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年写《心香》的小女子,如今成为蜚声文坛的大作家。她最近在忙活《敦煌守护神——常书鸿》的电视剧改编—— |
|
■她是山东媳妇 ■张贤亮说她是“女中豪杰” ■小说《心香》差点拍成电影
4月25日,我跟同事参加中国散文(菏泽)年会暨华东报纸副刊评奖会,聚餐的时候听说作家叶文玲也来与会,我想著名作家来了,肯定不会在大厅里吃,起码在雅间里让领导陪着。我们大厅里的人用完餐,我问会议组织者赵统斌:“叶文玲在哪里吃饭?我想采访她?”赵统斌一愣:“她不是跟你一起吃饭吗?你还敬了酒。就是你对桌坐着的老太太。” 敲开门,叶文玲笑脸相迎。我说:“上大学时读您的小说《心香》,老觉得您很年轻……”叶文玲乐得大笑:“都快30年了,我还什么年轻啊!年过花甲了。” 这就是不爱张扬的叶文玲,现在是浙江省作协名誉主席。她说自己是山东媳妇,丈夫是青岛人。 连续3天跟叶文玲一起活动,我发现她从不矜持作态,高兴时,开怀大笑,这时候,她的眼睛挤成了两条缝,那率真而极富感染力的笑声,也往往会使围着的人深受感染。 记者(以下简称记):《敦煌守护神——常书鸿》电视剧快完成了吗? 叶文玲(以下简称叶):《常书鸿》原来准备拍成8集电视剧,剧本也写完了。现在情况有变化,准备扩充到20集,我正在跟人合作,目前进展顺利。我希望拍出来能吸引人! 记:现在好多人都在追求可读性和收视率,可常书鸿是一介书生,他身上的戏不会太多,您是怎么想起要写这么冷僻的人物呢? 叶:常老身上的戏可能不多,但他是一本大书,非常耐读的大书,到现在我还怀疑自己是不是读懂了。常老1911年生在杭州,40年代初他踏上西行敦煌之路,为保护敦煌、研究敦煌默默工作50年,赵朴初先生誉他为“敦煌守护神”。60年代,徐迟的一篇报告文学《祁连山下》写的就是常书鸿。虽然用化名,但我知道是他,我第一次对他有了敬仰的感觉。1983年我参加全国政协会,跟常老一起分在文艺组,常老只要说话,就离不开敦煌。1984年我沿青藏线考察,在敦煌又巧遇常老,我感应到冥冥之中和常老的缘分。1999年,常书鸿的女儿常沙娜跟我在全国人大会上相遇,又谈起常老。说实在的,我是由崇拜常老,而开始写他的。 我用了一年的时间准备,可以说准备的时间比写作的时间还长。这本书40万字,但我搜集资料不少于4000万字。 记:您是“触电”比较早的作家,为什么《心香》没有拍成电影呢? 叶:1980年《心香》获得全国短篇小说奖。导演谢晋找我说要拍电影,当时定的就是朱时茂和丛珊担任男女主角,后来有个什么精神说先别拍了。谢晋才找到张贤亮把他的小说《灵与肉》改编成了《牧马人》,朱时茂和丛珊担任了《牧马人》里的男女主角。后来,有一家电影厂拍了一个片子,用的也是《心香》这个名字,但跟我的小说没有关系。 我只能说算触过电。1986年,我跟别人合作写了反映秦山核电站的电视剧《太阳的摇篮》,后来根据一名小学教师为救学生而献身的事迹,写了部电视剧《背上的桥》。 记:我看过张贤亮的一篇文章说您是“女中豪杰”?他说您只身到意大利,身上的1万多美金和全部证件包括回程机票都丢了,您若无其事地干自己的事。他对您丢了全部钱财和证件后还仍按原计划游了水城威尼斯很赞赏。 叶:那是1999年底,为写常书鸿,我专程去法国巴黎等常书鸿早年活动过的地方、珍藏他作品的地方。在意大利小偷偷走了我的包。 记:您提出过“淡妆天然出本真,直入血性出文章”的观点。 叶:对,写文章也好,搞电视剧也好,最关键的是别装,伪装自己最没出息,活出真实,写出真实,那是水平和品格。千万要出本真,要有血性。什么叫血性?刚强正直就叫血性。我崇拜血性男儿和威武巾帼。我写的人物大都是我崇拜的人物。常书鸿是一个,还有秋瑾,我也写了。我属于激情型的作家,严肃而有激情。我从常书鸿的经历中找到了很多共鸣。我要表现一代人的磨难。这种感觉在我的长篇《无梦谷》中也有体现。我一直认为在苦水里泡大的、经历过磨难的人,更有一份体贴别人、感应别人的心。
□ 本报记者 逄春阶
|
|
|
【发表评论】【关闭窗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