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夺命快递"为何伤人?"收寄验视"执行难效果差
11月29日,家住山东东营市广饶县大王镇的刘先生被一件沾染有毒化学品——氟乙酸甲酯的快件夺去生命,快递公司“收寄验视不规范”成为“夺命快递”发出的主因。大众网记者调查后发现,“收寄验视制度”几乎成为所有邮政行业法律法规的“老生常谈”,但是这一制度却形同虚设,面临着执行难、执行后效果不佳的局面。
大众网济南12月20日讯(记者 马俊骥 尹海洋)11月29日,家住山东东营市广饶县大王镇的刘先生被一件沾染有毒化学品——氟乙酸甲酯的快件夺去生命,快递公司“收寄验视不规范”成为“夺命快递”发出的主因。大众网记者调查后发现,“收寄验视制度”几乎成为所有邮政行业法律法规的“老生常谈”,但是这一制度却形同虚设,面临着执行难、执行后效果不佳的局面。
收寄验视不规范,禁寄物品被快递发出
11月29日,家住山东东营市广饶县大王镇的刘先生在收到网购的一双鞋子几小时后出现了呕吐、腹痛等症状,就医后抢救无效死亡。据医院诊断,刘先生死于有毒化学品——氟乙酸甲酯中毒。今天下午,山东省邮政管理局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事件情况时称,一件从武汉发往潍坊的快件发生了氟乙酸甲酯泄露,污染了同车的快件,造成1人死亡7人中毒就医的悲剧。
山东省邮政管理局市场监管处副处长陈晓介绍说,氟乙酸甲酯并不属于《危险化学品名录》(2002版)中规定的危险化学品,但具有易燃特性,刺激人的眼睛、呼吸系统和皮肤,出现过致人死亡的极端案例,在邮政部门的《禁寄物品指导目录》之内,属于禁止寄递物品。
根据通报,禁止寄递物品之所以会被快递公司发出,主要是因为收寄快件的快递公司没有严格执行“收寄验视制度”。
山东省邮政管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说,所谓“收寄验视”是指邮政企业可以要求用户将交寄的信件或物品开拆,进行规定的验视,查看交寄物是否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对于用户拒绝开拆和属于禁止寄递的物品,邮政企业不予收寄。
执行难效果差,收寄验视有法可依却形同虚设
根据大众网记者此前在国内某快递公司济南一分部卧底体验掌握的情况(独立调查《记者卧底13天,揭开快递业内幕“猫腻”》 http://www.dzwww.com/dldc/kdnm/),只有航空件才会在揽件之后通过X光安检进行检查,揽件前的“收寄验视制度”几乎形同虚设,基层的快递网点和快递员极少能落实执行。
“收件前,客户都已经把快件打包好了,人家肯定不愿意再拆开。还有的客户为了保护隐私,也不愿意拆开让人看里面寄的是什么。”一名快递员曾经这样对大众网记者说。
为了节省时间、不被客户反感……种种原因导致“收寄验视制度”执行难。
不仅如此,执行了收寄验视的效果也并不乐观。“大部分快递员缺乏识别违禁品的知识,尤其是对一些化工产品,即使验视也很难看出来到底是什么。”省邮政管理部门一位负责人表示。
大众网记者查阅《中华人民共和国邮政法》、《快递市场管理办法》、《寄递服务企业收寄物品安全管理规定(试行)》、国家邮政局《快递服务》邮政行业标准、《快递业务操作指导规范》后发现,以上每部法律法规都对“收寄验视制度”有着详细的规定,这一制度几乎成为所有邮政行业法律法规的“老生常谈”。
对于“收寄验视不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邮政法》第七十五条规定:邮政企业、快递企业不建立或者不执行收件验视制度,或者违反法律、行政法规以及有关部门关于禁止寄递或者限制寄递物品的规定收寄邮件、快件的,对邮政企业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处分;对快递企业,邮政管理部门可以责令停业整顿直至吊销其快递业务经营许可证。
圆通缺席新闻发布会,承认无危险品承运资质
在下午新闻发布会上,大众网记者得知,根据湖北省邮政管理局通报,收寄含有氟乙酸甲酯“夺命快递”的当地快递公司由于“收寄验视不规范”被依法吊销快递业务经营许可证。山东省邮政管理部门也责令涉事快递公司严格落实“收寄验视制度”,提高识别违禁物品的能力。
“下一步,我们邮政管理部门会对快递员进行培训,一方面是提高他们落实收寄验视制度的意识,另一方面提高他们识别危险化学品等禁止寄递物品的能力。”陈晓说。
今天上午,大众网记者电话采访了上海圆通公司总部一位姓周的高级经理。对方承认,圆通公司没有承运危险品的资质,并表示:“客户说不是(危险品),我们也不能作为依据,会查一下这种产品品种。”但是对于圆通公司如何鉴定危险品,经过几道查验工序,周经理称,有相关部门进行,“具体怎么样我也不清楚,会向相关部门进行了解”,随后便不再多说。
今天中午,周经理透露,上海圆通公司总部已经派员前往山东处理此事,新闻发布会后会向媒体介绍事情调查处理情况。山东圆通分公司的一位工作人员也表示,山东公司的领导也已在事发地潍坊进行调查处理。
但是在下午的新闻发布会上,大众网记者并没有见到圆通公司的相关人员,也并未收到圆通方面的事件调查处理情况通报。

本文相关新闻
热点图片
>查看更多美图<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