献礼十八大特别策划--"回眸山东这五年"之民政篇

2012年11月11日 10:16作者:赫洋来源:大众网

党的十七大和省第九次党代会以来,山东省民政工作在保障和改善民生方面有了新的变化。239.3万农村困难群众享受到了农村低保;全省拥有养老床位35.2万张;1.5万名孤儿生活得到保障;2011年全省城乡医疗救助支出达5.9亿元;5年累计帮扶“小散远”部队2500多个;79个县(市、区)免除困难群众基本丧葬费用。

  “回眸山东这五年”系列调查(3)民政篇
  民政五年:200万农村群众享低保 城乡医疗救助年投6亿

  大众网记者 赫洋 通讯员 李峰

  党的十七大和省第九次党代会以来,山东省民政工作在保障和改善民生方面有了新的变化。239.3万农村困难群众享受到了农村低保;全省拥有养老床位35.2万张;1.5万名孤儿生活得到保障;2011年全省城乡医疗救助支出达5.9亿元;5年累计帮扶“小散远”部队2500多个;79个县(市、区)免除困难群众基本丧葬费用。

  关键词:社会救助
  农村低保保障对象达239.3万人 2011年支出医疗救助金5.9亿

    在今年的济南“两会”上,济南市民政局局长张苏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低保是民政部门最基本的“兜底”救助,“十一五”期间,济南市低保标准5年内6次提高,而今后,低保标准还将根据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的增长继续提高。
    5年来,越来越多的困难群众享受到了最低生活保障所来带的实惠。目前,农村低保制度在山东省已经全面建立,省政府连年提高农村低保最低标准,到2011年,山东省财政对各地的农村低保补助资金提高到每人每月22元、40元、58元。2011年底,山东省农村低保对象达到239.3万人,人均月补助水平达到99元,较2006年底增长了230%。
    在建立完善农村低保制度的同时,山东省城市低保水平也在不断提高。山东省初步建立了低保标准与居民家庭收入、消费支出挂钩的自然增长机制。与2006年底相比,2011年山东省城市低保平均保障标准达到每人每月318元,增长76.7%;人均月补助水平达到223元,增长165.5%。2011年底,全省城市低保对象达到60.6万人。
    因病致贫、因病返贫成为了不少城乡居民生活困难的主要因素。针对城乡困难居民所反映的“看病难、看病贵”的实际情况,山东省已经初步形成了资助参保参合、大病救助、门诊救助、临时救助、慈善救助为主要内容的医疗救助模式。在资助城乡低保对象、五保对象和其他困难群众加入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或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基础上,以大病救助为主,对患有常见病、慢性病、需要长期药物维持治疗以及急诊、急救的医疗救助对象给予门诊救助,对因患重大疾病等原因造成生活困难的特困家庭给予临时救助,救助对象逐步向低收入困难群众延伸。2006年,山东省享受医疗救助的群众共83.6万人次,2011年达到235.6万人次。其中大病救助人数由2006年底的11.44万人增长到2011年底的19.8万人。山东省城乡医疗救助年度支出由2007年的1.3亿元增加到2011年的5.9亿元。
    今年8月,眼瞅着大学开学的日子就要到了,可家住历城区山大路街道的居民徐芝红还在为儿子的学费发愁。徐芝红独自抚养着正在上大学的儿子,因为身体多病,她家中的收入不高。她向历城区阳光民生救助中心求助后,救助中心解决了她儿子4800多元的上学费用。
  如今的山东,有越来越多像徐芝红儿子这样的困难学生,在民政部门的资助下,能够如愿走进校门。2009年,山东省民政厅和财政厅出台办法,决定在山东省建立城乡低保家庭本科新生入学救助制度,每人救助金额不低于4000元,其中省级负担2000元,全部从省级福利彩票公益金中列支。2009年到2011年,省级共下拨福彩公益金3260.4万元,对16302名城乡低保家庭本科新生进行了入学救助。
  随着农村进城务工人员的逐年增多,农村的“空巢老人”人数也在不断增加。为解决这些老人的养老问题,山东省建立的农村敬老院总数达到1626处,集中供养床位达到23.68万张,农村五保供养设施条件得到根本改善,敬老院冬季取暖问题基本解决。据统计,山东省农村五保老人集中供养率从2007年以来一直稳定在70%以上,2011年,山东省集中供养和分散供养平均标准分别达到每人每年3383元和2152元。
  每天早上,济南市救助管理站的3位专职社工魏春玲、庄丽华、周炳焱都会准备好面包、方便面和矿泉水等物品,乘车在济南市的大街小巷来回穿梭,向需要救助的流浪乞讨人员提供救助。自2009年起,山东省18处市级救助站便与民政、公安、城管等多部门建立了联席会议制度,救助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民政部门区别不同对象,实施分区居住、分类救助,5年间,山东省共救助流浪乞讨人员23.6万人次,其中跨省接送3.7万人次。

责任编辑:马震

本文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点击评论]