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山东 | 国内 | 国际 | 体育 | 财经 | 休闲 | 娱乐 | 健康 | 女性 | 人才 | 房产 | 短信 | 论坛

大众日报 农村大众 齐鲁晚报 生活日报 鲁中晨 半岛都市报 经济导报 城市信报 青年记者 小记者 国际日报山东版

      您的位置: 大众网首页 -> 大众日报 -> 大众周末

 

董辅礽:远去的背影
□ 孙玉遐 李菲
2004-09-17 07:04:44 

  他,也许不被经济学界以外的更多人知晓,但毕生研究的却是千
千万万普通人的经济生活。
  在人生旅途跋涉77载,在经济学领域探索半个世纪的著名经济学
家董辅礽先生,一个月前离开了人们。
  在群星璀璨的中国经济学界,著名经济学家董辅礽是其中一颗闪
耀异彩的明星。他的许多主张和见解不仅在学术界得到认同,而且被
国家有关决策部门和立法机构采纳,被誉为“为中国所有制改革提供
理论支持的元老级人物”。
  1927年生于浙江宁波的董辅礽,一生经历了我国多个历史时期。
1938年,上海、南京先后沦陷,11岁的他和家人一起开始了逃难的生
活。1946年他考入武汉大学经济系,得到当时著名的经济学家张培刚
博士的启蒙指点,从此与经济学结下了一生的缘分。他一生的悲喜故
事,都围绕经济学的“主题”展开。
  经济学研究离社会、政治生活很近,理论上的论争很多,有时会
受到误解和诘难。因此,一个经济学家时常会产生烦恼、痛苦的心境。
对此,董先生有自己的信念:“我的工作就是从事经济研究,为民请
命,为国分忧。一些经济问题,我看到了,想到了,就应该提出来。
至于对与不对,要通过实践去检验。”
  和历史上许多大师的经历一样,董辅礽领时代之先的经济学思想,
虽在提出当时要冒各种风险,甚至要坐“冷板凳”,但在后来的实践
中却不断闪烁出理论的光芒。
  1978年9月,十一届三中全会还没有召开,人们仍然沉浸在对计
划经济的满足中:城市,工人到国家的工厂上班;农村,社员到人民
公社的生产队出工……一切都是国家的、集体的,天经地义。董辅礽
在中国社科院召开的哲学社会科学规划会上大胆提出要改革国家所有
制,实行政企分开、改革人民公社所有制,实行政社分开,这番“离
经叛道”的陈词震惊了在场的所有人。会后,一位原外贸部副部长提
醒他说:“老董啊,你胆子可真大,‘人民公社’可是毛主席提出来
的呀!”面对风险、压力、不解,董辅礽以知识分子的骨气坚持自己
的学术观点。随后他把这些思想写成文章,发表在《经济研究》1979
年第一期上。中国期货业协会会长田源博士说:“这在当时,很多人
想都不敢想,他不仅提出来,而且有比较详细的阐述。”上个世纪中
期,董老用“八宝饭”来比喻他关于所有制结构的观点:社会主义经
济是公有制为主导的多种所有制的混合经济。他认为,发展混合经济
不是由我国生产力的落后性和多层次性决定的,而是因为不同的所有
制各有强点和弱点,发展和建立所有制结构的混合经济可以强化各种
所有制的强点,弱化他们各自的弱点。
  1979年到1980年,被称为“苏南模式”的乡镇企业发展异常迅猛,
而在浙江的温州等地,曾被当作“资本主义尾巴”割掉的非农家庭企
业迅速崛起,有人称为“温州模式”,农村究竟该采取哪一种模式,
一时引起人们的争论。
  在温州模式发展之初,因市场不规范,出现了部分商品质量低劣、
少数商人不守信用的现象。董辅礽带领一个调查组到温州、金华一带
调查,回来后写成10多万字的文章《温州农村商品经济考察与中国农
村现代化道路探索》,分析温州模式,肯定私营经济在中国经济中的
地位,同时为温州模式的嬗变指明方向。他认为,两种模式代表了中
国农村发展非农产业的不同道路,他们是在不同的社会经济条件下产
生的,各有优、缺点。
  今天,私营企业遍布城乡,已成为各地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20
04年春天,私有财产不受侵犯被写进宪法,董老为这一时刻的到来付
出了巨大的心血并寄予了极高的期望。他曾说,“没有私有财产就没
有私营经济,没有私营经济的快速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就
难以实现”,并于2002年在京举办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联合论坛”
上发表演讲,提出了与私营经济相关的四大焦点问题(重新认识资本
和财富、积极培育“中产阶级”、私有财产保护、拓宽民间资本进入
市场的领域)及解决路径。论坛之后两年也就是2004年的春天,私有
财产不受侵犯终于入宪,“私有财产是一切罪恶的源泉”的荒唐论调
终于被推翻。今天,当我们的腰包越来越鼓的时候,当我们的生活越
来越好的时候,不要忘记了这位叫董辅礽的老人。改革开放后,董辅
一直高度关注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他认为资本市场改革是经济体
制改革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他从发展的角度看待股市,像爱护婴
儿一样呵护证券市场。1994年,年轻的证券市场面临风雨之时,他写
了《证券市场是学习市场经济的大学校》,提出证券市场是现代市场
经济重要的组成部分,千千万万的干部和群众在这所大学校里学到了
市场经济中许许多多的知识,其中不少知识是从书本上学不到的。20
01年,董辅礽直面股市的争论,他不否认证券市场存在的问题,但反
对“推倒重来”,提倡对不规范的市场要疏导,不能堵,提出要保护
中小投资者的利益。《走向市场化的中国经济》一书真实记录了董辅
对中国经济发展的探索与思考。
  人们常用“人去楼空”、“物是人非”形容人离去后的情形。一
生淡泊名利的董辅礽,以顽强的探索精神和不谄不馁的学术道德赢得
了后人的承认和尊重,留下了不朽的“身后名”。
  (新华社供本报专稿)


 

 编辑:

发表评论】【关闭窗口 

 相关文章
上一条:陈思:守望生命
下一条:雅典奥运,给我们留下什么

::: 专刊推荐 :::

  人  物  大众周末
  大众书画  
丰  收
  都市女性
  现代教育
  资  讯
  城市信报
  大众娱乐
  速  读
  往  事
  青 未 了
  健    康
  法  鉴
  人文阅读

::: 新闻专题 :::

-

感受海尔“流程再造”

-

每周救助一户特困家庭

-

“三农”问题政策解读

-

鲁中新闻丝路文化之旅

-

大众网 总编在线

-

第五届国际果蔬博览会

-

魅力济南 大众网报道

报业集团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 2001-2002 dzww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报业集团网络中心主办 Email
:webmaster@mail.dzdaily.com.cn
鲁ICP证0001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