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科学发展新山东7:"群象经济"迈向集团整合
2012年11月11日 16:10来源:大众网
现在,只要走进我省一些较大城市的超市里,莲雾、槟榔、释迦这些台湾独有的水果可以随意选购了。近年来,省委、省政府不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抓改革强动力,考开放、增活力,带来了科学发展、生机勃勃的新局面,谱写了经济文化强省建设的新篇章。
本系列文章主要素材选自省委宣传部主编的《新山东-科学发展面面观》一书,特别鸣谢山东省委宣传部理论处、山东人民出版社。
大众网济南5月15日讯(记者 尹海洋 赫洋)现在,只要走进我省一些较大城市的超市里,莲雾、槟榔、释迦这些台湾独有的水果可以随意选购了。近年来,省委、省政府不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抓改革强动力,考开放、增活力,带来了科学发展、生机勃勃的新局面,谱写了经济文化强省建设的新篇章。
关键领域取得突破 体制机制改革纵深推进
近年来,我省加大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力度,消除体制机制障碍,破解发展难题,激发发展活力,实现了改革新突破、经济社会大发展。
探索理顺资源价格取得进展。率先探索建立“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推进区域用水总量控制和用水结构调整,实行累进加价征收水资源费制度,全面实施取水许可证与水资源论证制度,基本实现地下水采补平衡。2012年,国务院决定在全国推行这一制度。
农村改革纵深突破。创新农村经营体制,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各种社会化服务组织;创新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最大限度提高农村土地使用效率;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引导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创新农村金融服务体制,确保银行业金融机构涉农贷款增速高于全部贷款平均增速;创新农产品流通体制。
行政管理体制改革逐步深化。省、市、县政府机构改革工作基本完成,普遍实行了大部门体制。2011年上半年,全省市县撤销清理议事协调机构及其办事机构82个,合并职能相近的议事协调机构107个;全面清理市县原来自行设立的行政机构40个;清理撤销承担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315个,清理规范挂牌机构102个。
政府职能逐步向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转变,全省17个市、140个县(市、区)全部建立了行政服务中心,乡镇便民服务中心达到1238个。事业单位实现了由固定用人向合同用人、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的转变。
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 “群象经济”迈向集团整合
近年来,我省国有企业经过调整重组、机制创新,规模不断扩大、实力不断增强。到2010年底,全省地方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完成营业收入、实现利润和上激税金分别为10959.3亿元、880.9亿元、759.6亿元,分别较上年增长29.6%、47.6%、24.1%。
国有经济结构布局进一步优化。充分发挥市场在配置资源中的基础性作用,深入实施发展壮大一批、重组整合一批、改制退出一批、关闭破产一批的“四个一批”工程,加快国有企业调整重组步伐。积极实施大企业集团发展战略,2008年以来,先后组建了山东钢铁集团、山东重工集团、山东能源集团、泰山保险公司等大型企业集团,国有经济的控制力大为增强。
现代企业制度进一步完善。截止2010年底,全省地方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共5014户,国有控股上市公司47户。加快推进公司治理结构建设,全省65户企业试点外部董事制度,初步形成权责清晰、运转协调、制衡有效的公司治理结构。
民营经济占据“半壁江山” 整体经济活力增强
山东全面落实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依法清理、取消各种限制性规定,营造民营企业公平参与竞争的市场环境。全省民营经济以年均超过8%的速度迅猛增长,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50%,民营经济由从前国有经济的“有益补充”,壮大为山东经济的“半壁江山”。
优化发展环境,让民营经济放心经营。2007年省九次党代会明确提出,积极发展非公有制经济,鼓励有条件的民营企业做强做大,先后出台一连串政策措施,鼓励民营资本参与国有、集体企业改组、改制,支持民营资本进入教育、卫生、供水、供气、供热等社会公共服务领域和社会事业。截至2011年底,全省实有个体工商户259.6万户,资金数额964.8亿元,比上年分别增长7.0%和12%,民营经济活力大为增强。
提供优质服务,让民营经济乐于经营。2009年省政府提出加大对中小企业金融支持力度和信用担保服务,不足3年时间,仅全省工商系统通过办理股权出资出质、动产抵押,帮助企业融资2000多亿元。2009年11月省政府提出,2010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对年应纳税所得额低于3万元(含3万元)的小型微利企业,其所得减按50%计入应纳税所得额,按20%的税率缴纳企业所得税,为民营企业减轻了压力。
提高自身实力,让民营经济壮大经营。创造大企业“顶天立地”、小企业“铺天盖地”,是近年来山东民营经济发展的一大亮点。2007年省政府就提出对发展潜力大、成长性好的年销售收入在500万元以下的微小企业进行重点扶持;2009年省委提出把壮大产业集群作为全省经济工作的“四大工程”之一,在全省中小企业中实施科技创新计划、中小企业成长计划、特色产业提升计划和中小企业培训的“四大计划”。
全面开放格局:深化日韩、提升东盟、突破欧美、扩展非洲
适应经济全球化的新形势,根据国家对外开放总体战略,结合山东经济发展情况和区位优势,逐步确立“深化日韩、提升东盟、突破欧美、扩展非洲”的开放思路,经过多年的艰苦努力,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2009年,面对国际金融危机不断深化蔓延的严峻形势,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创建了高层推进对外开放工作机制,连续三年亲自率团开展重大境外经贸活动,引进了一大批牵动全局的重大外资项目,引领全省上下形成了坚持扩大开放不动摇的鲜明导向和浓厚氛围。
2009年7月15日至19日,省委书记姜异康率山东代表团在香港成功举办“2009(香港)山东省区域发展战略说明会暨经贸洽谈会”,共签署合同项目136个,总投资317美元,合同外资139亿美元。
2010年5月10日至14日,省委副书记、省长姜大明率省政府代表团赴港举办“2010(香港)山东周”,共签订各类外商投资项目259个、签约外资额179亿美元。
2011年5月9日至13日,省委书记姜异康率山东代表团,在香港成功举办2011年香港山东周系列经贸活动,共签约合同项目82个,合同外资156亿美元。。
2011年7月11日至16日,姜大明省长率山东经济文化交流团访问台湾,先后成功举行了“孔子故里好客山东”台湾行经贸文化合作论坛、台湾产品采购洽谈会等,与台商共签署合同项目44个,总投资21.74美元,合同投资14.92亿美元,进一步推动了我省与台湾农产品的贸易合作。
对外开放成效日益凸显 对外贸易跨上2000亿美元
实际到帐外资首次突破百亿美元。2011年全省实际到帐外资比上年增加20亿美元,首次超过百亿美元。新批总投资3000万美元以上项目292个,合同外资105.4亿美元,分别增长20.7%和31.7%;
外资投资质量明显提高。2011年,服务业项目实际到帐外资38.2亿美元,增长35.5%,战略性新兴产业到帐外资37亿美元,增长33.2%。省新批世界500强项目72个,到帐外资9亿美元,分别增长1倍和2.3倍。
对外贸易跨上2000亿美元台阶。2011年,进出口规模跃上2000亿美元大关。威海海洋食品基地等5家基地入选全国首批59个外贸转型升级示范基地,数量居全国第一位。
打造源自山东的跨国公司。烟台万华集团投资12.6亿欧元,并购匈牙利最大的化工企业宝思德公司,一举成为世界前三位的MDI生产商和欧洲最大的MDI供应商,2011年6月,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中国-中东欧国家经贸论坛”上致辞时表扬说:“山东烟台万华集团收购匈牙利宝思德化学公司后,使这家东欧老牌化工企业重新焕发了青春。”“十一五”时期,全省设立境外企业1300家,中方投资45亿美元,分别是“十五”的2.4倍和5.5倍。
经济开发区转型升级。2011年,全省省级以上经济开发区完成进出口1240亿美元,实际到帐外资62亿美元。更重要的是,经济开发区转型升级率先突破:招远经济开发区升级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潍坊出口加工区转型升级为国家级综合保税区。开发区国际合作步伐加快,青岛经济开发区的中德生态园项目顺利奠基,进入实质性建设阶段;东营经济开发区引入德国巴伐利亚州化学产业集群,签署正式合作协议。
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经验全国推广。2011年全省农产品出口153.8亿美元,增长21%,检验检疫合格率始终保持在99.95%以上,源自山东的农产品相继进入家乐福、乐购等国际知名零售企业采购链条。商务部在威海召开出口农产品质量提升经验交流会,向全国推广了山东模式。
大众网济南5月15日讯(记者 尹海洋 赫洋)现在,只要走进我省一些较大城市的超市里,莲雾、槟榔、释迦这些台湾独有的水果可以随意选购了。近年来,省委、省政府不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抓改革强动力,考开放、增活力,带来了科学发展、生机勃勃的新局面,谱写了经济文化强省建设的新篇章。
关键领域取得突破 体制机制改革纵深推进
近年来,我省加大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力度,消除体制机制障碍,破解发展难题,激发发展活力,实现了改革新突破、经济社会大发展。
探索理顺资源价格取得进展。率先探索建立“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推进区域用水总量控制和用水结构调整,实行累进加价征收水资源费制度,全面实施取水许可证与水资源论证制度,基本实现地下水采补平衡。2012年,国务院决定在全国推行这一制度。
农村改革纵深突破。创新农村经营体制,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各种社会化服务组织;创新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最大限度提高农村土地使用效率;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引导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创新农村金融服务体制,确保银行业金融机构涉农贷款增速高于全部贷款平均增速;创新农产品流通体制。
行政管理体制改革逐步深化。省、市、县政府机构改革工作基本完成,普遍实行了大部门体制。2011年上半年,全省市县撤销清理议事协调机构及其办事机构82个,合并职能相近的议事协调机构107个;全面清理市县原来自行设立的行政机构40个;清理撤销承担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315个,清理规范挂牌机构102个。
政府职能逐步向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转变,全省17个市、140个县(市、区)全部建立了行政服务中心,乡镇便民服务中心达到1238个。事业单位实现了由固定用人向合同用人、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的转变。
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 “群象经济”迈向集团整合
近年来,我省国有企业经过调整重组、机制创新,规模不断扩大、实力不断增强。到2010年底,全省地方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完成营业收入、实现利润和上激税金分别为10959.3亿元、880.9亿元、759.6亿元,分别较上年增长29.6%、47.6%、24.1%。
国有经济结构布局进一步优化。充分发挥市场在配置资源中的基础性作用,深入实施发展壮大一批、重组整合一批、改制退出一批、关闭破产一批的“四个一批”工程,加快国有企业调整重组步伐。积极实施大企业集团发展战略,2008年以来,先后组建了山东钢铁集团、山东重工集团、山东能源集团、泰山保险公司等大型企业集团,国有经济的控制力大为增强。
现代企业制度进一步完善。截止2010年底,全省地方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共5014户,国有控股上市公司47户。加快推进公司治理结构建设,全省65户企业试点外部董事制度,初步形成权责清晰、运转协调、制衡有效的公司治理结构。
民营经济占据“半壁江山” 整体经济活力增强
山东全面落实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依法清理、取消各种限制性规定,营造民营企业公平参与竞争的市场环境。全省民营经济以年均超过8%的速度迅猛增长,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50%,民营经济由从前国有经济的“有益补充”,壮大为山东经济的“半壁江山”。
优化发展环境,让民营经济放心经营。2007年省九次党代会明确提出,积极发展非公有制经济,鼓励有条件的民营企业做强做大,先后出台一连串政策措施,鼓励民营资本参与国有、集体企业改组、改制,支持民营资本进入教育、卫生、供水、供气、供热等社会公共服务领域和社会事业。截至2011年底,全省实有个体工商户259.6万户,资金数额964.8亿元,比上年分别增长7.0%和12%,民营经济活力大为增强。
提供优质服务,让民营经济乐于经营。2009年省政府提出加大对中小企业金融支持力度和信用担保服务,不足3年时间,仅全省工商系统通过办理股权出资出质、动产抵押,帮助企业融资2000多亿元。2009年11月省政府提出,2010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对年应纳税所得额低于3万元(含3万元)的小型微利企业,其所得减按50%计入应纳税所得额,按20%的税率缴纳企业所得税,为民营企业减轻了压力。
提高自身实力,让民营经济壮大经营。创造大企业“顶天立地”、小企业“铺天盖地”,是近年来山东民营经济发展的一大亮点。2007年省政府就提出对发展潜力大、成长性好的年销售收入在500万元以下的微小企业进行重点扶持;2009年省委提出把壮大产业集群作为全省经济工作的“四大工程”之一,在全省中小企业中实施科技创新计划、中小企业成长计划、特色产业提升计划和中小企业培训的“四大计划”。
全面开放格局:深化日韩、提升东盟、突破欧美、扩展非洲
适应经济全球化的新形势,根据国家对外开放总体战略,结合山东经济发展情况和区位优势,逐步确立“深化日韩、提升东盟、突破欧美、扩展非洲”的开放思路,经过多年的艰苦努力,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2009年,面对国际金融危机不断深化蔓延的严峻形势,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创建了高层推进对外开放工作机制,连续三年亲自率团开展重大境外经贸活动,引进了一大批牵动全局的重大外资项目,引领全省上下形成了坚持扩大开放不动摇的鲜明导向和浓厚氛围。
2009年7月15日至19日,省委书记姜异康率山东代表团在香港成功举办“2009(香港)山东省区域发展战略说明会暨经贸洽谈会”,共签署合同项目136个,总投资317美元,合同外资139亿美元。
2010年5月10日至14日,省委副书记、省长姜大明率省政府代表团赴港举办“2010(香港)山东周”,共签订各类外商投资项目259个、签约外资额179亿美元。
2011年5月9日至13日,省委书记姜异康率山东代表团,在香港成功举办2011年香港山东周系列经贸活动,共签约合同项目82个,合同外资156亿美元。。
2011年7月11日至16日,姜大明省长率山东经济文化交流团访问台湾,先后成功举行了“孔子故里好客山东”台湾行经贸文化合作论坛、台湾产品采购洽谈会等,与台商共签署合同项目44个,总投资21.74美元,合同投资14.92亿美元,进一步推动了我省与台湾农产品的贸易合作。
对外开放成效日益凸显 对外贸易跨上2000亿美元
实际到帐外资首次突破百亿美元。2011年全省实际到帐外资比上年增加20亿美元,首次超过百亿美元。新批总投资3000万美元以上项目292个,合同外资105.4亿美元,分别增长20.7%和31.7%;
外资投资质量明显提高。2011年,服务业项目实际到帐外资38.2亿美元,增长35.5%,战略性新兴产业到帐外资37亿美元,增长33.2%。省新批世界500强项目72个,到帐外资9亿美元,分别增长1倍和2.3倍。
对外贸易跨上2000亿美元台阶。2011年,进出口规模跃上2000亿美元大关。威海海洋食品基地等5家基地入选全国首批59个外贸转型升级示范基地,数量居全国第一位。
打造源自山东的跨国公司。烟台万华集团投资12.6亿欧元,并购匈牙利最大的化工企业宝思德公司,一举成为世界前三位的MDI生产商和欧洲最大的MDI供应商,2011年6月,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中国-中东欧国家经贸论坛”上致辞时表扬说:“山东烟台万华集团收购匈牙利宝思德化学公司后,使这家东欧老牌化工企业重新焕发了青春。”“十一五”时期,全省设立境外企业1300家,中方投资45亿美元,分别是“十五”的2.4倍和5.5倍。
经济开发区转型升级。2011年,全省省级以上经济开发区完成进出口1240亿美元,实际到帐外资62亿美元。更重要的是,经济开发区转型升级率先突破:招远经济开发区升级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潍坊出口加工区转型升级为国家级综合保税区。开发区国际合作步伐加快,青岛经济开发区的中德生态园项目顺利奠基,进入实质性建设阶段;东营经济开发区引入德国巴伐利亚州化学产业集群,签署正式合作协议。
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经验全国推广。2011年全省农产品出口153.8亿美元,增长21%,检验检疫合格率始终保持在99.95%以上,源自山东的农产品相继进入家乐福、乐购等国际知名零售企业采购链条。商务部在威海召开出口农产品质量提升经验交流会,向全国推广了山东模式。
责任编辑:李润杰
本文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点击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