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海:“打车神器”究竟给我们带来什么?

2014年03月01日 11:06作者:张利然来源:威海大众网

威海市民陈先生第一次知道“嘀嘀”和“快的”是在今年2月中旬的一次同学聚会上。当时,为了避免酒驾,四五个同学都没有开车,而是分别使用“嘀嘀”或者“快的”打车来的。这让他觉得,自己好像out了。

  大众网威海3月1日讯 (记者 张利然 见习记者 张翊) 威海市民陈先生第一次知道“嘀嘀”和“快的”是在今年2月中旬的一次同学聚会上。当时,为了避免酒驾,四五个同学都没有开车,而是分别使用“嘀嘀”或者“快的”打车来的。这让他觉得,自己好像out了。

  当天,陈先生就安装了“嘀嘀”和“快的”,并在此后的半个多月时间里,体验了这俩“打车神器”给生活带来的改变:方便和“占了便宜”的窃喜,与司机“合伙骗这俩冤大头”的钱时的纠结,出租司机越来越“挑剔”的不快,远程打车很难打到的不便,“神器”不“神”时的焦虑……3月1日,当陈先生通过大众网得知威海千余名的哥因涉嫌“骗单”被“嘀嘀”封号的消息时,并没有感到意外。他说:“(司机和乘客)这么干,是该整治一下子。”

  最近一个月来,威海的许多市民和陈先生一样,感受着“打车神器”给生活带来的改变。这改变究竟是什么?似乎很难用“好”与“坏”来形容。

  来,我们一起赚这俩冤大头的钱

  自从有了“打车神器”,陈先生打车的次数明显多了。以往从威海文化中路新闻大厦到古寨东路大润发,坐12路公交车一站的距离,步行也只需要15分钟左右,现在他选择打车。“我不用走路,司机也愿意拉短途赚钱,何乐而不为?”陈先生说。

  近期,网上流传一个段子:“用了嘀嘀叫车,上车后司机问:你装快的了没有?我说有。司机说,你用这个再下一个假单我来接,我俩一起赚这两个冤大头(腾讯和阿里)的钱。”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虽然不是所有司机都知道这个段子,但如何作弊还都有自己的“道道”。2月27日,记者因有急事外出,出门恰好遇到一辆出租车,便直接上去了。在车上,记者问司机可有什么办法能省去这笔打车钱,该司机笑着说:“很简单,你下一个单,就说你要从市区到烟台或者初村,就不会有人抢,我就抢了。但你先不要付款,等一段时间再付就可以了。”

  据了解,由于出租车司机接“嘀嘀”和“快的”满10单均有额外补贴,因此,司机除了拼命接单外,如果实在接不满,也会想办法来作弊,除上述作弊法外,还有更直接的,比如打完车后马上说有人接单了。

  花多少赚多少?司机乘客各有各的算计

  威海市民于女士家住经区,但她上班的地点在高区,平时乘坐公交车需要约40分钟的时间。现在,她选择“打车神器”,全程分为三段打车,过了起步价就下车。“如果打车顺利,不但速度快,而且省钱。”于女士说。

  乘客算计着如何省钱,出租车司机则算计着如何多赚钱。记者和多位出租车司机交谈发现,对于用“嘀嘀”“快的”叫车的乘客,他们不一定都会根据自己离谁近去选择,很多时候,他们选择的标准是“起步价”,也就是说,乘客要走的距离是正常打表起步价(7元),这样,腾讯或阿里补贴12元,他们就可以赚5元,如果赶上机会好,还会遇到补贴15元或20元的情况。

  在这种算计之下,出租司机更喜欢拉短途客。

  2月26日,记者用“嘀嘀”打车从山东大学(威海)东门到文化中路新闻大厦。一路上,司机的手机响个不停。刚刚走到利群广场附近,记者听到有人叫车从昌鸿生活小区到海港大厦,便表示:“我不介意你抢单再拉一个人。”司机摇摇头:“不抢了。从昌鸿打车到海港,怎么着也得十多块钱,嘀嘀补也就是补12元,不合算。”

  抢单也要挑肥拣瘦,还得忙着赚腾讯和阿里给的额外奖,出租车拒载就成为再平常不过的景象。

  2月18日下午,市民周先生去幼儿园接孩子放学回家,本来想用“嘀嘀”打辆车,可手机没有电了,于是,他抱着孩子在路口挥手打车,虽然空车接二连三过去,却没有一辆车停下来。没办法,他只好抱着孩子,走了20多分钟才回到家。

  2月20日,曹先生从临港区准备打车回威海市区,等了一个多小时,也没有等到一辆出租车。“以往出租车还跑远道,在城乡接合部打车也能打到,现在好像不太可能了。”

  路远打车没人拉,不会使用“打车神器”的老年人和儿童出行也因为“打车神器”更加不便。在微博上,有威海网友晒出自己用“嘀嘀”打车时遇到一位老人在路边招手,主动让司机停车拉着老人,赢得一片“赞”声。

责任编辑:王晓亮

本文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点击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