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山东 | 国内 | 国际 | 体育 | 财经 | 休闲 | 娱乐 | 健康 | 女性 | 人才 | 房产 | 短信 | 论坛

大众日报 农村大众 齐鲁晚报 生活日报 鲁中晨 半岛都市报 经济导报 城市信报 青年记者 小记者 国际日报山东版

      您的位置: 大众网首页 -> 大众日报 -> 大众周末

 

邓小平与山东
中共山东省委党史研究室
2004-08-20 07:44:03 


  伟人已去,精神长存。在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00周年的日子里,
山东人民更加怀念他。邓小平同志生前多次来山东,他对山东各项事
业的发展给予的极大关注,对勤劳朴实的山东人民给予的无限关怀,
一直铭刻在山东人民的心中。

  胜利是和人民支持分不开的

  邓小平同志戎马半生,身经百战。其中最艰苦、最具战略意义也
最富有传奇色彩的,要数刘邓大军飞渡黄河,进行鲁西南战役,千里
跃进大别山的壮举。
  抗日战争胜利后不久,国民党蒋介石就发动了全面内战。在全面
军事进攻失败后,又改向山东、陕北解放区发动重点进攻,并从晋西
风陵渡至山东济南,以黄河为界设置一条防线,企图以黄河天险代替
“四十万大军”。这是一个针对晋冀鲁豫解放区的所谓“黄河战略”。
  根据党中央、毛泽东同志制定的“大举进攻,经略中原”的战略
方针和“三军配合、两翼牵制”的周密部署,刘邓率晋冀鲁豫野战军
主力,于1947年6月30日10时许,以雷霆万钧之势,在鲁西寿张东之
张秋镇至濮县南之临濮集150公里长的河面上发起强攻。号称能抵40
万大军的“黄河防线”被我军一举突破。
  刘邓大军一举突破黄河天险,极大地震惊了国民党统帅部。蒋介
石调兵遣将,企图逼迫刘邓大军背水决战,全歼我军于黄河与运河交
叉的三角地带。
  面对强敌和不利局势,邓小平和刘伯承同志认真研究敌情,制定
了“攻其一点,诱敌来援,啃其一边,各个击破”的作战方案,决心
抓住战机,立即发起鲁西南战役。
  从7月5日开始,刘邓指挥所部先后攻克曹县、郓城、定陶,并将
进至巨野地区的敌军团团包围起来。从7月15日至27日,刘邓指挥所
部发起了鲁西南战役的关键战斗,这场在鲁西南大地上进行的为期28
天的鲁西南战役,共歼灭国民党正规军9个半旅5.6万人。鲁西南战
役的胜利,打乱了蒋介石以“黄河战略”为中心的整个军事部署,开
通了我军挺进中原的前门和通道。
  8月7日夜,邓小平、刘伯承同志告别了依依不舍的老区人民,率
领12万大军,以破釜沉舟的决心,兵分三路,突然甩开敌人,由山东
进入河南,跨过陇海铁路,走上千里跃进、逐鹿中原的艰苦征程。可
以说,几年后三军逐鹿中原,决战淮海这一人类战争史上的奇观,就
是由刘邓大军的鲁西南战役拉开的序幕。
  刘邓大军突破黄河天险的胜利,是与鲁西地方党组织和人民群众
的全力支持分不开的。战斗中,沿黄各级党组织和黄河指挥部领导人
民群众,造船、架桥、抬担架、送军粮,男女老少齐上阵。邓小平曾
深情地说:“冀鲁豫是个好战场,我军到哪里都有翻身群众支持,到
哪里都有粮食吃。我军取得的胜利是和边区人民的支持分不开的。”

  把生产搞上去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这是邓小平同志讲得最
多、反复阐述的一个重要思想。建国以后,邓小平同志多次来山东视
察指导工作,他在讲话中,无不强调要以实事求是精神分析解决问题,
结合本地区的实际情况,搞好经济建设。  
  1957年6月17日,中共中央发出指示,决定对右派进攻实行反击。
邓小平在济南珍珠泉礼堂出席了省级机关党员干部大会,并发表了重
要讲话。
  回顾当年邓小平在珍珠泉礼堂的讲话,我们不能不由衷地敬佩他
当时的冷静和对问题的深刻认识。他在阐述了整风的目的、任务和反
右的方针、原则之后,说:“思想问题不能靠压,只能以理服人。”
他特别告诫大家:“现在要防止不讲理的现象,靠压是压不服的,要
讲理,要驳倒人家的论点。”“不要把中间分子当成右派”,“中间
分子就是出出气,骂得多,骂得痛快,但没有别的目的,不能乱打仗”

  1964年4月,齐鲁大地春意萌动,乍暖还寒。邓小平、彭真等同
志在省委第一书记谭启龙等省委负责同志的陪同下,到了曲阜孔府等
作短暂参观后,直接返回济南,下午在南郊宾馆听取了山东工作情况
的汇报。    
  当汇报到1963年的灾情比1962年重,但形势还是一年好于一年,
粮食产量比1962年增多时,小平同志说:“这是工作因素。”言语中
包含着对山东工作的肯定。水利和农田基本建设,是小平同志这次来
山东比较关心的问题,当汇报到这一问题时,他说:“台田搞好了也
能高产。”“能打机井的地方多打机井。”“要多疏通河道,多做田
间工作,不但解决涝的问题,还要解决旱的问题。”“引黄河水问题
还未解决,山区、胶东、鲁南要搞水土保持”。小平同志对农业非常
关心,讲得很具体,使地方工作的同志,包括长期从事农业工作的同
志也无不钦佩。他强调的“把生产搞上去,以生产为纲",始终体现
着党的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原则精神。

  根本的问题是选择接班人

  1979年,中国的改革开放正处在起步阶段。这一年,邓小平同志
来到山东,下榻在青岛八大关山海关路9号。
  端正思想路线、解决组织路线,是邓小平同志这次在山东讲的一
个话题。
  7月28日上午,小平同志在青岛八大关汇泉小礼堂听取了山东省
委第一书记白如冰代表省委所作的工作汇报。
  粉碎“四人帮”以来,邓小平同志在纠正“两个凡是”、重新确
立党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路线问题方面,花费了大量心血,做了大
量工作。但是,由于长期以来极左思潮的影响,重新确立的党的路线
方针还没有完全深入人心,“两个凡是”的迷雾在不少地方,特别在
山东还没有完全消散。
  小平同志借听汇报之时,委婉但是十分深刻地提出了批评,他说:
“真理标准的讨论,越看越重要,越看意义越大,这个问题没有完全
解决好。没有解决好,就要好好解决。这个问题不解决,思想不解放,
实现四化的思想基础是不牢固的。”“思想路线问题不解决,政治路
线不能贯彻,说拥护政治路线是假的”。第二天,小平同志在接见海
军党委扩大会议全体代表时,再度强调了这个问题。
  在讲过了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后,小平同志又讲了组织路线,他
说:“现在要明确提出解决组织路线问题。组织路线最根本的是选拔、
培养接班人。我们粉碎‘四人帮’后,落实了政策,把老同志请回来,
这一段必须这样做。但老同志有个自然规律——岁数大了,”他停顿
了一下,看了看周围的几位同志,然后对坐在自己右侧的省委书记赵
林说:“我75了,你也70多了”,接着又转头对左侧的白如冰同志说:
“你也不小了,我们这个房子里年轻人不多。”说到这里,邓小平同
志有力地挥动右手大声地说:“根本的问题、百年大计的问题、对党
负责的问题、最大的问题,是选择接班人。不能等,从现在开始。”
  山东的党政军领导有幸首先聆听邓小平同志关于解决组织路线和
接班人问题的深刻而又具体的指示,这为以后几年山东解决组织路线
问题,抓好各级领导班子建设、干部队伍建设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邓小平同志离开山东以后,山东省委按照小平同志的指示精神和
中央有关政策,加快组织路线问题解决的步伐,重点突出接班人问题,
抓好各级领导班子的调整、选配,清除“四人帮”帮派体系及其残余。
到1982年底,全省各级领导班子基本都按邓小平同志指示精神和中央
有关政策调整完毕,一大批四五十岁甚至三四十岁的年轻干部走上各
级领导岗位。各级领导班子形成合理、科学的梯队结构,班子建设、
队伍建设逐步走向正轨。

  解放思想 发展经济

  解放思想,发展经济,是邓小平同志1979年来山东时反复讲的又
一个话题。他对省委负责同志说:“解放思想,不仅高级领导机关,
一个生产队都有个解放思想的问题。搞多种经营,增加收入,增产创
收,不解放思想就解决不了。”联系到山东实际,他说:“山东海岸
线很长,产鱼不少,条件很好,可以搞现代化远洋捕捞。对虾主要生
产在你们这里,可以出口,可以搞冷藏。”他说,福建买了两只千吨
的冷藏船,直接对东南亚出口,一年就赚回来了。山东也可以这样搞
嘛! 
  鲁西南是当年邓小平同志战斗过的革命老区,他对这里的情况也
很关切。他对省委负责同志说:“金乡、鱼台一带坑坑洼洼,水面大,
可以利用起来养鱼,搞养殖,收入比种庄稼多。"
  小平同志的这些思想,给省委一班人很大启发和鼓舞,为山东大
力发展多种经营,以至后来实施“海上山东”(山东省委根据山东作
为海洋大省的特点,提出的建设“陆上一个山东,海上一个山东”的
战略构想)和“南四湖综合开发”(鲁西南微山、南阳、昭阳、独山
四湖的合称)战略,指明了方向。
  置身于风景美丽的青岛,邓小平同志触景生情,多次谈及旅游事
业的发展问题。当他了解到青岛夏季缺水比较严重,指着干涸了的喷
池说:这么好的风景,没有水就把名声败坏了,条件不具备先不要开
放。
  他还认真地询问了青岛居民饮水、工业用水等问题。当他得知居
民饮水难的问题时,心情沉重地说:一定要让老百姓有水吃,青岛连
水都没有,搞开放旅游业是不行的,要赶快解决水的问题。
  在邓小平同志离开后,省委、省政府和青岛市就尽快解决水的问
题,很快研究制定了方案,决定实施"引黄济青"工程。经过全省的
努力,“引黄济青”工程于1989年11月竣工。从此,青岛市用水问题
基本得到了解决。
  从1988年起,邓小平同志连续在上海度过了7个春节,其中有几
次乘火车往返都是在山东济南火车站作短暂停留。
  1991年2月21日,邓小平同志由沪返京,路过济南站,省和济南
军区的主要负责同志前往车站看望他。这年,山东经济和社会各项事
业都有了很大发展,国民生产总值、国民收入、工农业总产值等项指
标的增长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邓小平用充满赞许的口吻说:“你们
山东搞得好。”
  当汇报到山东经济增长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今后经济工作准备
再上一个新水平的“一高一低一上”的总体构想时,小平同志点头连
声说好。当姜春云同志说,根据山东的条件,有可能争取提前4年到5
年实现第二个翻番时,邓小平非常高兴,并说:“还是你们的想法好。

  1993年12月9日18时15分,夜幕初降,邓小平同志的专列又一次
停在了济南白马山车站。这次经山东去上海,是邓小平同志生前的最
后一次外出视察。这一次当听到姜春云同志汇报说:“山东班子团结,
党政军民团结"时,小平同志高兴地说:“好!团结好啊!”
  快分别时,姜春云、赵志浩同志代表省委对邓小平同志说:“我
们希望您明年来山东能多住些日子。”他高兴地说:“好。来了就多
住些日子。我一定要还这个账,了这个心愿。”

  人民之子 心系百姓

  邓小平同志说过这样一句感人至深的话:“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
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基于这种感情,他对山东干部、人
民群众倾注了无限的关怀和爱心。
  半个世纪前,邓小平和刘伯承同志一起率晋冀鲁豫野战军在强渡
黄河时,指挥部的地址选在了阳谷县蒋家庄。
  建国后,邓小平同志公务繁忙,没能再回鲁西,但他始终没有忘
记鲁西人民,一直关心着鲁西人民。1959年12月,他派原晋冀鲁豫野
战军参谋长李达上将到阳谷县蒋家庄慰问看望乡亲们。1987年5月受
邓小平同志委托,济南军区政委迟浩田到鲁西慰问,又探望了孔月仙
老人和群众。
  时刻想着群众,这是邓小平同志一贯的作风。他热爱群众,喜欢
把自己置身于群众之中,反对人们把他同群众隔开。
  原省委书记、省委秘书长李子超介绍,在青岛时,邓小平同志喜
欢游泳,但有一点他交代得很明确,那就是不能因为他去游泳而赶走
群众。李子超同志万般无奈,便从市公安局挑选了一些政治上可靠、
水性又好的干警换上便衣在浴场游泳。邓小平同志到来后,见有人在
游泳,他很高兴。可过了一会儿,他似乎察觉出了什么,就问李子超
同志:“那些游泳的都是群众?”
  李子超同志一时不知怎么回答,只好含含糊糊地说:“都是些可
靠的人。”
  邓小平同志从李子超同志的表情和语气中已判断出怎么回事了。
他看了李子超同志一眼,满脸不高兴。
  邓小平同志生前多次来山东,见过他的人都说:“小平同志很随
和,平易近人,没有架子。”邓小平同志是党和国家领导人,而在他
们眼里,倒更觉得他是一位和蔼可亲极为普通的老人。
  1979年邓小平同志来青岛时,刘爱敏同志是服务工作人员之一。
她回忆说:“邓小平同志待我们很和气,每次见面他都主动打招呼,
同我们聊天、拉家常。”
  不只刘爱敏同志,小平同志几乎和所有的服务员都拉过家常,而
且几乎都能叫出他们的名字。小平同志特别喜欢和年轻人在一起,一
有空,就把几个服务员招呼到他的客厅去玩。服务员任志强同志回忆
说,每次他们一进客厅,小平同志就招招手,说:“来,来,随便坐。
”于是他们几个年轻人就围坐在小平同志身边,或打桥牌、或下围棋。
当时大家对桥牌、围棋不太精通,小平同志就教他们,告诉他们这张
牌该怎么出,那步棋该怎么走。
  1979年8月初,邓小平同志到青岛视察北海舰队时,亲笔题写了
“建立一支强大的具有现代战斗能力的海军”的光辉题词,也留下了
这位老人与水兵们的故事。
  8月2日,75岁高龄的邓小平同志登上国产的第一艘导弹驱逐舰—
——“济南”舰。在听取了详细汇报后,邓小平同志乘舰出海视察。
  当时水兵们都希望与邓小平同志合影留念,又不敢冒昧提出。小
平同志看出了水兵的心思,他慈祥地向周围的官兵们招招手说:“谁
要照相就来照。”听邓小平同志这么一说,大家都怀着激动的心情,
朝他围了过去。小平同志先和舰上的领导合影,又分别和技术能手、
立功受奖的优秀军官、水兵合影,然后同其他水兵们合影,在甲板上
一坐就是1个小时。
  在一号舱室服务的水兵盛立中同志为没能与小平同志合影深感惋
惜。于是他想请小平同志签名留念,当小平同志进来后,他又犹豫了,
心想:我是一名普通水兵,他能答应我的要求吗? 
  盛立中同志犹豫不决的样子,被站在小平同志身边的海军第二政
委杜义德看见了。杜政委问:“你有什么事吗?”盛立中同志壮着胆
子把自己的心愿告诉了他。
  小平同志看见他俩嘀嘀咕咕,就问:“有什么事吗?”杜政委说:
“他想请您签个名。”
  “签个名?”邓小平同志笑了,亲切地对盛立中同志说:“好,
拿本子来。”
  盛立中同志赶忙把本子和钢笔递过去。小平同志在扉页上认真地
写下了“邓小平 一九七九年八月二日”几个字,把本子还给盛立中
同志,问道:“这样写行不?”
  “行,行。”盛立中同志接过本子,激动得不知所以,连给邓小
平同志敬礼都忘了,只是看着本子“嘿嘿”地笑。
  ……
  巍巍泰山镌刻着邓小平同志的丰功伟绩,滔滔黄河诉说着齐鲁人
民不尽的思念。山东9000万人民将永远铭记邓小平同志的教诲,永远
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
央周围,以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为全面建设
小康社会,为建设“大而强、富而美”的新山东而奋斗。
  (本版照片均由山东省档案馆提供)


 

 编辑:

发表评论】【关闭窗口 

 相关文章
上一条:一周新闻关注
下一条:《世纪小平》书写伟人百年风采

::: 专刊推荐 :::

  人  物  大众周末
  大众书画  
丰  收
  都市女性
  现代教育
  资  讯
  城市信报
  大众娱乐
  速  读
  往  事
  青 未 了
  健    康
  法  鉴
  人文阅读

::: 新闻专题 :::

-

感受海尔“流程再造”

-

每周救助一户特困家庭

-

“三农”问题政策解读

-

鲁中新闻丝路文化之旅

-

大众网 总编在线

-

第五届国际果蔬博览会

-

魅力济南 大众网报道

报业集团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 2001-2002 dzww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报业集团网络中心主办 Email
:webmaster@mail.dzdaily.com.cn
鲁ICP证0001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