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的边缘化,已有些时日。对我们这样一个有着丰厚文学传统的国家,以往备受尊崇的作家,已今非昔比。据悉,如今畅销作家的标准,就是起印数一万册。若除以中国的人口基数,这个数字自然小得可怜。 在炒作中被祭起的名号先后有“美女作家”“身体写作”“美男作家”等等。近日出版的一部小说,封面上写有“小才女终结文坛艳俗‘美女作家’秀,倾力打造挚美纯爱小说”的字样。言虽终结,打的其实还是“美女作家”的标牌。由是,我们看到了此类“策划”已然技穷,文坛浮躁之风依然炽烈。 美女与文学,二者皆有故事。当他们遇到一起,话题更是没有穷尽。这层意思,本可做佐料,一待成了主菜,就失了滋味。 对于真正热爱阅读的人而言,关注的,是作品本身的魅力,是其中氤氲的思想和文字之美。与此相比,作家容貌的美丑实在没什么太大关系。经过前一阶段对“美女”“身体”之论的商榷,这点已成定评。 避开最热闹的那阵子,现在再谈起“美女作家”,或许更容易看清是非的轮廓。我们发现,她们中有些虽称为作家,实则有些勉强。她们表述的大都是一种意识或态度,而非对精神和生活本身的锤炼。烟雾、酒精、毒品、复杂的性关系,她们似乎没什么不敢尝试,但对文学精髓的把握,却未同步。 天真、健康、梦想、纯净的爱情,上世纪80年代出生的“小才女”们以阳光的面貌出场,展示青春的另一种姿态,并欲以此“终结文坛艳俗‘美女作家’秀”。从表面上看,这是对所谓“美女作家”们的一种反动,但细翻她们的作品,将会发现,她们其实与“美女作家”共享着同一块创作土壤——青春、网络。 青春无辜,言说青春事,本是文学不衰的主题,也成就了无数经典。但网络时代,青春往往成为满天绽放的烟花,绚烂,却散漫无痕。如若仅为青春的宣泄,也无可厚非,但夹杂上利益的色彩,就不免有些混浊。 这些年轻作家多是从网络文学创作起家,他们的创作也便有着网络文学的特点。初始,他们的写作非功利而自我,或许只是一种自我心理疗法。有时,随便起一个名字,在网上任意游走、畅所欲言,个人世界是隐蔽的又是开放的,真实与虚假都那么理所当然,网络作品的不成熟由是而来。在如此土壤中生长,若不继续辛勤劳作开掘更多属于自己的营养之源,不论“美女作家”还是其他年轻作家,将很快踉跄难行,更不要提“终结”之事。 “美女作家”选择泥沙俱下,对自己污毁鞭挞;欲“终结‘美女作家’秀的‘小才女’”,似乎是要选择纯净自身的表达。言说路径虽然不同,一路上的“吹吹打打”却是一样热闹。唯愿才情能与炒作一齐飞扬,待尘埃落定,或有思想在时光中留驻。 (据新华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