员、群众代表等共谋村级发展之策。深化党员量化积分管理,分类研究细化差异化的设岗定责、积分评价和考核奖惩办法,将评价结果与评先树优、民主评议党员挂钩。引导党员在脱贫攻坚、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美丽乡村建设等工作中发挥带头作用,把农民群众组织起来,全面参与乡村振兴各项工作。

  深耕土地效益,富民强村闯新路

  葡萄种植起好步。安后村充分利用村内“四旁、四荒”的土地资源搞葡萄种植,统一从省农科院和周边先进葡萄种植地区引进种苗,种植10余个品种的葡萄2000余株,村集体通过集体产权的空闲宅基地、道路两侧、广场、停车场等公共场所产生收益。目前,已搭建葡萄架3公里,全村土地200亩全部流转发展,先后举办三届葡萄采摘节,吸引近4万余名外地游客前来休闲、观光、采摘、餐饮,直接经济收入达300万元,带动村集体收入达25万元。合作发展来保障。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率先成立股份合作社,股份合作社与农民签订协议,把村集体土地进行整体规划、完善设施、连片开发后,再向种植专业户或社会经济组织发包经营,把农村土地流转与设施农业、规模经营、农业专业合作社的发展结合起来,让农民在股份合作社中得到更多实惠。目前,已成立股份合作社3家,合作社保底分红给村民每股700元,每亩分红400余元,每年向村集体提供发展资金20余万元。“强弱联合”巧带动。实现以强带弱、整体提升,发挥农村经济合作社在市场信息、生产技术、社会服务等方面优势作用,通过“党支部+股份合作社+农户入股”的道路,流转山后村、鲁庄村复垦土地和集体土地50亩,带动村集体增收近6万元。实行错位发展,在山后村建设火龙果采摘园30亩,节约运输成本占领市场;安后村、坦山后村联合建设设施葡萄种植100余亩,产品上市早价格高;三村计划联合流转土地100亩发展猕猴桃种植,形成优势互补。

  葡萄采摘节

  实施规划转型,产业发展开新篇

  坚持规划先行,三个村一体化制定村庄规划、产业规划、环境提升规划,确定“发展蓝图”。打造产业区,夯实发展新基础。突出发展特色种植,以采摘为重点,通过土地整体流转、统一管理、争取政策资金等方式,吸引大学毕业生、退伍军人等本土能人回乡创业。形成以葡萄为主打,火龙果、水蜜桃等多种特色水果互为衬托、各美其美、共同发展的休闲观光采摘区格局,力争用3至5年时间,把山安鲁打造成柴胡店的一张新名片,争创A级旅游景区,不断开创产业发展新篇章。打造生活区,共建美丽新家园。新建四好路3公里,率先在全镇实现“户户通”,实现水、电、通讯、有线电视、道路、路灯等“四通、一平、一亮”,优化、绿化、美化群众生活居住环境和村容村貌。先后修建健身广场2000余平方米,各类健身器材一应俱全,投资10万元新建公共厕所1座。投资30万元建设2000平方米的儿童娱乐场1处,建有冲浪浴、游泳池、滑滑梯等各类儿童娱乐设施等。先后投资300余万元,按照省级旅游村庄的标准对村进行打造提升,村内环境更加美丽宜居。打造文明区,提升治理新能力。落实公共设施责任制,实行党员干部、村民代表包片包点模式,不断提高村民参与乡村建设和管理的自觉性主动性,做好绿地、道路养护、健身器材、路灯照明等公共设施的后续管理和养护工作;实行党员干部包片包点模式,由村党支部和村民代表定期对全村卫生状况和公共服务设施运行情况进行检查,深入开展五好文明家庭、星级文明户、好媳妇、好婆婆评选表彰活动,不断提高村民参与乡村建设和管理的自觉性主动性。(中共滕州市委组织部)

责任编辑:肖程鹏

相关推荐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