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鲁西北我的家乡,人们有这样的共识:凡是远望树木蓊郁、近看大树参天的村庄,大抵较比富裕;相反,则是穷村。报载,在沂蒙山区,“人们把每户种的树叫‘风水树’。树多、茂盛,表示这户兴旺;树少、稀落,表示这户不景气。”前几年,我去了趟欧洲的几个发达国家,回来后,有同志问我印象如何。我说:“走马观树。”人家那里树多和大树多,的确是给我的一个最为突出的印象。 看来,树与富相随,是个有着世界普遍性的现实。 * * * 农民居家度日,如果自己有树,只要家境困窘,势必要打树的主意,比如看病呀,顶债呀,修缮房屋呀,等等,有着派不完的用场。此所谓穷吃树。 我们村在三年经济困难时期之前,树是比较多的,大树也有一些。困难时期到来,人们的口粮不足以果腹,就吃树叶,扒树皮,以及锯树刨树换取这样那样的可供充饥之物,村里就光秃秃了。 改革开放以来,无论农村还是城市,总的看是树木在逐渐增多。其增长速度,大体说来,与奔小康的步伐一致。我们村也是这样。 树若有知,也会嫌贫爱富或惧贫喜富的。 * * * 如果说人在穷困的时候,会为了生存而伐树,那么,人在富裕之后,就会为了提高生活的质量而亲树。 为了生存而伐树,利用的是树的“死态”价值;为了提高生活的质量而亲树,利用的则是树的“生态”价值。 眼下,至少在城市里面,亲树的人越来越多了。 他们渴望绿树掩映的生活环境和工作环境。 他们越来越感到生活的美中不足:缺少了树木的葱茏蓊郁,婆娑摇曳,挡风筛阳,涤尘送爽,擎巢驻鸟,引蜂招蝶,从而减却了适意、惬意和诗意,以致栉比鳞次的高楼大厦,也被说成是钢筋水泥的沙漠了。他们感到了自然生态的荒凉。 有钱人的别墅千方百计力图挺进风景名胜之区。 许多人每天每天都往山上或公园里跑。 人心无尽。人心有尽,发展云乎哉!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当然要更多地植树。 * * * 毛主席曾有这样的题词:“实行大地园林化。” 有人说,这是一行伟大的诗。我想,当我们“实现大地园林化”的时候,整个大地便是一首伟大的诗。 实行大地园林化,有两个努力方向。一是增量方向。即通过植树,增加林木的数量。二是抑制减量方向。即人们在工作和生活中,尚简朴,戒铺张,节约用纸,拒绝一次性筷子,注重修旧利废,等等,通过减少木材消耗,减少对树木砍伐的数量。前者有季节性。后者无季节性,但须有充分的自觉和坚持不懈的精神。 大地林木的多寡,关系着生态环境的优劣。有了良好的生态环境,才能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我们也才能进一步富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我们每个人都应从上述两个方向为实现大地园林化作出自己的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