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山东 | 国内 | 国际 | 体育 | 财经 | 休闲 | 娱乐 | 健康 | 女性 | 人才 | 房产 | 短信 | 论坛

大众日报 农村大众 齐鲁晚报 生活日报 鲁中晨 半岛都市报 经济导报 城市信报 青年记者 小记者 国际日报山东版

      您的位置: 大众网首页 -> 大众日报 -> 大众周末

 

文德安:美国女博士的中国梦

2004-02-20 06:25:47 

■ 周末人物

  
  文德安,这位已经45岁的美国女人,为什么会选择了考古,选择到远离故乡的太平洋彼岸,到遥远的东方国度,连续9次在毫无特色的冬季乡野里,孤寂地跋涉?走近她,心中的疑惑便顿时解开。

  自从在日照采访过人类学考古博士文德安以后,我一直像朋友一样地牵挂着她。得知她最近又完成了一篇有关中国文明的考古论文,准备去加拿大蒙特利尔参加3月31日在那里召开的全美考古学会年会,届时她将作重点发言,向来自世界各地的著名考古专家宣读自己的论文,我真为她高兴。她还告诉我,2月14日这天她应邀在多伦多大学作了一次有关中国古文明的学术报告,她把10年来在中国日照的考古发现与研究成果热情地向学生们作了介绍,受到了学生们的普遍欢迎,许多学生听后买了玫瑰作为情人节的礼物送给了她。
  从电子邮件这些跳跃的文字中我感受到了她的幸福与满足。

  龙山文化遗址上火红的玫瑰

  一直倾情于古老的东方文明的美国人类学博士、芝加哥自然历史博物馆人类学部教授文德安女士,从1995年以来连续九个冬天,飞越浩瀚的太平洋,来到中国,来到日照,探寻和研究古老的龙山文化。其考古发现和研究成果,引起了中外考古学界的极大关注。
  关于中美联合考古队,关于文德安多年前就作为专家来中国实地考古的事,我已听说过许多。我一直惊叹于她的坚韧和毅力,但对她的执着和痴迷却始终不解。在我的印象里,考古是异常艰苦而枯燥的工作,一个女人选择了它,意味着必须放弃舒适的工作环境,温馨的家庭生活,漂亮的服饰和浪漫的女人情调,而这些对于一个女人来说,委实是太重要了。文德安,这位已经45岁的美国女人,为什么会选择了考古,选择到远离故乡的太平洋彼岸,在毫无特色的冬季乡野里孤寂地跋涉?我很想走近她,解开我心中的疑惑。
  2002年12月15日下午,在日照市东港区高兴镇的一片旷野里——尧王城遗址的考古调查现场,我见到了文德安。她戴一顶深蓝色绒线帽,穿一件浅蓝色的羽绒服,牛仔裤上溅满了泥浆,文德安与我们打过招呼之后,继续着他们的拉网式调查。看到她探宝一样专注地盯着脚下的泥泞,我问她在找什么,她说找陶片,希望找到更多的史料,证实他们关于尧王城的猜测。“这次来日照,同前八次一样,我的收获真是太大了,太好了,真是不虚此行。”文德安流利的汉语,使我们之间的交流毫不费力,“你知道吗?在11月27日的调查并多次论证后我们发现,尧王城遗址要比原来想象的大得多,几乎和两城遗址不相上下,它们两者之间存在着既相互竞争又相互补充的关系。可以说这两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遗址,差不多具备了申报国家文物保护单位的条件。我们正在为此努力。不仅如此,我们还发现了北辛时代的文化遗址。研究后表明,这样可以把日照地区人类定居生活的时间向前推进3000年,那可就是7000年的历史了!太伟大了!你能理解它的意义吗?”谈起考古,谈起去年的新发现,文德安激动得眉飞色舞,微红的脸色如田野边的夕阳,幽蓝深邃的大眼睛神采飞扬,衬托得那张棱角分明的面庞既柔媚动人又刚毅坚强。
  文德安一边说着,一边不停地搜寻。一片片在我看来极其平常而她却认为珍贵无比的陶片,就这样粘着泥土和冰凌,源源不断分门别类地流进了她的背包里。怪不得刚刚我们几个人要帮她提包时,她却怎么也不舍得放手。
  一会儿,市博物馆的小李在一处挖掘的水塘边发现了一个直径约七八厘米的陶罐颈顶,交给文德安,问她可有研究价值?文德安仅仅扫了一眼便激动地直嚷:“太好了!太好了!非常有价值!”受她的感染,我的心也开始狂跳,似乎真的发现了旷世奇宝:“是什么年代的,你能看出来吗?”“是周朝的!不过我还得请教方教授!”(后来考古组的方辉教授证实她的判断果然没错。)
  “对不起,我得马上把这一发现通知我的同事,在地图上标明发现的位置及相关数据!”说完,文德安吹响了用于通知同伴有重大发现的铁哨,大步流星奔向她的同伴,我在后面一溜小跑才能跟上她。我边跑边惊叹,这么一个小巧的女人,怎么会有这么大的步幅,这么快的步履,这么深的脚印!怪不得来的路上,与她有过多次接触的小李形象地称她为美国的铿锵玫瑰。的确,她真的像一枝火红的玫瑰,带着她的梦想,热烈奔放,盛开在异国的土地上,盛开在冬季的丽阳里,盛开在神秘灿烂的龙山文化中。

  美国姑娘心中的中国梦

  再次见到文德安,是12月17日下午5点半。那时,她刚从野外回来,离晚饭还有一个多小时,她把这段相对空闲的宝贵时光慷慨地送给了我。在她的房间里,我们像老朋友一样愉快地聊了两个多小时。我仿佛看到上个世纪60年代末,在美国纽约州的一个僻静小城里,一个聪慧美丽的小姑娘,瞪着一双蓝莹莹的大眼睛,不停地缠着父母问各种各样稀奇古怪的问题,诸如以前的人是什么样子,他们是如何生活的?世界到底有多大,我能不能走遍它?我们的周围,为什么会既有穷人又有富人?爱好旅游的父母尽自己所能没完没了地回答她的问题,同时带着她和他们的另外三个孩子,不停地去美国各地旅游。在旅游中小女孩明白了许多问题,却又有了更多新的疑问。这个小女孩就是文德安。
  上中学了,文德安依然是一个喜欢叩天问地的少女。老师告诉她,人类学和考古学能够解答她的问题,可以解开她所有萦绕心底的迷。于是,上大学时她义无反顾地选择了人类学和考古学。
  在大学里,她如饥似渴地攻读着自己心仪已久的专业。当她知道了在遥远的东方有一个古老的中国时,这个国度几千年的灿烂文化和生存着的世界上最多的人口,立刻让她怦然心动,她知道自己被击中了,今生再也无法挣脱,那里就是她向往的所在,那里就是她寻梦的归宿。从此,她像一个辛勤的农夫,在中国古文明的历史中辛勤地耕耘。可是令她感到遗憾而又无奈的是,那时的美国,有关中国古代文明的史料实在少得可怜。
  1978年12月16日,中国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反复播送着一条让全世界震惊的新闻:中美两国政府签署了中美建交联合公报。此刻在北京,在八达岭长城上,有一对普通的美国夫妻,在瑟瑟寒风中抱紧双臂,为这个消息幸福而开心地笑着。这便是文德安的父母,他们为中美两国高兴,更为女儿的中国梦终于有所附着而庆幸。此后文德安家的墙壁上多了一个玻璃镜框,里面镶着一张载有中美建交联合公报的中文报纸,那是她父母从中国带回去的最珍贵的礼物。
  中美建交敞开了中美文化交流的大门,也更坚定了文德安总有一天要作为专家到中国实地考古的信心。

  考古泰斗张光直热情鼓励

  1984年,已是人类学与考古学硕士研究生的文德安,第一次来到了中国。在这个她自少女时代就牵情的东方古文明的重要发源地,她像一只自由翱翔的大雁,盘旋于名山大川和历史名城之间。北京、西安、洛阳,大汶口、半坡、龙山镇,许多地方都留下了这位美国姑娘探询的目光和惊喜的赞叹。回国后,文德安完成了她的毕业论文《大汶口文化研究》,以优异的成绩拿到了硕士学位。之后,文德安继续攻读人类学与考古学博士学位。她说自己很幸运,她的导师里查德·皮尔逊(Richard Pearson)曾是华裔张光直先生的学生,而中国古文化考古专家张光直当时已是美国人类学与考古学界的泰斗。这样她便从老师的老师那里秉承了大量中国古文化与考古学的精髓。1990年,文德安顺利通过了她的博士论文答辩,她的论文里有关中国龙山文明的研究已使她在美国人类学与考古学界小有名气。
  获得了博士学位,文德安很欣慰。1992年,中国政府通过《文物考古涉外工作条例》,宣布允许外国专家到中国考古。听到这个消息后,她异常兴奋,觉得离实现梦想又近了一大步。但她同时也知道,以专家的身份与中国考古学家合作研究考古项目,她尚欠资格。那时外国专家与中国合作的考古项目少得屈指可数,张光直教授算是一个。后来,在哈佛大学文德安曾见过张光直先生。老先生得知她是自己学生的学生,并听她谈了她想作为专家去中国考古的梦想后,当即对她表示支持,说了许多鼓励的话。我曾问过文德安:“你很敬慕张光直先生,是吗?”她纠正我的话,“不是我一个人,而是所有的人都敬慕他。”可以想象,张光直的鼓励肯定成了她朝着梦想起飞的不可缺少的助推器。
  文德安明了实现梦想的艰难,但她不仅毫不却步,反而积极地有计划地为此积蓄资本。1992年到1994年,她来到了中国的西部,在贵州和新疆以助手的身份协助有关专家实地考古。这期间,她学到了丰富的实地考古知识,积累了大量第一手中国古文化考古资料,她的羽翼逐渐丰满,她觉得自己的梦想可以试飞了。

  中国文化给了她最大的快乐

  1994年,做完贵州的工作后,文德安第一次来到了山东大学。在那里,她受到了山大校长及几位考古学家的热情接待,并同他们达成了联合考古意向。山大的教授们建议调查考古位于日照市两城镇的龙山文化遗址,他们认为这座1936年曾被短暂发掘过的遗址极富学术研究价值。
  教授们的判断果然没错。1995年冬天,中美两城地区联合考古组开始对两城龙山文化遗址进行调查。随后几个冬季,在日照市文化局、日照市博物馆的大力协助下,调查进展非常顺利,他们搜集整理了许多极富价值的实地调查资料。在此基础上,中国国家文物局批准了他们发掘两城龙山文化遗址的申请。1999年至2001年,中美两城地区联合考古组对龙山文化遗址进行了重新发掘,取得的考古成果令业界极为关注。作为考古组美方领队的文德安,更是受益匪浅,可以说是中国成就了她的事业。1996年到1999年,她被耶鲁大学聘为副教授,讲授中国考古学,之后又到了芝加哥自然历史博物馆人类学系担任教授、研究员。芝加哥历史博物馆人才济济,有众多卓有建树的考古专家,在这里,文德安如鱼得水,她把所有的时间用于研究和工作,虚心地与专家们交流讨论有关中国考古学方面的问题,偌大的博物馆,几乎每天都是她第一个来,最后一个走。
  与此同时,她还是美国西北大学和伊里诺伊州立大学的兼职教授。每当她站在讲台上时,她总会倾注全部的热情,为她的学生们描述真实的中国。她讲中国古代文化的灿烂悠久,中国现代文化的丰富包容,也讲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人民的热情友好。她不希望她的学生带着偏见看中国。
  每每提及来中国、来日照,文德安总是充满感激之情,她说她感谢山大的教授们接受了她,感谢方辉等中国教授教给了她那么多宝贵的中国古文化考古知识,感谢日照方方面面给予她的热情和关照,感谢中国为自己筑起了实现梦想的坚实平台。
  女人在一起总喜欢谈到幸福与快乐,而热情奔放的文德安在异国他乡的日照是否快乐,更是一直萦绕于我心中的问题。关于这个话题,我们有过这样的对话:“在日照的九个冬季里,你有过哪些快乐或苦恼?”“快乐太多了,每天都有新的考古发现,所以每天都很快乐。”“那么没有发现的时候呢?”“没有发现也是一种发现,那就证明我们调查的地段没有古文明的遗迹。”“在寒风呼啸的旷野里,在寂静漫长的冬夜里,你感到过孤寂吗?”“没有,从来没有。我没有时间去想这些。早上5点起床后,我要用E—mail处理在美国的工作,早饭后去野外,直到天黑才回来,晚上要研究整理白天的调查发掘资料。”听到这些,我释然了,为她对于快乐的定义而赞叹。
  文德安热爱中国,更热爱让她的梦想变为现实的日照,她说自己已是半个日照人。的确如此,在日照她居然没有感觉到任何的生活不便,一块白嫩的豆腐,一碗热气腾腾的大锅菜,甚至是一个馒头、一把花生,在她的眼里都是绝佳的美味,她每天的饮食与普通日照人没什么两样,甚至更简单;一辆租来的红色大发面包车,每天拉着她和考古组的同事从住地到工地,再从工地到住地,她觉得挺满足;偶尔有机会去到农家小院参观民俗婚礼什么的,她更是快乐得像个孩子,那双好奇的大眼睛更蓝更美,拉着新人的手说不完喜庆道不尽祝福。她总觉得日照人对她太热情太友好了,她应该以加倍的热情和友好回报才是。
  文德安去年在日照的考古工作已结束了,我问她今年是否还会来,她说会来的。尽管中美两城地区联合考古项目已合作了长达九年,这在中国是极少见的,但是她仍然希望他们的合作时间会更长更久,会有更多新的合作项目,毕竟她的梦想是在这里起飞的。
  感受着她陶醉在憧憬里的幸福和快乐,我想我理解了她。人生不仅是一种生存,也是一种梦想,生命因为有了梦想而升华,她的幸福和快乐真的只盛载在她的梦想中,或者她的梦想一直盛载着她的幸福和快乐不停地飞翔。

  □ 文/李湘君


 

 编辑:

发表评论】【关闭窗口 

 相关文章
上一条:缤纷艺苑
下一条:杨紫琼:女人四十“打”不停

::: 专刊推荐 :::

  人  物  大众周末
  大众书画  
丰  收
  都市女性
  现代教育
  资  讯
  城市信报
  大众娱乐
  速  读
  往  事
  青 未 了
  健    康
  法  鉴
  人文阅读

::: 新闻专题 :::

-

感受海尔“流程再造”

-

每周救助一户特困家庭

-

“三农”问题政策解读

-

鲁中新闻丝路文化之旅

-

大众网 总编在线

-

第五届国际果蔬博览会

-

魅力济南 大众网报道

报业集团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 2001-2002 dzww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报业集团网络中心主办 Email
:webmaster@mail.dzdaily.com.cn
鲁ICP证0001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