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山东 | 国内 | 国际 | 体育 | 财经 | 休闲 | 娱乐 | 健康 | 女性 | 人才 | 房产 | 短信 | 论坛

大众日报 农村大众 齐鲁晚报 生活日报 鲁中晨 半岛都市报 经济导报 城市信报 青年记者 小记者 国际日报山东版

      您的位置: 大众网首页 -> 大众日报 -> 大众书画

 

水墨华滋,五彩氤氲
——苏宝玺山水画解读
2002-08-08 06:37:04 

  较全面地看到苏宝玺的山水画是在六年前他的一个小型画展上,过去看惯了山东山水画家们的作品风貌,再看刚从中国美院学成归来的苏宝玺的作品,感觉耳目一新。其画首先打动人的是他所创造的那种山水情境,没有夸张和矫饰,朴素而真实,却又开阔、深远、生机盎然。画家的灵性与自然得到了潜在的契合。
  在苏宝玺的山水画中,我们可以发现他取法的理性和宽泛,他不以学得一家一格而自矜,而是经过多向的选择与舍弃,融会贯通,为我所用。首先是宋人山水对他有重要的启发,尤其在观念上,宋人的客观、整体感、对自然的崇敬及深刻发现,都帮助他奠定了山水画的理性认识。在中国美术学院的学习,加速了他个人风格的形成,浙派山水的陶冶使他的山水画具有了自然潇洒的表现性和抒情性,同时浙派施水的秘诀又给予他某种灵机与启迪。另一方面他又勇于接受新浙派的实验精神,画面每每呈现抽象与构成的因素。他又广泛吸取岭南派、西方风景画的某些特点,加强了山水的深度空间和光影、明暗,更充分地表现了自然的客观真实。
  中国画的创作,诸如皴擦点染、十八描法已经形成了一套固定技法程式,要推动中国画的发展,除了在审美观念、艺术思想及题材意境上进行新的突破外,还必须进行技术上的革新,探求种种新的表现的可能性。苏宝玺在其中国画的创作中比较自觉地注意到了这两方面,他除了重视作品的文化内涵和审美观念的表现外,特别重视对西画色彩的借鉴和对材料的挖掘探讨。苏宝玺在这一点上显示了特有的天资和修养,他在用水、用墨和用色上比较突出个人化特征,他灵活地运用泼墨、积墨、破墨等技法,有时又色墨调合使用,有时直接以色彩描绘物象,这使他的绘画丰富而多变,色墨交融,神采焕发。
  苏宝玺努力充实自己的文化修养和艺术修养,在艺术形式语言方面不断地做着新的探求。我们从他的画中可以看到他已初步建立起了自己的风格样式而且有着较高的艺术品位。
  ○单应桂

 

 编辑:

发表评论】【关闭窗口 

 相关文章
上一条:情蕴山水写新章
下一条:自然的恋歌

::: 专刊推荐 :::

  人  物  大众周末
  大众书画  
丰  收
  都市女性
  现代教育
  资  讯
  城市信报
  大众娱乐
  速  读
  往  事
  青 未 了
  健    康
  法  鉴
  人文阅读

::: 新闻专题 :::

-

感受海尔“流程再造”

-

每周救助一户特困家庭

-

“三农”问题政策解读

-

鲁中新闻丝路文化之旅

-

大众网 总编在线

-

第五届国际果蔬博览会

-

魅力济南 大众网报道

报业集团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 2001-2002 dzww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报业集团网络中心主办 Email
:webmaster@mail.dzdaily.com.cn
鲁ICP证0001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