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步 纽约、香港上市
天时、地利、人和,一切都在朝着有利于中国人寿在纽约、香港上市的方向发展。 在冲击全球500强的同时,中国人寿的股份制改革在王宪章的运筹帷幄之下,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之中。 2002年上半年,中国人寿的股改方案几经修改,终于定稿,呈报中国保监会和国务院审批。按最初上报的方案,中国人寿拟分设为存续公司和股份公司。存续公司负责经营存在利差损的老保单业务及对应资产;股份公司则负责经营没有利差损包袱的新业务及对应资产,并用重组后的优良资产进行上市,引入战略投资者,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逐渐把公司做大做强。显然,按照这一方案,存续公司将在不久的将来,随着老保单保险责任的逐渐终结而消失。这一方案实际上已经在2002年底得到了国务院的原则批准。 但就在中国保监会和国务院逐级审批这个方案的同时,全国人大对《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进行了修订。修订后的《保险法》允许保险公司投资与保险相关的领域。王宪章和他的决策层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一修改对中国保险业发展的重大意义以及所蕴藏的巨大机会。他们经过认真研究,决定充分利用股份制改革的有利时机,将原来方案中的存续公司组建为集团公司,并迅速向保监会呈报了《关于中国人寿保险公司变更为中国人寿保险(集团)公司的请示》,得到了保监会的认可和支持,并得到了国务院的同意。根据新的方案,集团公司将代表国家对股份公司行使股东的权利和义务,在此基础上,可以全面开拓财产保险、保险代理、保险经纪等业务,还可以通过控股股份公司,引进战略投资者,并与股份公司共同参股组建资产管理公司,逐渐把集团公司建成一个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多元化、综合性的保险金融服务集团,在更高的层次上把中国人寿做大做强。 中国人寿一边等待股改方案的审批,一边抓紧进行股改的前期准备工作,重头戏是开展大规模的业务和资产评估。他们通过公开招标,聘请了一批具有国际知名度和权威性的审计师、精算师、资产评估师、土地评估师、物业评估师和律师等中介机构,先在北京和江苏分公司进行试点。2002年11月,评估工作在全国系统全面铺开,即使非典期间也没有放松,历时6个多月,到2003年5月底,审计师、精算师、评估师分别完成了中国会计准则项下各自的审计、精算、评估结果。业务、资产评估工作的圆满完成,为股份制改革和重组上市的顺利推进打下了坚实基础。 评估结果令人满意。根据评估结果,按照国务院原则批准的重组方案,即将重组上市的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的净资产和净利润全部为正值,每年的赢利都在20亿元以上,2002年的净利润达33亿元,无论在偿付能力、赢利能力、回报水平等方面均具有较强的竞争实力,具备了走向国际资本市场的条件。这使王宪章和他的同事们颇感欣慰,对重组上市充满了必胜的信念。 但与此同时,一个比较敏感的问题也引起了方方面面的关注,那就是股份公司上市后如何确保老保单持有人的利益不受损害。这个问题事关消费者的切身利益,也关系到中国人寿乃至整个保险业的声誉和形象,如果解决不好,将会影响到社会稳定,影响到整个保险业的深化改革,中国保监会对此尤为重视。吴定富主席上任刚几天,就与两位副主席到中国人寿就股份制改革工作进行专题调研,并特意询问了这个问题。而境外上市的监督机构和投资者对此也同样密切关注,他们担心股份公司的独立性会因此受到影响。 其实这也是王宪章从一开始启动股改就一直牵挂的问题。他反复要求有关部门一定要把这个问题研究透、解决好,股改不能牺牲客户的利益,也不能有损行业的形象。为了充分保障老保单持有人的利益,消除各方面对公司股改的疑虑,他们根据国务院的批复精神,积极与财政部沟通协调,设立了由财政部和集团公司共同管理的专项账户,建立了共管基金,管理用于老保单给付的全部资金,确保老保单给付的需要。一旦老保单给付出现现金流缺口,将通过纳税返还资金、股份公司股利收入、出售股份公司股份的套现资金和上述资金的投资收益等来弥补。据初步测算,如果股份公司未来股息分配比例为30%—50%,仅靠税收返还和股利就可以满足老保单给付的需要。 至此,尽管还有大量具体工作要做,但股改和重组上市的主要障碍已经清除,道路已经畅通。 2003年6月24日,财政部同意集团公司作为独家发起人,发起设立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 6月27日,保监会同意集团公司独家发起设立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核准了股份公司章程,确定了股份公司的注册资本、法定代表人和业务范围并颁发了《保险公司法人业务许可证》。 6月30日,国家工商总局受理并完成了股份公司的注册登记,颁发了《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8月28日,中国人寿保险(集团)公司、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隆重挂牌。随后中国人寿保险资产管理公司也获准成立。王宪章出任集团公司总经理、股份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资产管理公司董事长。中国人寿保险公司随着股份制改革的实施,成为了一段曾经辉煌的历史,只是中国人寿事业得到了更富有生命力的延续。 随着股份制改革和公司重组工作的顺利推进,股份公司上市的各项准备工作也全面展开。同样通过公开招标,中国人寿聘请了发行的联席协调人、簿记管理人和主承销商等发行中介机构。这些中介机构查阅了大量业务、财务资料,对保监会、公司管理层和有关部门进行了详尽的尽职调查,并与公司有关人员一起拟定了境外上市申报所需的招股说明书和根据国际及美国会计准则编制的审计报告、精算报告以及各项法律协议等专业文件。8月28日和29日,中国人寿分别向美国证监会和香港联交所进行了秘密申报。 美国证监会和香港联交所接到中国人寿的上市申请后,先后两次反馈了大量询问,中国人寿认真及时地组织答复,基本满足了两家的要求。11月20日,两家监管机构经过了近3个月的严格审查和反复聆讯,终于同意中国人寿正式登记,证券登记号码为中国人寿(2628)。 而到此前的11月3日止,中国人寿向保监会、证监会、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等国内监管机构递交的公司境外上市请示,已全部获得批准。 11月28日,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王宪章、董事兼副总经理苗复春等飞赴香港,满怀信心地启动了向海外投资者的招股推介程序,中国人寿境外上市工作进入了路演的最后冲刺阶段。中国保监会对此十分关注。11月26日晚,正在出席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吴定富主席专门给王宪章打来电话,对路演团成员表示慰问,并对中国人寿的路演上市表示了美好祝愿。 11月29—30日,公司管理层在香港进行专门研究,并与主承销商认真协商,将股票发行的定价区间确定为2·98—3·65港元。 12月1—12日,王宪章总经理、苗复春副总经理分别率领红、黄两支路演队伍展开路演。短短12天时间,行程覆盖亚洲、欧洲、美洲的21个主要城市,包括香港、新加坡、伦敦、纽约等国际著名金融中心,通过“一对一”形式与92家国际机构投资者进行了会谈,召开了6次大型推介会和1次记者招待会,与600多位投资者代表和30多家新闻机构的记者进行了交流。最多时一天要在不同地点参加8—10个推介会和“一对一”会议,几乎每天都是日夜兼程、废寝忘食。令人鼓舞的是路演效果良好,反响热烈,推介成功率达到了百分之百,创下了H股上市史上的记录。特别是香港商界的领军人物李嘉诚、李兆基、郑裕彤三位富豪认购中国人寿5亿美元股票,被正式写进招股说明书并被媒体报道,使得中国人寿的招股活动尤为引人注目,不同凡响,而且坚定了其他投资者的信心。 12月5日下午,中国人寿上市的承销协议、中央登记公司服务协议、股款银行服务协议和招股说明书等重要法律文件在董事吴焰的主持下,最后签署完成并送达香港联交所。 12月6日上午,香港联交所发出授权通知书,同意印刷招股说明书并公开发售。 12月8日,中国人寿正式开始公开招股,发行认购相当踊跃。到11日的公开认购截止日,香港联交所要求中银、东亚、汇丰三家银行的53家分行将营业时间从早晨9点提前到了7点,并专门为此发布了公告。 12月11日,中国人寿管理层与主承销商根据路演情况最后确定了上市价格。 至此,中国人寿的上市之旅即将尘埃落定,水到渠成。 一路前行一路歌,无限风光扑面来。从2000—2003年的4年时间,中国人寿一年一大步,一步一个坚实的脚印,由一家国有独资公司发展成了以中国人寿股份公司为龙头企业的企业集团,并且义无反顾地走上了风云变幻的国际资本市场大舞台。短短的4年时间并不漫长,但却跨越了几代国寿人的梦想,寄托了几代国寿人的希望和荣光。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乘着股份公司上市的雄风,中国人寿一定能够迎来更加灿烂美好的明天。
□ 主持人 法菊菊 □ 蒲彦君
|
|
|
【发表评论】【关闭窗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