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螺”是我们陕南老家的方言,学名实际上叫陀螺,我们还有一种叫法叫“牛儿”,可能是因为得用鞭子抽它才转,就像用鞭子抽牛一样吧。 得螺是我们小时候最大众化的玩具了。不用买,自己做。锯一截两三寸的树棍,细的有小酒盅粗,粗的有玻璃杯粗,用弯刀将一头削尖,削成圆锥形,然后在圆头的一边刻道小凹槽,用来缠鞭子。鞭子一般用小竹棍做,一头缠线绳,最好线绳上还打一些疙瘩结,这样打起来特别有劲。把鞭子往得螺的凹槽上一缠,放在地上用力一抽,得螺就呼噜噜地飞转起来了。 就这还不够,我们还在得螺上玩些新花样,在它的尖头上掏个小孔,安个自行车上的滚珠,耐磨,而且转得久。在得螺身上用蜡笔涂上一圈圈的颜色,打着转起来,一层红一层绿,特别好看。 那时男生的书包里,至少有一个得螺,小的如小酒盅小巧玲珑,大的如饭碗般笨重。每逢下课,操场上便一片鞭声,啪啪作响。个个比谁的一鞭抽得远、转得久,赢了的,感到无尚光荣。老师也有气极的时候,上课铃响了还有人恋恋不舍地挥着鞭子,一声令下,全部没收,一下就收了一大抱,统统扔进了厕所。扔了再做,不几日,操场上又是一片热闹。 那时,我们上学叫“赶着‘牛儿’上学去”,那不是真的赶牛,打得螺呢。 □ 方明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