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淑敏简介
毕淑敏,国家一级作家、内科主治医师、北师大文学硕士、北师
大心理学博士方向课程在读、注册心理咨询师。
祖籍山东,1952年生于新疆伊宁,长在北京,就读于北京外语学
院附属学校。17岁赴西藏高原阿里地区当兵,11年军医生涯。1980年
转业回京。从医20年后开始专业写作。著有《毕淑敏文集》,长篇小
说《红处方》、《血玲珑》、《拯救乳房》等。
17岁时,走进西藏阿里,她成为一名女兵;
35岁时,处女作《昆仑殇》问世,她开始了漫长的创作生涯;
46岁时,攻读心理学博士课程,她又醉心于探索心灵深处的神秘。
《预约死亡》、《红处方》、《血玲珑》、《拯救乳房》、《女
工》、《心灵7游戏》……关注人生,关注生命,关注心灵,她的作
品频频引起社会广泛关注。
她就是著名作家毕淑敏。10月11日,在中国海洋大学举办“科学
·人文·未来”论坛之际,她接受了记者采访。
蒲小提随着EMAIL飞走了
“写完《女工》,一点鼠标,蒲小提就随着EMAIL飞向编辑部。
那一刻我感觉,哎呀,蒲小提就从我这儿离开啦?”
毕淑敏首先谈起了她的新作《女工》。这部长篇小说描写了一个
普通工厂女工蒲小提的家庭、爱情、下岗、再就业等经历,生活和爱
情的线路始终贯穿全剧,高潮迭起。蒲小提在爱情上没有如意;在婚
姻上被丈夫遗弃;在事业上下岗后又去做保姆。不幸的生活现实包围
着她。但她并没有在苦难中垮掉,而是更顽强地面对现实,继续自己
的人生。因为支撑她的全部信念就是要把女儿培养成人。
在毕淑敏心目中,三个月的辛勤笔耘,主人公蒲小提仿佛与自己
已是血肉相连。她说:“蒲小提作为一个‘独立的人’去接触读者,
然后去和许多人相处。作为一名普通女工,经历了坎坷的生活,会不
会过得很艰难,我心里面真的郁郁寡欢,坐立不安。好像是一个朋友
走了,到一个陌生的地方去了,非常惦念她。”
毕淑敏说,《女工》其实酝酿很久了,她从部队回来以后就在一
家工厂里做厂卫生所所长。与工人朝夕相处,全厂几千名工人她几乎
都能叫上名字来。自己每天的工作就是给工人看病医伤,和他们一样
三班倒。
毕淑敏在《女工》序言中写道:“我住在工厂的宿舍区,能闻见
他们炒菜的香味,也听得见他们争吵的叫骂。我无法不知晓他们的喜
怒哀乐,也不能不注视着他们的人生起伏。当我值班的深夜,常常有
急遽的电话铃声响起或是纷沓沉重的脚步迫近,我就会浑身一激灵心
跳加速……有人急病或是出了带血的红伤!我也曾坐着呼啸的救护车
赶赴医院,身边的工友生命垂危。其中最引起我关注的是女工,她们
如花的青春在厚厚的工装之下盛开和枯萎,化作了闪光的金属屑和鬓
角的白发。那时,我暗暗下了决心,如果有一天我能拿起笔,我会写
下她们。”
毕淑敏讲:“由于这家工厂还是北京市第一家宣布破产的工厂,
我也看到工人们命运的转折。现在我还跟工厂的姐妹有联系,她们的
孩子结婚了会告诉我,想请我去参加,或者有一个病人她要去世了,
她就会说,哎呀,毕大夫还没有来呀,你们告诉她我得病了么?你们
告诉她了,她知道了她一定会来看我的。像这样我就会去。我们情同
手足,血肉相依,所以我就很想把他们表现出来。”
“虽然蒲小提这个人物完全是虚构的,确实没有任何原型。我想,
一个女工可能会走过这样的经历吧。”
关注民生,平民视角关注小人物。毕淑敏想在《女工》表现出困
境中的女性虽然艰苦然而达观而宁静的人生状态,在现代社会急剧变
革的年代,很多本质的东西依然存在和闪光。
毕淑敏深有感触地谈到,和自己小说中的人物这般血肉相依,在
我的写作经验中是很少有的。和一位写作的朋友谈起此事,她说你这
可能是变态的自恋吧?思忖之后我认为不是自恋。只因为我在工厂的
普通女工中生活得太久,已把她们当成我的姊妹。我远没有她们那样
吃苦耐劳顽强执拗,我仰慕她们,期待她们幸福。
毕淑敏还透露,最近《女工》要拍成电视剧了,编剧正在紧锣密
鼓地改写。制片方向她征求意见,希望在什么地方拍摄?她说,希望
到青岛拍摄。为什么,青岛有那么蓝的天,很优美的风景,青岛又是
老工业基地,场景应该好找。
此前,毕淑敏的《血玲珑》被改编成电视剧的时候就是在青岛拍
摄的。在北京放映时,收视率很高。“有朋友问我,哎,场景这么漂
亮,在哪儿拍摄的呀?我说,在青岛。在青岛开拍和关机的时候都让
我来。可是,当时都因为有别的事情而未能来成。”毕淑敏感觉很遗
憾。
在阿里雪山上思索人生
我是谁,我到哪里去,我将怎样走过一生,这是三个最简单而又
最根本的哲学问题。
从17岁在西藏阿里地区当兵时,面对万古不化的积雪和冰峰,毕
淑敏就开始无意识地思索这一命题。
毕淑敏说,自己当兵前,一直在北京读书,属于单纯的城市学生。
去阿里当兵,乘坐的火车不断地向西开,到了乌鲁木齐,仿佛觉得到
了天涯之尽头。
“下了火车,坐了6天的汽车,抵达南疆的喀什,我想这下到头
了吧?却没想到在新兵连训练后,又坐了6天的汽车抵达西藏阿里。
在很短的时间内,从繁华的都市来到人烟稀少的边疆,从一个单纯的
女学生一下子变为一名保卫祖国边疆的女战士,面对海拔四五千米以
上的藏北高原,面对‘万古不化’的积雪和冰峰,再加上这种非常神
圣的责任,角色的变换太大了。但对我来说,这是人生一笔宝贵财富。
”
毕淑敏说,在阿里,30多年以前交通特别不方便,每年还会有8
个月大雪封山,看不到报纸,也没有新鲜的蔬菜。山上也没有什么植
物,除了奔跑的野兔子,平常看不到动物。
在海拔5000米的山峰上,面对这样一个孤寂的世界,毕淑敏在值
班之外,常常一个人裹着厚重的军大衣坐在山顶上,白天面对温暖的
日头,晚上面对寥远的星空,苦苦冥想、思索。
毕淑敏说:“我想在那个时候,一个人真的会很深刻地思索人生
有什么意义,当时思索最多的就是,我是谁,我到哪里去,我将怎样
走过一生,这三个最简单而又最根本的哲学问题。现在我知道这些属
于哲学的范畴,但是当时面对宏大的自然,感觉内心那种寂寞孤独和
个人渺小的同时,会生发出很多的感想,要为自己确定一个人生的目
标,否则我的人生将会没有根,我将会失去坐标。”
“坐在雪山之上,如何让今生今世过得有目标有意义呢?我就想,
自己要做得开心,要对别人有所帮助。现在看来这也不是什么特别高
深的目标,人生之路,我已经走过了几十年,其中虽然也有很多挫折
和辛苦,但我想主旨没变,我估计以后也不会有太大的变化。”
谈起目标,毕淑敏饶有兴趣地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小狗的
目标”。
一个美国副总统,与夫人领养了一只小狗,想把小狗训练一下,
刚好他们的一位朋友是训狗师,想请他帮助训练小狗。训狗师答应后,
严肃地问副总统:“这只小狗的目标是什么?”
副总统夫妇面面相觑,说狗的目标当然是做一只狗了。训狗师更
加严肃地说:“不,任何一只狗都有它的目标。你们必须要为它确立
一个目标。”
副总统夫妇郑重地商量,是否可以让小狗接受训练后,白天与孩
子们一起玩耍,晚上可以看家护院。这就是小狗的目标。总统夫妇就
把小狗的目标告诉了训狗师。经过训练,小狗终于达到了他们的目标。
毕淑敏说:“我看了这个故事以后,想了很久,真的。小狗都要
有一个目标,作为万物之灵长的人呢?更要为自己的人生确立一个目
标,目标越早确立,活得越有方向感,目标感会越清楚。当年我年轻
的时候没人给我说,但是由于那种特别的寂寞,是自己在那里误打误
撞想到的。如果说人生有什么经验,我们为自己确立一个目标,然后
持之以恒地向它努力。”
毕淑敏坦言,在阿里,自己并没有立志要成为一名作家。但是她
却在阿里养成了写日记的习惯,写雪山,写蓝天,写奔跑的野兔子,
也写自己内心的感悟。
毕淑敏说:“当时写东西也许是排遣内心苦闷的想法。现在回过
头来想想,这或许对我有所帮助吧。”
1980年转业回北京后,毕淑敏当了一名医生,闲暇时间比较多。
忙碌之余,雪山依然在脑海里魂牵梦绕。
把西藏的经历写下来。1987年,铺开稿纸,拿起笔,一吐为快,
时值35岁的毕淑敏花了一个星期,写出了处女作《昆仑殇》,小说不
久就与读者见面了。
回想当年,毕淑敏说,写这篇小说时完全没有经验,心中充满了
激情,心里有话要说,要把它说出来写出来,就做了,就这么简单。
文章发表后,在很长的时间里,文章可以成段地背下来。
毕淑敏说,自己还准备写一部有关阿里当兵的长篇小说。
新角色:心理咨询师
先当医生,再当作家,身兼作家的同时,毕淑敏又有了一个新角
色:心理咨询师。
46岁时,毕淑敏开始在北京师范大学攻读心理学博士。当专业作
家已经很不容易了,这么大年纪,又攻读博士课程,难怪有很多朋友
问毕淑敏,您是否有什么深谋大略,藏在哪里?
毕淑敏坦然自若地说,其实不然,学心理学,其中有一条很主要
的就是我有兴趣,而且对别人也没有很大的伤害。出一笔学费,拿出
一些时间,去学习一门科学,只要我有兴趣,我想事情就OK了。一学,
果然,心理学是非常有趣的一门科学。
毕淑敏认为,心理学的学习对自己有两方面的影响,一是比较清
楚地认识了自己,认识人相对简单,认识自我不容易,这又是终身的
课题。在认识自我问题上,我们会有盲区,还有一些可能是百思不得
其解,自己不能觉察它倒底是因为什么,但是借助于心理学强大的科
学的“解剖刀”,会比较地清楚自己,不仅仅是优点和缺点,还包括
曾经历的创伤,虽然时间久远,但还会留有伤痕,不时隐隐作痛。学
了心理学,我们可以选择把它封存起来。第二,人们认识自我不仅仅
是当作家,或者其他职业的需要,认识自我是人生的必修课。
博士毕业后,毕淑敏和朋友合开了心理咨询所,至今已经有两年
多了。她属于专门的注册心理咨询师,它的地位和注册会计师的性质
一样,就是说不是随便的人想当就能当,必须是专业人士。可以说,
她是工作在第一线的临床心理学专家。
亲身的实践使她感触良多,在毕淑敏看来,心理医生是一份非常
需要科学和爱心的工作。社会飞速发展,现代人的心理健康问题不容
忽视,但是心理咨询这项事业在我国还处于起步阶段。希望今后能有
更多的心理医生,也希望大家能够更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让我们生
活得更快乐。
咨询写作两不误,毕淑敏今年还推出了一部关于心理学的作品《
心灵7游戏》。
毕淑敏说,这部书算是一本长篇心理学的散文。人的心灵是非常
神秘而且非常宝贵的,心理健康非常重要。可是仅仅有健康的身体还
不能称为健康,还要有一个健康的心灵。
现代人剪裁得体的外衣里面,常常包裹着一颗疲惫焦虑的心。有
调查表明,北京中关村园区89.9%的员工对自己的健康不自信,其
中42.1%的人不清楚自己的心理健康状况。身体的劳累还可借休息
等缓和,心灵的困惑却无方破解。
心理咨询是什么?就是和他们一起走过人生最艰难、迷茫的阶段,
帮助他们寻找生命的根。
针对现代人的心理健康,毕淑敏就写了《心灵7游戏》一书。她
说,现代人的心理健康问题非常迫切,而作为心理咨询师,我即使再
敬业再努力每天也只能挽救几个人,但是如果用书就可以和千万的读
者一起探讨,帮助他们认识自己的心灵,明白自己的人生。
“我在书中更多地注重了有趣,而舍弃了学术上的阐释。”毕淑
敏说,书中的每一个游戏她都曾饶有趣味地完成过,“这些游戏没有
统一的答案,没有固定的正确或错误的结论。回答问题所用的时间,
越快越好,不必反复斟酌。”
时不我待,采访时,记者发现她的时间观念很强。毕淑敏说,人
的时间是一个常数,把事情做好要花很多的时间和心血,角色太多会
有冲突,医生我现在已经不做了,心理咨询师和作家在时间上还会产
生矛盾。今后我有可能进行调整,对心理咨询的部分减弱一些,写长
篇小说,时间上首先要保证。
毕淑敏的人生经历吸引了大学生们。谈起家庭和生活,毕淑敏说:
“我和普通女性一样,所有的家务活都是我来做,买菜,做饭,打扫
卫生,很开心。”
毕淑敏是一个极为孝顺的女儿。母亲患了癌症,吃的带有试验性
质的新药。她就跟医生说,“这些药我想试一试,有没有问题?”
毕淑敏说:“母亲患了癌症,对她来讲是一个严重的挑战,在这
个时候是非常的孤独。对她实施的又是一种新的疗法。如果出现什么
偏差,对她的身体造成的影响就会很大。我是一个正常人,又有当医
生的经验,对药物的毒性和副作用什么的,反应更敏感一些。有什么
不良的地方我就与医生探讨,比如我觉得这药量是否大了一点,我有
什么反应,是否要调整,他们也会很重视我的意见。”
透过平淡的话语,仿佛听到了毕淑敏藏在心底的潜台词:
“为什么我的眼中饱含泪水?因为我爱母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