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塔-党建在线
近年来,济南市济阳区积极探索非公企业党建工作科学路径,坚持党建引领,着力构建“依产业链而建、为产业链赋能”的严密组织体系,推动组织建设上“深度强链”、产业发展上“广泛补链”、服务赋能上“全面延链”。围绕产业延链补链强链,打通产业链上的堵点、断点,推动企业资源高效配置,实现企业互利共赢。
建强组织体系,实现深度强链。一是强化联结,扩大覆盖范围。以党建基础好、带动能力强、发展质量高的企业为核心,吸纳开发区投资促进局、经济发展局、财政局等业务部门和链上企业加入,组建3个产业链党委。以业务和利益关系为纽带,采取“部门带民企”“大带小”“强带弱”等方式,开展“一企一支部”应建尽建专项攻坚,新成立党组织25个,有效提升党的组织和工作覆盖。二是优化架构,凝聚发展动能。构建“开发区党工委—开发区综合党委—产业链党委—链上党支部”四方党建共建机制。配强产业链党建工作力量,由1名开发区党工委负责同志牵头挂钩联系,1名业务部门分管负责人任党建指导员,1名专职党务工作者任联络员,1名龙头企业党组织书记任“强链先锋”,为产业链发展提供红色智力支撑。三是完善机制,推动融合发展。健全“企业点单、党委派单、部门接单”问题处置流程,针对重点企业诉求实行专项推进服务,形成个别问题点对点、同类问题集中办的快速响应效果。完善把党员培养成技术骨干、把技术骨干培养成党员、把党员技术骨干培养成中高层管理人员的“三培养”机制,发展27名骨干成为党员,培育50余名党员骨干成为中高层。同时,把服务企业成效作为职能部门、党员干部考核实绩的重要依据。推行“1+4”工作法,即建好1个链上活动阵地,定期开展业务协作、党员教育、典型宣传、志愿服务等4方面活动,着力推动链上企业结成发展共同体。
开展实践活动
汇聚多方资源,实现广泛补链。一是多方联动聚合力。进一步明确产业链党委职责分工、议事规则制度,制定产业链年度工作计划,研究产业链党建和行业发展工作,讨论产业链具体工作。按照“日常一季一议、要事一事一商”原则,召开链上企业议事会6次,以共商、交办等灵活方式,解决关键问题11个,实现重点项目、高频事项“红色代办”全覆盖。由开发区综合党委牵头,产业链链主企业轮流举办交流对接活动10余场,在党的建设、业务合作、“共享用工”、安全生产等方面加强交流,对接金融机构、科研机构和高校院所,对企业和产业“把脉问诊”,提供专业咨询服务。二是精准帮扶促发展。开展产业链党建调研,针对链上企业大多属于“中小微”,普遍面临人才、资源、技术等瓶颈制约的情况,协调发改、科技、市场监管、人社等部门资源,创建“一起益企”服务品牌,开展“惠企政策宣讲会”“银企对接进园区”“人才济济·向阳而行”人才交流等专项活动。针对企业生产经营实际情况,“一企一策”为企业量身定制惠企政策包,一对一精准指导,2024年走访企业190余家,发放政策200余份。三是定向攻关解难题。号召链主企业,精准把握产业链难点堵点,聚焦研发投入提升、创新平台搭建、创新成果转化、创新人才集聚、科技计划项目等关键环节,大力实施科技创新“六大工程”,深入开展企业研发活动提升行动。
提升服务效能,实现全面延链。一是强化载体建设。聚焦企业需求,在济南市率先打造第一个工业社区,建立“需求、资源、服务”三张清单,精准聚焦企业所需,实现精细化治理,让链上企业足不出园安心办“政”事。建设科创金融服务驿站,为链上企业举办科技金融专场服务对接3场,帮助20余家链上企业成功“牵手”12家金融机构。二是强化资源互通。围绕“组织共建、资源共享、活动共办、发展共促、人才共育”等“五共”目标,把产业链上中下游企业细分建库,定期发布链上资源共享清单,盘活闲置生产设备、技术力量等,推动活动阵地、培训讲师、供应链渠道、人力物流共享共用。2024年组织开展链上企业福利产品互换互购、“共享用工”交流、代加工等活动,推动旺旺与云德食品、顶津与金晔成功签订合作订单。三是强化人才招引。先后组织举办“齐聚海右·共话合作”两岸人才合作交流、“人才济济·向阳而行”等大型人才交流活动10余次,促成济北经济开发区与江南大学食品学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山东中医药大学与汉方制药设立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4家金融机构与企业签订合作协议,12名专家教授与企业签订合作协议。组织开展2024年“春风行动”暨“才聚济北”“才聚济阳·高校行”等各类线下招聘会20余次,引进博士学历人才21人、硕士120人。(中共济南市济阳区委组织部)
责编:
审核:徐榕悦
责编:徐榕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