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山东 | 国内 | 国际 | 体育 | 财经 | 休闲 | 娱乐 | 健康 | 女性 | 人才 | 房产 | 短信 | 论坛

大众日报 农村大众 齐鲁晚报 生活日报 鲁中晨 半岛都市报 经济导报 城市信报 青年记者 小记者 国际日报山东版

      您的位置: 大众网首页 -> 大众日报 -> 政务周刊

 

敢与“鲨鱼”同游
—青岛市市立医疗集团院长、党委书记孙玉安谈话实录
2002-07-04 06:46:42 

  随着WTO大门的开启,海外医疗集团抢滩中国医疗卫生市场已成现实。与此同时,市场机制的完善、医疗卫生政策的放开使各地有实力的民营医院迅速崛起,昔日的“老大”公立医院将怎样应对这一冲击?为此,我们专程来青岛市市立医疗集团走访,与该集团院长、党委书记孙玉安就彼此关心的问题进行了愉快交流。主持人:孙院长,公立医院如何应对WTO的冲击,这是一个迫在眉睫、急需现在就做出回答的重大课题。根据市立医疗集团的实践,您怎样看待这一问题?
  孙玉安:毋庸讳言,中国加入WTO,对公立医院是一个契机、一个转折、一个抉择。“入世”有利于引进适宜的、先进的医疗卫生设备和医疗卫生技术,促进学科建设发展;同时引进科学的管理模式,经受医疗卫生服务竞争的考验,有利于提高公立医疗的水平。可以通过多种形式,吸引更多的国外资金、技术和先进的管理方法,逐步实现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与经营方式并存、公平竞争的新格局。但是,随着入世后医疗卫生市场的进一步对外开放,中外合资合作医疗卫生机构与公立医疗卫生机构之间的竞争,可能会使部分机制僵化、资源虚耗的公立医院处于劣势,这将在不同程度上影响整个医疗卫生系统的稳定。因此,我们必须对目前公立医院的管理体制、经营理念、人员素质等诸多方面的因素进行客观、冷静的评价。
  就总体来说,在现阶段的公立医院,计划经济体制下的运行模式和惯性仍很明显,同世界一流现代化医院相比,无论在硬环境、软环境还是人文环境方面,都存在相当大差距。这与即将面临的医疗卫生市场的严酷竞争是很不适应的。特别是“入世”后医疗卫生市场的开放,会使医务人员面临激烈的就业、就职竞争,职工下岗分流的危机感增强,公立医院技术骨干队伍的稳定性面临挑战。公立医院高级专业人才有可能纷纷流向条件好、待遇高的合资医院;而高级医疗卫生专业人才的流失,意味着公立医院业务技术水平下滑,市场份额减少,经营状况更为艰难。
  如果说过去的国内医疗卫生市场也存在竞争,但和“入世”后的竞争相比,绝不是同一回事。打一个形象的比喻,前者是草鱼和鲢鱼共舞,后者是与鲨鱼同游。对公立医院,这是一次生与死的选择。但也是一次新生的机会,因为与鲨鱼同游长得快!要想不被鲨鱼吃掉,就得熟悉鲨鱼的习性,学习鲨鱼的长处,尽快使自己脱胎换骨,比对方更猛、更强。
  主持人:与鲨鱼同游,必然是大鱼吃小鱼、快鱼吃慢鱼、强鱼吃弱鱼。这些年来,市立医疗集团是怎么“游”的?
  孙玉安:我们一直有一种紧迫感和危机感,当省内、国内、甚至海外竞争对手进入、成长时,面对挑战,出路只有一条,就是必须加快发展。发展是关键,不发展只能走进死胡同。在这中间,特别要敢于实行“拿来主义”,要在国际通行的“游规”中,做大、做强、做优。
  必须看到,“入世”后,外资、合资医疗卫生机构的出现,医疗卫生市场的重新瓜分和医疗卫生资源的重新配置,必将对公立医院形成强力冲击,这种冲击将是全方位、快节奏、深层次的。过去在医疗卫生行业,多的是先进设备和先进技术的引进,今后国外医学模式、医疗理念、医院管理等更高层次的东西会更迅速地进入国内,甚至会同我们现在的一些东西发生冲突。对此,我们要有勇气、有能力拿来为我所用。这正如孙子所说:“知彼知己,百战不殆”。这是近年来市立医疗集团的发展理念,而且实践也证明,这条路也走对了。
  主持人:能介绍一下这条路的轨迹吗?
  孙玉安:市立医疗集团的“母体”青岛市市立医院始建于1916年,可谓历史悠久。但是直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这家有着80多年历史的医院,仍置身于青岛市老城区一隅2万余平方米的狭小空间。发展,伸不开腿脚;迁址,海滨城市地皮“寸土寸金”,要购买一块上规模的医院建设用地,所需资金数额巨大,单靠自己确实没这个能力。在这种困境中,我想到了资产重组。当时是受企业改制的启发:既然国有企业能够通过兼并、联合、出售杀出一条血路,公立医院为什么不能“照着葫芦画瓢”?
  与我院相邻的有两家企业医院—建工医院和建材医院,两院占地面积4660平方米,由于资金长期投入不足,加上两家医院的医疗卫生技术水平较低,以致陷入长期负债经营的境地。我在1998年初上任市立医院院长时间不长,就把目光盯上了这两家医院。原市立医院领导也曾经希望合并这两家医院,但由于主客观方面的原因,一直未能实现。为了医院的发展,我们再次向这两家医院抛去了试探性的“绣球”,这两家医院的负责人及两家医院所有的医护人员,在得知市立医院希望与他们“捆绑”在一起时,态度都非常积极。但在第一次正式见面表明态度时,我却很慎重,对他们说:“咱们这是先偷着恋爱”。这是句实话,因为在当时国营医疗卫生机构的扩张或是兼并,在全国尚无先例,上面没有这种精神。要想“摸着石头过河”,只有“先偷着恋爱”。在经过短暂的“热恋”,正式向市卫生局作了汇报,很快这种想法和计划变成了青岛市政府的决定,不仅将建工、建材两家医院划归市立医院旗下,还将市皮肤病防治院、北九水疗养院统统并入市立医院,组建了青岛市市立医疗集团。紧接着,北海医院和交通医院也找上门来,以松散协作的形式,成了这个医疗集团的成员。
  紧随其后,我们眼睛又盯上了青岛东部新区的“东部医院”。“东部医院”是原先的核工业部疗养院,占地160亩。自改革开放以来,疗养院的情况发生了很大变化,由于投入严重不足,陷入难以为继的困境。1999年7月在青岛市政府、特别是卫生局领导的积极努力下,核工业部疗养院正式划归青岛市管理。经过两年多运作,青岛市政府、市卫生局在认真考虑了市立医院无形资产,东部新区的发展和2008年奥运会水上项目比赛场地建设等多种因素后,于2001年12月决定将该疗养院移交给市立医疗集团。
  主持人:这种“资产重组”,政府“有形的手”起了很大作用,似乎市场“无形的手”的因素并未反映出来。
  孙玉安:应该这样理解,政府这种“有形的手”的作用,是以遵循市场“无形的手”的法则为前提的。在“重组”前,大医院人满为患,小医院门可罗雀,城市医疗卫生资源的结构性闲置与结构性短缺并存,政府“该出手时就出手”,既是医疗卫生市场的客观需求,也是转变政府职能的具体体现,这才是适应市场经济的开明的政府形象。
  当然,这只能是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过渡时期的过渡性措施,但它毕竟走出了单纯依靠政府投入发展卫生事业的老路。在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已经尖锐地触及体制性、机制性、结构性等深层次矛盾的今天,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既需要医疗卫生系统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增强改革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也需要政府的重视支持、部门的协调配合,更需要全面落实各项改革政策。所以,在市立医疗集团,我反复强调:在政府给予了一个“支点”后,我们必须自己能够把“地球”撬起来。
  主持人:市立医疗集团的组建,决不会只是单纯的“1+1”吧?
  孙玉安:的确!因为“1+1”,可能等于2,也可能大于2,还可能小于2,甚至可能是负数,关键看你怎么去加。市立医疗集团之所以“加”出“乘”的效益,就在于一开始着眼于应对已经到来的国外医疗集团的竞争,完全按市场法则办事。尽管在这中间政府的主导起了很大作用,但不是“归大堆”,而是时时刻刻都注意让“有形的手”服从“无形的手”, 坚持“双赢”原则。
  比如,在“加”的过程中,对不同的对象,采用不同的“加法”。与建工、建材两个医院是先“自由恋爱”,后“明媒正娶”,市立医院接收两院的人、财、物,两院科室全部纳入市立医院重新组合,两院现有空间变成“市立”的分病区,市立医院原来过分拥挤的消化道内科、内分泌科等搬迁到新病区,很快得到了发展。这里的病房利用率提高到90%多,扩张取得了成功。同市皮肤病防治院、北九水疗养院是由政府“媒妁之言”,到情投意合。特别是皮肤病院,在岛城有一定知名度,可苦于缺乏实力难以再度发展,于是市立医院向该院输血,注入市立医院的资金、管理,但保留皮肤病院的牌子。经过调整的皮肤病院在青岛市中医院原址开业,市立医院的皮肤病院由此得到发展。与北海医院、交通医院则是“只谈感情不论婚嫁”。与它们的合作是“四个不变”、“三个输出”,即:原行政隶属不变、功能定位不变、资产归属不变、承担义务不变。市立医院负责输出管理、输出技术、输出人才,北海医院、交通医院都借助“市立”的品牌盘活原有的存量医疗资源。
  主持人:青岛市市立医疗卫生集团成立三年来有什么变化?对未来发展有什么打算?
  孙玉安:在集团成立之前,原青岛市建工医院和建材医院的床位使用率不足40%,“加盟”集团后,他们每年的床位使用率都保持在95%以上。再看这样几个数字:3年间,集团的年门诊、急诊量,由70万人次发展到83万人次,年出院病人由1·6万人次发展到目前的2万多人次,住院手术由5470人次增加到7000人次,业务总收入由1·5亿元增加到2·35亿元,还被评为全国百佳医院、全国卫生系统先进集体、全国创建文明行业工作先进单位。可以说,青岛市市立医疗集团这艘医疗卫生的巨型“航母”已经启航,但发展只能算是刚刚起步。真正的大发展,还要等到“东部医院”建成的那一天!
  面对入世后医疗卫生行业面临的冲击和挑战,已经注定了必须与鲨鱼同游,我们就得与时俱进,力争在激烈的竞争中,成为一所国内著名、国际知名的符合当代经营理念的大型现代化综合性医院。这就是我们在新世纪的战略定位与奋斗目标。
  主持人:张中海 张岩 家安 文阁

 

 编辑:

发表评论】【关闭窗口 

 相关文章
上一条:教育信息快递
下一条:把病人的冷暖牢记心间

::: 专刊推荐 :::

  人  物  大众周末
  大众书画  
丰  收
  都市女性
  现代教育
  资  讯
  城市信报
  大众娱乐
  速  读
  往  事
  青 未 了
  健    康
  法  鉴
  人文阅读

::: 新闻专题 :::

-

感受海尔“流程再造”

-

每周救助一户特困家庭

-

“三农”问题政策解读

-

鲁中新闻丝路文化之旅

-

大众网 总编在线

-

第五届国际果蔬博览会

-

魅力济南 大众网报道

报业集团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 2001-2002 dzww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报业集团网络中心主办 Email
:webmaster@mail.dzdaily.com.cn
鲁ICP证0001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