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太昌: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山东省书法家协会顾问,国家一级美术师。
传统是神采生长的沃土,灵性是神采焕发的契机。20世纪50年代初即毕业于山东师范大学艺术系的于太昌先生,半个多世纪来,焚膏继晷,与艺术忘情相交。学画师从于于希宁、关友声、张茂才、应野平、方济众、孙其峰诸先生,问书聆教于朱复戡、任晓麓、宗惟成、蒋维崧等名家,转益多师,尽得真传。同时,他还从历代贤哲杰作中精勤探索,采英撷华。墨海行舟,既有风平浪静,也有惊涛激流,但他不追逐时潮,不满足于自己几十年的功力,在艺术道路上不断探索追求,不断否定自己,努力把握书画艺术的真谛,向“遗貌取神”的更高境界冲刺。 就书法而言,太昌先生着力最多的是大篆。因为书法艺术最基本的元素是线条,而我们的祖先早在甲骨文、金文中就已创造并熟练地运用线条,其劲健、沉雄、秀媚、野朴尽现龟板鼎铭之间。正是三代金文、殷商卜骨中的那种肃穆浑朴、高古丰美的艺术风范撞击了太昌先生的魂灵,使他捕捉到这远古鸿蒙的艺术因子,寻觅到内心情愫的寄寓之所。他的篆书,用笔雄浑老辣,结字奇崛跌宕,线条的质感、线色的墨象丰富多变、迷离幻化,着墨的干湿、浓淡,字型的大小、欹正,笔画的粗细、长短,笔势的伸缩、疏密,都有着强烈的反差和对比,既表现了契刻之趣,又显露出放逸之情。 截至日前,他的书作已六度入选最有权威的“全国书法篆刻展”。2000年,其章草和大篆书作,先后参加“中国著名书法家百人展”、1840—2000“中国近现代书画展”,并荣获“2001年第一届中国书法兰亭奖、中国美术金彩奖”等,创作成就令书法界瞩目。 太昌先生的山水画,更是一个有着深刻意蕴、让人在平静中吟味不尽的世界。打开画卷,迎面扑来的是江河、溪瀑特有的生命气韵,是岱岳、太行等名山的古朴与苍劲。那一缕缕墨线如同一道道波漾的涛澜,朴茂素雅而又曼妙无比。他在一次又一次的登临和跋涉中,以涵天负地的情怀和沉雄磅礴的健笔,揽觅着独特的景观。观太昌先生的画作,林木郁郁、泉水潺潺、山气蒸腾、路径断续,处处自然、灵秀,无雕饰气,有摄人力,能使人沉湎其中,如同漫游于山水之间,产生无际的遐想和向往,观画之乐仿佛游山水之乐也。 “退笔如山未足珍,读书万卷始通神。”太昌先生墨海泛舟之余,常于史学、美学、哲学、文学广泛涉猎,以知识佐书画,潜心追求新的境界。他喜读书,善读书,尤钟情于中国古典诗词。近10年来,他在诗词园地里默默耕耘,已创作发表格律诗词200余首。其山水画的款跋多用自作诗文,可称珠联璧合,诗情画意浑然一体;书法作品也常书写自作诗词、自拟联语,书卷之气跃然纸上。 “补读书千卷,扶筇涉大川”;“熔古标新意,卓然追大家”。从于太昌先生这些自勉或抒怀的诗句中,我们真真切切地看到了一位不断否定自我、不懈追求创新的艺术家。 □ 齐振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